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5768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净化车间节能和中央空调节能设计PPT推荐.ppt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参编单位:

信息产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上海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ww.ccg-准备阶段:

组成编写组制定工作大纲,包括:

章节内容及分工、调研和专题报告内容、工作进展安排,于2007年4月在深圳市召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通过了工作大纲,并进行了分工。

征求意见稿阶段:

经过编写组人员的努力,在完成征求意见稿草案后,于2008年11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讨论确定了征求意见稿。

经整理于2009年初公示和发至各单位、专家、科研人员征求意见。

开始整理编写专题报告、调研报告等。

2、编写过程www.ccg-送审稿阶段:

汇编“征求意见汇总”和编写送审稿及其条文说明。

条文共162条,其中强制性条文9条。

2、编写过程www.ccg-章节安排:

1总则2术语3电子工程的节能设计要求31电子产品生产的节能设计要求32电子工程室内环境的节能设计参数4工艺节能设计5建筑及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1一般规定5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和节能措施3、送审稿简介www.ccg-3、送审稿简介6采暖、通风和空调、净化的节能设计61一般规定62采暖63通风64普通空气调节65净化空气调节66监测和控制7冷热源和气体供应的节能设计71一般规定72冷热源的节能设计73燃气、燃油供应74气体供应75能源综合利用76监测和控制8给水排水的节能设计81一般规定82给水平衡和综合利用83水系统的节能措施84监测和控制9电气的节能设计91一般规定92供配电节能设计93照明节能措施94监测和控制www.ccg-3、送审稿简介章节安排:

nn附录A电子工程综合能耗计算方法nn附录B各种能源参考热值及折算标准煤系数nn附录C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www.ccg-3、送审稿简介典型条文摘要: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降低电子产品生产的综合能耗,为改善环境、提高电子工厂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能型企业,促进电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子工程节能设计。

1.0.3按本规范进行的电子工程节能设计,在确保产品质量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所需的生产环境参数条件下,积极采用国内外节能降耗先进技术和设备,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电子工厂综合能耗降低15%。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www.ccg-3、送审稿简介典型条文摘要:

3.1.2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循环经济和节能、节水等政策,坚持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和推广效益显著的节能技术,充分利用电子工厂中的余热、低位热能等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电子产品能耗和电子工厂综合能耗。

3.1.5年综合能耗总量超过3000吨标煤的电子工厂设计,应认真编制节能篇,并应通过节能评估,方能进行工程设计。

3.1.6年综合能耗总量超过10000吨标煤的电子工厂,应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强对企业的能源管理。

应用计算机对各种供能系统、主要用能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调度、控制,实现节能优化管理。

3.2.1电子工厂中洁净室(区)的室内环境参数,在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电子工厂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72中的下限规定值。

3.2.2电子工厂中各生产车间、辅助用房等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宜符合表3.2.2-1的规定;

普通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3.2.2-2规定。

4.0.1工艺节能设计时,应认真分析、统计工艺设备能耗特点和各种能源及功能介质消耗的数量、质量,正确确定能量消耗要求。

4.0.2根据工厂生产大纲、工作制度,合理确定同类设备及同一生产线上不同设备的能量消耗的同时使用系数、负荷系数。

4.0.4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应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和物料消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宜减少洁净室(区)或普通空调房间的面积;

2应优化产品生产路线、物料路线、人员流动路线和设备维护路线;

3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特点和外形尺寸,应合理进行空间布置,尽量降低房间的高度;

4能量消耗较大的车间、工序或设备宜靠近动力供应源设置;

5房间参数要求相近的空间,在满足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靠近布置。

4.0.7根据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特点,应充分考虑余热、尾气、固体废物、废液、废水回收利用措施。

5.1.1电子工厂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主要生产车间应集中布置或采用组合厂房的形式;

5变电站、动力站等公用动力设施的布置宜靠近负荷中心;

5.1.2严寒、寒冷地区的主要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和各类电子工厂洁净厂房的体形系数不得超过0.4。

5.2.2根据电子产品生产特点和地区气象条件,对于采用普通空气调节或采暖的电子工厂各类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相关规定确定;

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相关规定的原则进行核算。

5.2.3根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洁净厂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6.2.1当厂区只有采暖用热和空调加热用热或以采暖用热和空调加热用热为主时,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6.2.4集中采暖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能实现分区热量计量。

分区的原则宜按不同的建筑、车间、生产工序、产品等因素确定。

6.2.5集中采暖系统在保证做到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的前提下,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中规定的采暖系统形式中的任一制式。

6.3.2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特点和生产环境温湿度要求,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6.3.3排风系统、排风装置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采取冷(热)回收措施:

1排风量大于等于500m3/h的直流型净化空调系统的排风装置;

2排风温度高于45的排风系统或装置;

6.3.4排风系统的管路不宜过长,并应控制排风机的单位风量耗电功率,排风机的单位风量耗电功率的限值见表6.3.4。

6.4.4设计变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宜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并应规定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送风量。

6.4.5普通空调房间或区域内的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应小于30m3/hp;

2对于操作人员密度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或区域,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新风需求控制量根据室内CO2浓度增加值,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6.4.8普通空气调节系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1送风量2000m3/h的直流式空调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8;

2设计新风量3000m3/h的普通空调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8;

3设有独立的新风和排风系统。

6.4.11空气调节系统的冷水、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冷水供、回水温度差不应小于5。

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加大供、回水温度差;

5根据产品生产工艺需要和空调系统的特点,可采用2种以上的供水温度。

6.4.12普通空调系统送风温差应根据焓湿图(h-d)的空气处理过程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采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时,宜加大夏季设计送风温差。

当送风口高度5m时,送风温差不宜小于5;

送风口高度5m时,送风温差不宜小于10;

6.4.13生产车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m,且体积大于10000m3时,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系统。

6.5.3洁净室(区)除下列情况之一外,均应充分利用回风。

1在生产过程中向房间内散发的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时;

2对其它工序有危害或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

6.5.7净化空调系统采用集中空气处理和集中送风方式时,若按洁净度要求确定的风量大于消除热湿负荷计算的风量,应采用一、二次回风的送风系统。

除生产工艺特殊要求外,在同一空气处理系统中,不得同时有加热和冷却的运行过程。

6.5.10净化空调系统用空气处理机组应选用气密性优良的产品,其漏风率应低于1%。

6.5.11若生产工艺对洁净室(区)温度、相对湿度全年有较大的允许波动范围时,宜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空调控制精度。

当温度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2时,宜将温度基数夏季提高12、冬季降低12;

当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时,宜将相对湿度基数夏季提高5%10%、冬季降低5%10%。

6.6.3通风排气系统应的监测控制,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气量大于2000m3/h的排气系统参数、电机功率的监测、记录;

2各排气系统开启状态的逐日、逐时监测、记录。

7.2.2冷热源的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等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能源供应状况、环保法规等,按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应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如地热能、地表水源、土壤热源和其他自然冷热源,宜采用热泵系统供热、供冷;

3电子工程项目需同时供冷和供热时,宜采用热回收式冷水机组;

4优先采用工厂的各种余热;

7.2.3电力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冷水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下,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不得低于表7.2.3的规定。

7.3.3燃气、燃油计量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厂燃气总进气管和各燃气使用车间或主要使用燃气设备应设置燃气瞬时、累计流量计;

3各燃油使用车间或主要使用燃油设备,应设置计量装置。

7.4.2在电子工厂设置制气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种制气装置的单位气体能耗,不宜超过表7.4.2的规定。

7.4.6各类气体供气站的总气体出口总管和各车间气体进口管道均应设气体计量装置;

并配置使用状态参数修正附件。

7.5.1当电子工程中产品生产过程需用低位热能时,应优先使用各种可利用的热源,包括热回收利用、热泵技术的应用等。

7.5.2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排气参数适宜时,应宜采取安全、可靠的余热利用装置回收显热、潜热。

7.5.3电子产品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