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PPT资料.ppt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PPT资料.ppt(4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必要时进行笔试。
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必要时进行笔试。
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
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
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心理素养和和教教育教学能力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
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安排怎样认定教师资格?
怎样认定教师资格?
认定部门:
宁波市教育局认定:
高中、中专、中专实习指导教师;
各县市区教育局认定:
幼师、小学教师、初衷教师特例:
大榭-向北仑申请;
东钱湖、高新区向鄞州区申请认定原则:
户籍所在地认定;
认定原则:
户籍不在宁波但人事档案挂靠本地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员,可向人才交流中心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户籍和人事档案均不在本地的人员应回户籍所在地申请。
其他规定:
申请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请认定一个种类的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材料:
1.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一式22份份;
2.2.由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由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鉴定填写的政府、街道办事处鉴定填写的申请申请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11份;
份;
3.3.户口簿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户口簿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才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证明证明;
4.4.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5.5.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师范类毕业生还需提供本人档案中在学期间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师范类毕业生还需提供本人档案中在学期间成绩单复印件成绩单复印件;
6.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7.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55年年);
);
参加参加“国考国考”的需带考试的需带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8.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9.9.与网报同一底版的与网报同一底版的22寸照片寸照片44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申请表申请表上,上,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10.10.交费:
交费:
280280元元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
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规定(参见浙教人参见浙教人20032003224224号文号文),“除列入国家普通招生计划的师范除列入国家普通招生计划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外,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外,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均应取得均应取得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并参加教育教学基本,并参加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和考察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和考察”。
在宁波市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在宁波市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非师范教育类专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业毕业人员,均须参加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毕业人员,均须参加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撰写教案、力测试,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撰写教案、试讲试讲(上课上课)、面试等。
、面试等。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块模块比例比例题型题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德育68%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中学课程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32%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合计合计100%单项选择题:
30%非选择题:
70%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
1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3301=3001=30分分22、辨、辨析析题:
题:
45=2045=20分分33、简、简答答题:
56=3056=30分分44、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210=20210=20分分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教育与人的发展4、教育制度5、教育目的6、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
中学课程第二章:
中学课程1、课程概述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三章:
中学教学第三章:
中学教学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方法6、教学组织形式7、教学改革趋势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1、认知过程2、学习心理3、学习理论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2、中学生的情绪发展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七章:
中学德育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道德发展理论3、中学德育内容4、中学德育过程5、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6、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班级管理2、班主任3、课外活动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5、教师心理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夸美纽斯说:
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夸美纽斯说:
杜威说: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斯宾塞:
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一)教育的词源
(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
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学”与现代意义上的与现代意义上的“学学”的含义的差别:
的含义的差别:
(11)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中“学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
了事理;
(2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3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和社会的个性化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的实践活动。
2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1)描述了教育的)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3)强调教育的)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促进”和和“加速加速”的作用。
的作用。
(4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33、教育者:
、教育者:
包括:
(11)教师教师(2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33)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人员(4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
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结论:
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4、受教育者:
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
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55、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
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教育者作用于作用于学生学生的的全部信息全部信息,既包,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式和内容的统一。
(11)内容:
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内容:
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2)形式: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形式:
6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2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3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4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源之水。
三、教育起源与发展三、教育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
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
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观点:
观点:
1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评价:
11、非科学的、非科学的2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