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323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三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第3章项目地址选择与条件

3.1项目地址的选择

3.2土地资源和必要条件

第4章技术方案

4.1项目组成

4.2技术方案

4.3布局和运输

4.4土建、水利工程

4.5其他工程

第5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

5.1企业组织

5.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6.2项目实施进度表

6.3项目实施费用

第7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项目总投资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8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8.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8.2不确定性分析

8.3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9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9.1结论与建议

第10章附件

项目名称:

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

项目地点:

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

项目单位:

吉林省吉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环境污染等)。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日益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森林、草地、湿地等被开垦为耕地,进行集约经营,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盐碱化。

在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指出,继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里约热内卢)10年之后,全球面临的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

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以100~1500万hm2的速度在增长。

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着盐碱地,我国盐碱化土地达3630万亩,其中耕地921万亩,林地421万亩,草地2320万亩。

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

在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区、东北平原、沿海地带。

东北地区就有600多万hm2(公顷),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25%~30%,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6.62%、0.84%和6.10%,中国有潜在盐碱土地约1733万亩。

东北和西北内陆盐碱化最为严重,盐碱地面积占该地区耕地面积达15%。

盐碱地的唯一好处是可以生产大量的盐、碱、卤水、硝等化工原料。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

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

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把盐碱地看成是一个资源,加以利用,它就不是一个包袱。

国家农业在发展,要保障耕地和粮食安全,治理盐碱地是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盐碱地分布的地区都属于平原和盆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机耕、具有土壤肥力,一经改良就是一项相当可观的土地资源。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渍土集中分布区之一,盐碱化土地面积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21%。

该区盐碱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的低平原,地质构造上属松嫩平原新华夏系的第二沉降带。

流域内的东辽河、西辽河、洮儿河、嫰江、松花江等河流呈向心状水系,流向此大湖盆。

地势低平,泡沼遍布,排水不畅,缺乏有效淋洗而蒸发强烈,致使盐碱在闭流系统大量累积。

松嫩平原盐碱土的显著特征是盐碱成分以Na2CO3和NaHCO3为主,土壤理化性质恶劣,pH高,盐分含量高,土质粘重,通透性差,盐碱空间分布差异大。

区域平均年降雨量400mm以下,农业和生态用水严重不足。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96.9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白城市的洮南、洮北、镇赉、通榆、大安,松原市的长岭、乾安、扶余、前郭、宁江,四平市的双辽、梨树,长春市的农安等13个市县。

其中轻度盐碱地6.07万公顷,中度盐碱地46.41万公顷,重度盐碱地面积为44.42万公顷。

长期以来,吉林省西部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致使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的‘三化’现象日趋严重,该地区草原‘三化’已成为吉林省西部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给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压力,长期下去,对全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治理草原‘三化’尤其是盐碱化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

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看,西部盐碱地治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更涉及到我省中部商品粮基地的发展。

而且,吉林西部‘三化’问题也引起了周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度重视。

由于盐碱化加剧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加剧了吉林西部的贫困程度,使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走入了贫困——脱贫——因灾返贫的恶性循环,吉林西部贫困的根源是生态贫困。

西部盐碱地治理好了,可使西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但可以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为当地的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由于盐碱地的改造,优化了地区资源配置,可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促进吉林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从宏观方面说,治碱可以为吉林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2002年4月17日,吉林省启动了“西部治碱工程”。

吉林西部治碱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生态办共投入6800多万元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西部治碱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投资1亿多元,带动全社会投入资金4亿元。

因其公益性,政府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在投资、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盐碱地生态经济开发企业支持和优惠,为盐碱地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吉林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和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在西部盐碱化土地治理的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实施西部治碱工程提供了基础和技术储备。

在过去的2002年—2005年,工程实施了第一阶段,共治理盐碱地66.67万公顷,使得盐碱地总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

轻度盐碱地植被恢复,50%变为优质草原;

中度盐碱地植被基本恢复,50%变为可利用草原;

重度盐碱地植被有所恢复。

这一阶段工程措施主要是结合实际进行围栏;

生物措施对轻中度盐碱地补播各种耐盐碱草种,对重度盐碱地采取人工种碱茅、羊草、栽柽柳,以及以稻治碱,以苇治碱等。

同时采取化学措施,针对不同地块和植被、土壤类型,采用石膏、石灰石、工业废弃物及生化试剂等进行探索式治理。

在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又将治理约30.23万公顷重度盐碱地,将力争使盐碱化面积基本消除,植被恢复。

轻度盐碱地在植被恢复的基础上变成优质资源;

中度地区恢复植被,80%变成可利用资源;

重度地区植被基本恢复,30%变成可利用资源。

吉林西部治碱工程的实施,为松嫩平原盐碱地改造开了头彩,提供了宝贵经验。

但松嫩平原还有大片盐碱地没有得到改良,它们还在向四周扩散蚕食,部分已经改良的盐碱地,由于作物品种比较有限,以及管理等原因,土地出现返碱,经济效益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第2章项目条件与地址选择

2.1项目地址的选择

吉林省大安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

在东经123°

08′45″—124°

21′56″,北纬44°

57′00″—45°

45′51″之间,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012.8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积温2921.3℃,年平均降雨量为413.7毫米。

降水较少、蒸发较大、水资源短缺、干旱严重,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许多重要湿地分布区。

五十多年来,嫩江流域湿地大幅度减少,由1950年代的36223平方公里减少至2000年的22247平方公里,减少13976平方公里,减少了38.6%;

土地资源盐碱化和荒漠化严重,盐碱地由1950年代的4700平方公里增加为2000年的16011平方公里(轻度4918,中度7336,重度3757),增加11311平方公里,增加了241%;

沙地由1950年代的54平方公里增加为2000年的603平方公里,增加549平方公里,增加了10倍。

嫩江低平原与西辽河平原构成东北两大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区域,利用率与产出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低下。

大安市(县级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大安市距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较近,借助铁、公、水路联运,经济辐射可达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大安市处在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上,是联结东北三省一区及中、俄、日三国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全市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90公里,总面积为4879平方公里。

大安市东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西与洮南市、通榆县接壤,南与松原市相邻,北与镇赉县以洮儿河为界。

境内“一江两河”(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环绕,年均过境水量207.74亿立方米。

水域面积109.5万亩,占总面积的14.96%,在吉林省处于第二位。

大安市是吉林省西部是东北地区苏打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盐碱地面积达24.76万公顷,占到土地总面积的50.76%。

大安市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跳到饭锅里”的地方。

几十年前这里草肥水美,物产丰富。

如今,一眼看不到头的不再是绿油油的草原,湿地,而是那漫天飞舞白花花的碱巴拉儿。

“一出门便是大片白得耀眼、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偶尔能看见一两簇黑红色的碱草,在风沙中摇曳。

有风的时候,碱面儿随风而起,白色的烟尘铺天盖地,四处弥漫,没有绿草,没有鸟鸣,有的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有人这样描述当地的情景。

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重了大安耕地、草原‘三化’程度,大安市盐碱化以中、重度盐碱地为主。

12万亩良田成为废弃耕地,近百万亩草原成为不毛之地,6个自然屯上千人口被迫搬迁。

不光大安,在吉林省西部的洮南、长岭等市县,一些村屯的农民背井离乡,沦为生态灾民,盐碱地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据资料显示,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96.90万公顷,其中重度盐碱地面积为44.42万公顷。

多年以来,国家和政府花费不少力气集中治理盐碱地。

但是,除了生态草建设,草原植被恢复取得一定成效,其大面积治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新平安镇、大岗子镇相邻,位于大安市西南边缘,距大安市约100公里,西临洮南市,南连通榆县,辖区内有一中广核风电站座落于此,另有几个国营场站,以农牧业为主产业。

新平安镇、大岗子镇位于松嫩低平原,盐碱地比较集中,西接国家大草原——姜家甸,属农、牧业交错地带,具有盐碱地貌的典型性和多样性。

2.2项目的提出、项目发展的必要性

项目所在地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位于松嫩低平原,是东北西部苏打盐碱地分布区的核心地带之一。

是我省西部盐碱地最集中、农民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项目目标为3万亩待改良的盐碱地。

该地块左邻草原,右邻大安古河道灌区规划设计的引松嫩灌渠(列为省“十一五”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以稻治碱”是治理盐碱地的成功经验。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大安古河道万亩试验区,开展了长达15年的盐碱地种稻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