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2803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

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

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5、该工作面采用何种方式开采(如综采、综放、高档普采、炮采),走向长壁、倾向长壁。

6、其它特殊说明(如小煤矿采空区及废旧巷道、硐室等)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情况

1、煤层、水平、采区、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标高;

2、地面位置,地面标高;

3、描述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情况;

4、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5、工作面几何尺寸:

走向长、倾向长、面积;

第二节煤层情况

1、煤层总厚:

工作面范围内煤层的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变化情况;

2、煤层产状: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变化情况。

3、描述煤层的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4、描述煤层的可采指数、变异系数;

5、对煤的特性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质情况

描述煤种及煤质的各种指标。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1、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

描述煤层顶板的岩性、硬度、物理力学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2、煤层底板:

(直接底、老底):

描述煤层底板的岩性、硬度、物理力学性质、节理、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3、绘制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能够直接反映出煤层结构、厚度、夹矸和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

1、断层: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影响的具体程度。

2、褶曲: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褶皱产状,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及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3、其他因素:

描述陷落柱、火成岩、冲刷带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4、按比例绘制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布置图。

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

1、含水层的分析: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2、其他水源的分析: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水等情况及对回采程度的影响。

3、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事故等,开采急倾斜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4、工作面的涌水量:

描述采煤工作面的最大与最小涌水量及正常涌水量。

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

1、矿井瓦斯等级;

2、工作面瓦斯情况;

3、煤尘爆炸指数;

4、煤层开采后煤的自燃发火期及煤层自燃分类;

5、地温、地压情况。

第八节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

1、计算的地质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2、应用下列的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的计算:

(1)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的月推进长度;

(2)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3、工作面储量表(包括工作面长度、可采长度、回采面积、采高、容重、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回采率)。

4、工作面倾斜、可采走向长度及可采推进长度、采高及其确定依据。

第二章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轨道巷、胶带巷、回风巷布置方式及其布置的位置、设施情况,与矿井大巷如何形成的生产系统。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1、工作面巷道布置的原则及依据,与邻近采空区煤柱情况;

断面规格、支护形式、长度、掘进方式及其主要用途、掘进设备。

设计工程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和支护材料消耗情况。

2、切眼布置形式、长度、断面规格及支护要求。

3、溜煤眼个数及设置原则及用途,溜煤眼位置及与运输巷道相互关系。

4、联络巷个数、布置原则及用途,并说明联络巷的主要技术特征。

5、其它硐室规格、位置及用途。

6、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7、采用水力采煤时,应对多水力运输石门、回风石门、回采垛的尺寸、快段巷道(采煤头、溜煤道)以及煤水硐室的布置进行描述。

8、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的专用巷道、抽放瓦斯的专用巷道,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尾巷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9、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的平、剖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的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10、制定“巷道断面特征表”。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生产工艺

第一节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地质条件确定工作面的采煤方法。

第二节生产工艺

1、描述生产工艺。

2、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3、描述落、装、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4、采用放顶煤工艺,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顶的放顶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5、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6、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7、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明确:

(1)支架的角度结构、组成、宽度,支架垫层数和厚度,点柱等;

(2)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的管理要求;

(3)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

(4)支架的安装和管理要求(点柱的之设角度、排列方式和支护密度);

(5)回柱放顶的具体规定;

(6)支架下放的方式和要求;

(7)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

(8)架外放煤方式;

(9)支架的拆除方式;

(10)收做。

8、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做出明确规定。

9、采用水力采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落煤方式(开式、闭式、半闭式);

(2)根据煤层顶板的稳定程度选择落垛方式及煤垛参数;

(3)根据煤的硬度选择合理的水压;

(4)明确水枪的安设位置、安设要求、水压要求等内容以及水枪的撤出方式、线路等。

10、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11、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要求:

(1)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布置的具体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

(2)应填写爆破说明书。

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个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实用炸药、雷管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12、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运、支、回到整理流程。

必要时绘制工艺流程图。

13、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SHRC

式中:

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吨;

L—工作面长度,米;

S—工作面循环进尺,米;

H—工作面设计采高,米;

R—煤的实体密度,吨/立方米

C—工作面采出率,%。

第三节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顶板控制方式

(1)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

描述控制方法、控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2)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3)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4)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5)采用水砂充填或矸石充填控制顶板时,需要明确充填的工艺要求、材料来源、材质要求、工序衔接等内容。

(6)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

(7)采用水采工艺时,需要描述护枪方式和撤退路线的维护;

倾角超过15°

时还要描述采空区挡矸点柱的支设方式。

(8)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9)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10)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11)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1、支架的布置和间距说明并附图

2、最大、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

3、支架规格质量要求

二、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

1、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2、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3、描述安全出口的几何尺寸等。

4、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