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586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

《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娱乐至死”的浅析Word格式.doc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电视媒介传播学

三、正文

“娱乐至死”的出处

“娱乐至死”一词最初是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一本书的书名。

《娱乐至死》的英文原名是《AmusingOurselvestoDeath》,直译为:

自娱自乐至死。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中,作者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进行了探究和哀悼:

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

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

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他认为有2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作者是从媒介的角度出发来写这本书的,他强调的是媒介作为隐喻的意义,强调的是当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上流动时,内容并非保持原貌,而是不断被每一种媒介改变,被每一种媒介赋予不同的意义。

而如今最当红的媒介——电视,所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娱乐。

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是说,就当下文化而言,“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

尤其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由印刷机开创并延续经年的所谓“阐释时代”已然让位于由电视机开创的“娱乐业时代”。

电视及其文化如今既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为此,波兹曼说:

“电视在安排我们交流环境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媒介根本无法企及的”。

而罗兰.巴特则说:

“电视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

他写这本书是写给自己的知识分子同行的,他呼吁他们回到书籍中去,认真地写作和思考,而不要贪恋在电台、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一夜之间曝得大名。

“娱乐至死”是他对媒体知识分子的警告。

他认为,印刷机更适宜于理性思考,电台电视只会沦为大众娱乐,任何有志于知识工作的人都应该清醒,回到书面写作,那才是他们该呆的地方。

波兹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观点可能被扭曲,他还特别做了如下的解释:

 “为了避免我的分析被理解成对电视上的‘垃圾’的司空见惯的抱怨,我必须解释一下,我的焦点是放在认识论上,而不是放在美学或文学批评上,说实话,我对这些所谓‘垃圾’的喜爱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人,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印刷机产生的垃圾可以让大峡谷满溢出来。

而在生产垃圾这一点上,电视的资历还远远比不上印刷机。

在电视的时代,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只要你想引起关注,就必须使自己的言行具备娱乐性,在电视的时代,最不受欢迎的就是那些面无表情、身体僵硬地宣讲自己理论的人。

新的游戏规则是——你须先娱乐大众,才能获得自己所需。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生活被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文化灭亡的命运也就在劫难逃。

如今的“娱乐至死”

在印刷时代我们的思想是系统思辨的,语境是完整连续的,认识是理性严肃的;

在电视主导的媒介生态中我们的认识是片段的,浮躁的,感性的。

 必须承认,我们正在因为阅读量的锐减和阅读习惯的丢失使我们的社会认识变得浅薄,辩证思考失去逻辑,历史文明成为快餐。

可也许是我们还没有到作者所说的那种境地,于是还有一点残存的文化。

那么最可怕的选择在于(也许这选择早就已经有了结果),我们现在这些残存的文化是从电视那里得到的,还是我们阅读剩下的?

也许有人是一个中立的说法:

电视与阅读所传达的信息有时候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并且可以在我们的知识背景的形成中相辅相成。

但是电视话语和印刷话语是水火不容的啊,他们是天差地别的隐喻,引起完全不同的共鸣。

于是从作者那里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当下为数不多的这点文化来自于我们仅仅剩下的这点阅读。

可以预料到的是,电视的统治地位似乎不能坚持作者想象的那么长久。

网络传播的发展和普及宣告着电视主导媒介话语的时代快要结束,但这决不是我们摆脱悲剧结果的救命稻草,因为我们依旧沉浸在一个信息泛滥淹没知识的时代。

即使在“世界是平的”的媒介生态里,我们仍旧有着不变的悲哀——我们周围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但是能喝的却越来越少。

应对“娱乐至死”的现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媒介不断取代传统的印刷术,使得我们的主流媒介的特性产生变革,而进一步控制了我们的传播、文化与思想。

进而,作者发出了一个较悲观的论调,即我们的传统的理性的以阅读为基础的文化即将演变成一种以娱乐业为核心的基于电子媒介的“不良”文化。

这是对目前电子媒介飞速发展的强有力的批判。

主流媒介的特性会影响我们认识问题与传播思想的方式。

不过基于此方面研究而导出我们的文化即将向娱乐文化全面过渡的悲观论调,我想这并不是绝对的。

因为一方面,现有的电子媒介对于视听语言功能的挖掘还是远远没有到达极限的。

电影所承载的意义(包括文学意义)较之电视剧在深度上有很大的提高,这和二者所采用的视听语言的结构性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我相信,随着视听语言本身的不断进化,电子媒介也会越来越具备理性思维的表达能力,其内容的深度也会有所加强。

  而另一方面,电脑、手机等互动媒介的介入使得传统的视觉系电子媒介增加了互动的功能,使得媒介对于人的“信息——行动”比例有了极大的改观。

播客等技术使得普通人也可以对影像音频的电子媒介进行编排与控制,超级女生等节目也通过短信互动的形式使得普通观众可以对节目施加影响。

虽然这些形式目前仍然是以娱乐类节目为主,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互动媒介将会极大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且会逐渐趋于理性化。

《娱乐至死》里面将信息爆炸所带来的信息与行动脱节的“躲躲猫”现象,将由于互动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彻底的改观。

  因此,视听语言与互动技术的结合,也许能成为我们的社会避免“娱乐至死”的关键解药。

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是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和自我调整性。

而这个社会的运转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我们的媒介,因此媒介特性的进化可能不光是由技术的升级而决定的,而是由更宏观的社会需要决定的,是更高的一个层面。

印刷术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要,电子媒介满足社会对传播的需要,互动媒介满足社会对行动的需要。

人类有追逐娱乐的天性,而人类也有保持理性的良知。

四、参考书目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ISBN:

97875633449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