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398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文档格式.docx

动词,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副词,仅仅,只是;

是:

指示代词,这

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16、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

指示代词

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代词,这样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疑问词,怎么能。

19、之二虫又何如?

用作定语,只指示、不称代,这

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此其所以败也。

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

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处所。

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

1、疑问代词,没有谁,不同。

2、疑问代词,没有什么,不同。

(二)或:

1、无定代词,不同。

2、无定代词,不同。

(三)是:

1、指示代词,这样,不同。

2、指示代词,这,不同。

3、判断词,正确,对,相同。

(四)非:

1、动词,非难,不同。

2、形容词,不正确,相同。

3、动词,责怪,不同。

4、副词,表否定,不同。

(五)以:

1、连词,表关联,不同。

2、副词,将近,不同。

3、动词,认为,相同。

4、介词,凭借,不同。

5、连词,表原因,不同。

6、介词,表时间。

三、说明下面字的意义

1、竟:

副词,终于。

2、少:

副词,稍微。

3、颇:

4、特:

副词,但,仅仅。

5、稍:

副词,逐渐。

6、既:

副词,已经。

7、第:

程度副词,但,只。

8、但:

范围副词,都。

9、曾:

情态副词,竟然。

作业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文体:

文章的体裁、样式。

2、封事:

关涉机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

3、檄文:

是诏令的一个附件,多用于征召、晓喻、申讨,属军用文书。

4.箴铭:

用于规戒的文章。

5、奏议:

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公文。

6、编年体:

以时间为经,历史事件为纬的一种编排体裁。

7、诏令:

是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

8、箚子:

就是札子,用于臣子给皇帝解答某问题。

9、行状:

提供给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提供史官作立传的资料。

10、骚赋:

摹拟《楚辞》而写的赋。

11、文赋:

散文化的一种赋体,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推动下产生的。

12、纪传体:

集中全面地描写历史人物的一种体裁。

13、骈文:

在辞赋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

14、对策:

皇帝就某一问题要求臣子回答。

15、颂赞:

歌颂赞扬的文章。

16、古赋:

骚赋以外的喊赋。

17、墓志铭:

为了长久地悼念死者所刻的碑文。

18、记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主线,把某一专题的记录集中起来。

三、解释下列术语

1、传:

传述的意思,传述经文的文义。

2、正义:

也叫“疏”,唐人采用的一种注经兼通汉人注解的新方法。

3、疏:

也叫“正义”,唐人采用的一种注经兼通汉人注解的新方法。

4、笺:

表识的意思,指读书时有所顿悟用笔标识在一侧。

5、注:

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

6、章句:

每章之后用韵语写成的“章旨”,总括全章大意。

7、集解:

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8、曰、为、谓之:

用来释义的,而且是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9、谓:

被释词置前,解释词放后,常以具体解释抽象,以分体解释总体。

10、犹、犹言:

一般用于近义词作注,或引申义解释本义。

11、貌、之貌:

一般用于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表示某种情貌,被释词是表示某种

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12、读为、读曰:

注明音读的,一般用本字注明假借字。

13:

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一般用音义相同的词语来训释。

14、读如、读若:

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三、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臣”、“父”、“子”是名词活动动词,意为“做好国君的本份,做好官员各自的本份,像个父母,像个子女”的意思。

2、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之”:

助词;

“之齐语”:

名词活用动词,说齐国的语言;

“傅”:

名词作动词,作师傅;

“虽日”:

名词作状语,虽然每日;

“谁”: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意为“王与谁为善”。

3、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

文帝怒,下廷尉治。

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

“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

“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当”:

动词一般用法,应当;

“乃”:

副词,于是,就;

“族”:

宗族

“谢”:

谢意;

“许”赞许。

4、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能亲将军者,太后也。

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

争不能得,又弗能死。

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

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谢”动词一般用法,推托有病;

“说”:

一般用法,游说;

“来”:

一般用法,到来;

“富贵”:

使动用法,使……富贵;

“死”:

一般用法,死亡;

“然”:

指示代词,这样。

四、给下列各段加上标点,如有错误请分析原因。

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信乎?

“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

孔子曰:

“予与尔言。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3、定公问: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一言而丧邦,有诸?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五、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于哪一类

1、《孟子》论辨类;

2、段太尉逸事状传状类

3、柳子厚墓志铭碑志类4、答李翊书书说类

5、《韩非子》论辩类6、滕王阁序序跋类

7、荆轲赞颂赞类8、黄冈竹楼记杂记类

9、艺文志序序跋类10、陋室铭箴铭类

11、论积贮疏奏议类12、赤壁赋辞赋类

13、祭十二郎文哀祭类14、谏逐客书奏议类

15、送薛存义序赠序类

作业(3)

一、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1、原文:

(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译文:

渔人既然出来了,就的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做了标志。

到了武陵郡,找到了太守,报告了这个(情况)。

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前进方向的标志。

找不到,没有再找到路。

错误:

既:

终于。

其:

代词,他的。

所志:

所标志的地方。

2、原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情况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失意而悲伤;

在朝庭里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处在僻远的民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上进业忧愁,后退也忧愁。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

不是这样人,我和谁一道呢?

进:

在朝廷做官;

退:

辞官隐居

3、原文: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觽。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

士不出生在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

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空虚而对外和诸侯中构筑怨恨,这样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士:

贤士。

4、原文: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

“滕君则诚贤君也;

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 

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

“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

虽然没听到过道理。

贤明的人与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烧火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如今,滕国有堆满粮食钱财的仓库,存在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供养自己,哪能称得上贤明呢?

虽然:

虽然如此,他还不懂得(贤君治国的)道理。

二、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

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

有恶病,使之事医。

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

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

子母之性,爱也;

臣主之权,策也。

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

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

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

明其法禁,察其谋计。

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于外无死虏之祸。

故存国者,非仁义也。

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

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

慈惠,则不忍;

轻财,则好与。

心毅,则憎心见于下;

易诛,则妄杀加于人。

不忍,则罚多宥赦;

好与,则赏多无功。

憎心见,则下怨其上;

妄诛,则民将背叛。

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

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

故曰:

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翻译:

慈母对于幼子的爱是任何其他的爱都无法超过的。

但是孩子有不良行为,就得让他受老师管教;

有了重病,就得让他就医治疗。

不受老师管教,就会犯法受刑:

不就医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