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2549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价值取向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施瓦茨(Schwartz,1998)认为价值观是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在个人的生活中或其它社会存在中起着指导原则的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三)价值取向人们对特定事物所采取的价值观。

它是和具体事物、情境相关联的,是人们在特点对象之上所进行的价值选择(金盛华,1995)。

价值观价值观vs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价值观强调的是“观”认知层面,注重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视角,具有系统性和静态性等特点;

价值取向的指向性更为明确,与更为具体的行动选择相关联,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很多研究情境中,价值观可以和价值取向互换,不过价值取向的说法更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的关联性和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性。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二、价值观理论及测量二、价值观理论及测量

(一)奥尔波特的六维分类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人的类型,Spranger,1928)价值观研究量表(Allport,1960,Vernon,1960)经济型的人务实,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理论型的人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审美型的人以美的原则评价事物;

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

宗教型的人信神或寻求天人合一等;

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

(二)罗克奇的工具性、终极性价值观理论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values):

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

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values):

为达成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负责任的和自我控制的等。

价值观调查表(M.Rokeach,1973):

由36项价值观信念构成的,分别测量这两类价值观(两类各18项)。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三)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价值”一词包含实际价值(operativevalue)、想象价值(conceivedvalue)、客体价值(objectvalue)三种涵义。

价值观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目标的憧憬,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问卷(waystolivequestionaire,1956)13种生活方式(想象价值,即理想价值观)。

该量表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测量工具,它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价值观不同的人,生活方式也不同。

这种假设前提把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同,虽然比较极端,但是据此可以把抽象的东西用具体的行为阐述出来,可以完成形而上向形而下的转换。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豪福斯塔德(Hofstede,1980):

个人主义是指在团体、组织中情感相对独立;

而集体主义的“我们感”很突出,在组织中重视成员资格,对组织有情感依赖,强调忠于本集体的那些价值观。

Hui和Triandis(1986):

集体主义是有关人际间感情、理想、信仰、观念和行为间的一种综合体。

特里安迪斯(Triandis,1989):

个人主义的核心含义是优先考虑个人目标而非小组的目标,强调服务于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爱好、与众不同、独立;

集体主义的核心含义是优先考虑小组的目标而非个人的目标,强调服务于小组的价值观,为了保护小组的完整、成员的独立及和谐的关系可以把个人的目标放在次要的地位。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五)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施瓦茨设想人类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SchwartzValueSurvey,简称SVS)57项价值观,用以代表10个普遍的价值观动机类型:

(1)权力(Power):

社会地位和特权,控制或统治他人和资源;

(2)成就(Achievement):

根据社会标准通过能证明个人成功的竞争;

(3)享乐主义(Hedonism):

追求生理上的满足及愉悦;

(4)刺激(Stimulation):

兴奋、新奇和生活中的挑战;

(5)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

独立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创造、探索;

(6)世界主义(Universalism):

理解、欣赏、容忍和保护所有人和未来的福利;

(7)仁慈(Benevolence):

保护和提高那些个人交往较多的人们的福利;

(8)传统(Tradition):

尊敬、接受传统文化和宗教要求的习惯和思想;

(9)遵从(Conformity):

抑制引起他人不安或伤害他人及违背社会期望与规范的行为、倾向和冲动;

(10)安全(Security):

社会交往和个人的稳定、安全、和谐。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三、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的关系三、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的关系

(一)价值取向与态度价值观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

态度是情境性的;

价值观是超越情境的。

态度与具体行为的距离更近,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更为明显,而价值观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

价值观价值观态度态度行动行动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

(二)价值取向与需要系统1.需要和动机2.情绪和情感3.兴趣和爱好价值观需要需要是价值观产生的基础和判断尺度(是否有价值,在于其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对需要进行调控需要是激发人行动的基本动因需要层次较低,而价值观的层次较高价值观对需要有规范或定向作用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三)价值取向与行为1行为是价值取向的表现;

2价值取向引导行为;

3行为可能诱导价值取向的改变价值观行为(重大行为)重大行为之前,个体有价值判断的过程(有意识,直接)习惯行为:

头脑中的图式起作用,也受到价值观影响(无意识,间接)。

可能诱导价值观的改变解释、预测、导向行为的改变会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哪怕是表面的,暂时的妥协)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四、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四、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

(一)国内价值取向研究的阶段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此阶段最典型的特征是对国外价值观研究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全面介绍、移植和验证阶段。

第二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对价值观研究的“中国化”或“本土化”。

这一时期中的价值观研究仍然基本遵循实证研究的思路,但是在研究理论构建、概念提出及其解释方面却显示出浓重的本土化特色。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定向的价值取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定向的价值取向研究杨中芳(1994)认为,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大体上,这一套价值是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的。

施瓦茨(1994)也认为在一个社会成员有意无意的价值社会化(valuesocialization)中会表露出某种共同性,而这种“共同性”就是所谓的文化价值观。

跨文化跨文化本土本土从中国人从中国人共同共同的,的,独特独特的心的心理、行为理、行为出发出发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文化下的行为比较行为比较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1、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他认为中国人是以“己”为中心,就像把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水面出现的波纹一样,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一般人一般人重要他人重要他人自我自我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2.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杨国枢(1992)曾把人类社会比作一个生活圈,认为在这个生活圈中人们有两种不同的主要运作方式,一为个我取向(individualorientation),这种取向是以自主性为重,强调的是个体如何经由支配、控制、改变及利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满足自我的欲望、兴趣及情绪。

一为社会取向(socialorientation),这种取向是以融合性为重,强调的是个体如何经由顺服、配合及融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与环境建立及保持和谐关系,甚至化入环境而为一。

中国人是比较典型的社会取向。

这种取向具体表现为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四个次级取向。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3.富贵与道德追求文崇一(1993)提出了“富贵与道德”的二分模式,并认为,中国人的价值观始终在正面的“富贵与道德相容”与负面的“富贵与道德冲突”之间徘徊。

根据中国人在富贵道德两个维度上的不同组合将中国人的价值观分成以下几类:

富贵与道德相容:

富贵而道德;

道德而富贵。

贫贱与道德相容:

贫贱而道德;

道德而贫贱。

富贵与道德相斥:

富贵而不(轻)道德;

不(轻)道德而富贵。

贫贱与道德相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