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8859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v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可概括为:

“一化一化”、“三改三改”一化:

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

三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11、起止时间:

、起止时间:

(1953-1957)22、重要任务:

、重要任务: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3、方针:

、方针: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55、意义:

、意义:

44、结果:

、结果:

超额完成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66、被誉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的劳模是:

的劳模是:

王崇伦陈云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作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陈云(1905.6.131995.4.10):

原名廖陈云,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青浦县练塘镇)人,政治家,经济管理家,马克思主义者,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有“共和国红色掌柜”称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45年1956年政务院副总理1949年1954年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1975年1979年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50年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副书记1950年1956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5年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56年1969年1978年1987年中共中央副主席1956年1966年1978年1982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82年1987年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7年1992年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建设成就50年代中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迅速恢复和重建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钢都鞍山诞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全貌1956年7月14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

毛泽东为一汽题词的奠基石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出厂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通车典礼上,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

武汉长江大桥雄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川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开通)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开通)新藏公路(1957年开通)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王崇伦19272002.2.1辽宁辽阳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党员“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技术革新运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学自学P19-20P19-20的内容后回答:

的内容后回答:

11、时间:

、时间:

195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2、性质:

、性质:

33、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是我国第一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44、意义:

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主席台左起:

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仪式刘胡兰烈士的母亲胡文秀、著名演员郭兰英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刘少奇作宪法草案的修改报告毛泽东在写选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样欢呼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的意义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性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内容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代表们向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热烈祝贺什么是什么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呢?

呢?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商业的改造。

三、三大改造三、三大改造“三大改三大改造造”的起的起止时间?

止时间?

1953年年1956年底年底“三大改三大改造造”的完的完成,有何成,有何意义?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政治政治:

通过通过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和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地主阶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制定。

经济经济:

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公有制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起来。

课堂小结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时间、内容2.“一五”计划的制定时间、重要任务3.“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意义、重要成就)1、颁布的时间: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意义1.三大改造的开始(起止时间、改造的内容)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间、重要意义)11、1953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期是指()()AA、19491949年年19501950年年BB、19491949年年19531953年年CC、19491949年年19561956年年DD、19491949年年19521952年年C2.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A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B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C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D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C拓展运用3.3.当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一词经常见诸报端,它最早出现当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一词经常见诸报端,它最早出现于于()()AA、19501950年年BB、19511951年年CC、19521952年年DD、19531953年年4.19564.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此中国进入巨变,从此中国进入()()A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B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C5.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B.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C.1954C.1954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D.共同纲领共同纲领C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B.商业C.轻工业D.重工业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国民经济的恢复3.阅读分析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材料二: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材料三:

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各出自什么文件?

(2)三个文件各自的性质(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成立于何时?

DB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一: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材料二:

临时宪法材料三:

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0.14.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

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从这三次社会性质的变化中,你会得出怎样的一个历史结论?

答: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外国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艰苦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