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51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看家乡新变化》案例.doc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看家乡新变化》

辅导老师:

张学成

参与班级:

尉氏县城关镇西关小学五(5)班

工作单位:

尉氏县城关镇西关小学

联系电话:

13598798253

《我看家乡新变化》活动方案

尉氏县城关镇西关小学张学成

适用年级:

五年级

主题产生的背景: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层层绿……说不说俺家乡好……”是啊,还有什么比家乡更可爱呢?

让我们走进家乡,领略家乡那迷人的风采!

尉氏县坐落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四十多公里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她具有7000多年人类生活的历史和2000多年的文明史,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县份之一。

然而,大部分对我们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如何让学生关注尉氏,热爱尉氏,珍惜民族继承,融入社会进程,弘扬尉氏传统成为我们教育面临的问题。

因此,我们开展了以“我看家乡新变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实践调查、采访,去感受家乡的美好,以增强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寻访家乡的变化,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着家乡人们生活的富裕、环境的优美、文化的高雅、经济的繁荣。

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同学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通过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通过外出调查采访等形式,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3、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必要的分析、处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活动重点:

收集、分析、整合与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因为本次活动设计的信息量很大而且零散,所以怎样搜集、整合、利用信息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活动难点:

1、通过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通过采访活动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促使学生在主题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3、通过采访、调查活动的开展,学生努力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利用现代化手段(照相机、电脑等)搜集和展示成果。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主题确定阶段

目标:

会提出关于家乡最感兴趣的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成研究的子课题。

指导要点:

1、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家乡文化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产生兴趣与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对“我看家乡新变化”这一主题进行分解,指导学生从自身能力、研究条件、预期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确立可研究的“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寻访家乡的名人﹑寻觅家乡的美食等子课题。

3、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成立活动小组。

4、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目标:

根据组内的活动主题亲身实践,从多个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对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在研究活动中获得有关家乡的知识,提高合作、交往、探究能力,体验家乡的变化。

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式方法。

2、学习运用一些研究方法。

如:

问卷调查法,分析人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情况;如访问法,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环境变化的方法。

第三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

目标:

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会自主选择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通过展示交流能对自己和同学的实践活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整理活动资料的方法(按文字、图片等分类整理)。

2、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根据本次的活动情况,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及本组成员的特长选择恰当的展示交流的方式,确定汇报形式。

4、留给学生展示交流的准备时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方法援助以便汇报展示更加出彩。

《我看家乡新变化》课时安排

第一课……………………………………………………主题生成课

第二课……………………………………………………活动指导课

第三课……………………………………………………中期反馈课

第四课……………………………………………………展示交流课

第一课时主题生成课

活动目标:

1、会围绕“我看家乡新变化”提出6-7个有意义的问题并能将问题归纳成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2、通过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活动任务和活动步骤。

3、通过本节学习交流活动形成问题意识、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难点:

学会分解、归纳、提炼有意义的小组活动主题。

活动准备

教师:

有关家乡自然风光的课件、活动方案空白表。

学生:

课前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播放视频。

师:

同学们欣赏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

设计目的:

这样开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的经验基础之上,有言有语、可言可语;开放的问题导入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交流欲望;既与“温固”紧密相连的,又能2、师:

听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你们课前查阅了很多关于家乡文化的资料,你们谈的很好。

尉氏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史册上有许多的风流人物,战国时魏缭协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均有佳作留世;“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籍、阮咸分别以诗文、音律彪炳史册。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经沧桑的阮籍啸台、巾帼英雄刘青霞的故居、紫铜钟、傲然巍立的太平兴国寺塔、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淘洗,就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同学们刚才谈到的这些知识当中,你们现在还想再深入了解关于家乡的哪些主要问题呢?

二、交流话题提炼活动主题

1、在组内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要求:

你最想研究家乡的哪个方面?

(如:

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历史古迹﹑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美食等)具体问题是什么?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填写表格:

最想研究的方面

具体的研究问题

1、

2、

3、

4、

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2)全员参与,轻声交流

2、展示交流,归纳问题

(1)学生交流,出示最想研究的问题:

例如:

家乡的历史古迹都有哪些;家乡的物产风情有哪些;家乡的发展变化等等。

(2)指导怎样把一般问题转化成研究的主题。

师:

请大家将问题修饰一下,规范地表述我们的研究课题。

一般来说课题表述包括3个方面: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你能够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吗?

谁来试一下?

(教师指导归纳)

板书:

寻找家乡美景

寻觅家乡美食

寻游家乡名胜

寻访家乡名人

………………

3、确定活动主题

师:

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家乡的历史古迹、名人和环境变化,所以,我们的活动主题就确定为“我看家乡新变化”。

三、挖掘价值,确定小组研究的小课题

1、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家乡文化的问题。

我们先来筛选一下这些问题。

谁来说一说筛选、归纳问题的原则?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1)问题表述是否准确。

(2)有没有研究价值(问题是否太简单)

(3)把相近或相似的问题合并

(4)根据自身能力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2、根据上述原则,展示交流、修改问题。

寻游家乡的名胜

寻找家乡的美景

………………

3、根据兴趣确定小组研究小课题

四、小组以及小组长的产生

让学生认真的看这四个课题,看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参考看大屏幕上的分组建议(1、组建小组的过程中保持好课堂秩序,请同学们不大声喧哗。

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

3、建议每小组人数不超过9人,请同学们组建小组的时候注意男女生人数的均衡。

五、推选小组长

大雁南飞,靠的是领头雁。

六个小组也来产生小组长,两种方式:

一、自己推荐、二、小组推荐,让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推选小组长建议,(1、推选有责任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同学。

2、推选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怕吃苦,勇于战胜困难的同学。

3、推选乐于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起带头作用的同学来做小组长。

)选出能带领团队更好进行主题活动的小组长。

推选好以后,请他们谈一谈当选小组长的感言。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组长是团队的领军人物,只有好的组长才能带领团队更好的进行主题活动,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主题成立小组,具有号召力的名字是维系小组的纽带,它让小组成员紧紧拴在一起。

首先,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发挥无限的想象力,然后通过讨论、挑选,学生们自己为小组起名字,这样学生会很喜欢自己的小组名称并乐于参与活动。

成立小组以后,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小组口号,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整齐响亮的喊出自己的小组口号,口号就是一面旗帜,它像一个指挥棒,它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及小组的自信心。

如果说口号像一面旗帜,那么小组长就是将军,他们带领“士兵们”冲破一道道难关。

第二课方法指导——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制定简单活动方案的方法。

2.在小组合作汇报评价中,学会完善修正活动方案。

活动重点:

掌握制定活动方案的方法。

活动难点:

制定活动目标、活动步骤及分工。

活动准备:

彩卡纸、活动表格、实物投影仪、红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背景激发研究兴趣

1.揭示课题《我看家乡新变化》

2.介绍活动背景

过渡: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大家对家乡的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确定了活动主题,并组成了团结有凝聚力的小组,是不是就可以开展活动了呢?

我们需要做什么?

3.激发研究兴趣(板书:

小组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原有的学习的经验,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明确活动方案基本结构

1.自主学习

过渡:

依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小组活动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每个人的桌子上有几张卡片,请写出活动方案的内容都有哪些?

2.学生活动

(1)小组长把组内不重复的内容贴在黑板上。

(2)学生自由补充其他内容,并贴在黑板上。

(3)学生总结小组活动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完成活动方案表格。

过渡:

你认为最容易填写的是哪一项呢?

最不容易填写的是哪一项?

(4)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每小组领一份表格。

小组用最快的速度把最容易填写的内容写到活动方案上。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强调学生乐于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实践活动中,做到全体参与,并在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最容易填写的表格。

三、指导制定活动目标

1.结合主题填写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说出活动目标有哪些内容。

过渡:

活动目标是活动方案的灵魂,通过活动大家想了解什么?

有哪些收获?

说说活动目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维目标)

(2)目标如如何制定?

(学生自由发言)

2.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制定目标。

3.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