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1388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

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

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

多专业方向。

2.2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

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21世纪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人文科学素质基础、社会科学素质基础、文化素质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素质基础。

2.3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

首先确定课程负责人,教学大纲实行3稿定案制(由课程负责人制定出第一稿,教学系集体讨论、修改后为第二稿,项目组全体成员讨论修改后并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为后定稿),教学大纲一旦定稿,所有授课教师都须遵照执行。

在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要求每位课程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要熟悉教改方案和本专业培养目标,清楚本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前面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坚决淘汰落后的内容,合并重复的内容,增加新的内容,重在内容的整体优化,重在创新。

(2)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①“晶体结构”教学内容分别在《结晶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3门课程中重复出现。

优化后,《无机化学》课程讲授晶体结构基础知识,《结晶学基础》课程讲授金属、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二元、三元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和硅酸盐晶体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中原第三、四章合并为一章,内容为晶体结构与缺陷教学内容,学时从10个压缩为2个学时。

②《热工基础与设备》课程划分为两大篇,一是基础篇,二是设备篇。

在基础中增加“流体力学基础”内容,设备介绍中增加许多先进设备和工艺教学内容,如先进干燥设备、水泥新型干法窑炉设备的介绍等,学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③《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中增加材料测试分析与表征方面的内容,将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作为材料研究方法的一个体系去介绍。

④对《结晶学》、《材料工程基础》、《粉体工程学》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编写印刷校内教材。

2.4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将所有课程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别进行建设,。

(1)《结晶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热工基础与设备》3门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2)《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3门核心课程和《粉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

(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结晶学基础》、《热工基础与设备》、《硅酸盐材料工艺学》、《矿物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工艺学》等6门重点课程作为优秀课程建设。

(4)《矿物原料基础》和4个专业方向9门课程作为合格课程建设。

2.5教材建设与教材选用

(1)编著校内印刷教材《结晶学》、《超细粉体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指导书》,待成熟后,正式出版。

(2)建设了教材样本库,为教材征订和教材建设提供了保证。

(3)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教材选择上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尽量选择优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时,要求教师编写补充讲义充实到教案和课件之中。

(4)双语教学中,《高分子物理导论》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2.6实验教学的改革

打破过去实验项目依附于单门课程且主要是单个验证性的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所需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掌握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线,打破课程界线,重组实验教学内容,编写新的系列实验指导书。

建立起了三级实验教学平台——基础课程验证性实验、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专业方向课程创新研究性实验这一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2.7实习教学改革

以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念和强化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开发研制新材料、产业技术改造和设计新工艺的能力为教学目的,建立起了三层次实习教学模式——建立工程意识实习、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创新实践;

分三个层次开展实习教学,层层深入,步步提升。

2.8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课程在结束时增加学生撰写课程总结和小论文的要求,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2)完成《结晶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粉体工程学》、《热工基础与设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复合材料学》、《矿物岩石学》、《硅酸盐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工艺学》等12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已制作。

(3)考试方法的改革

实行部分课程进行口试和开卷考试探索;

部分课程成绩评定中将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实验)成绩、课程论文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

(4)《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高分子物理导论》等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实验。

2.9实验室建设

为配合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理顺,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2.10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保证实习教学改革的效果,建成5处校外教学、科研协作基地,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8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1师资队伍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实验员2人,讲师16人;

在读博士生4人。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数量还不能完全达到一流学校品牌专业更高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的关键,遵循“引进、培养、聘请”并举的工作思路,以“靠事业和政策吸引人、靠工作和环境培养人”为工作目标,建设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学术造诣深、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至2010年,师资总人数达到5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达到80%;

其中博士达到70%,硕士以上学历达到90%。

建设措施

(1)围绕专业、学科方向,主要引进具有正高职称和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重点引进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等专业方向的教师。

充分利用特聘教授计划,加速学科建设和专业融合。

(2)根据专业学科发展需求和有利的人才资源,采取脱产与在职两种形式,每年安排1~2人攻读博士学位。

(3)每年聘请4~6名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开展指导、讲学、科研等真正具有实效的工作。

(4)创造尊重人才、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使引进教师留得住、用得上;

使原有教师出得去、回得来。

(5)在学校主管部门领导下,积极探索在师资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教学科研相结合,科研为教学提供营养。

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教师组建学术团队,教师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90篇以上,其中被SCI、EI检索不少于10篇。

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进程与时间安排

2006.01~2006.06到重点大学进行调研,制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确定方案。

2006.07~2007.12研究、实践、总结,制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主要包括:

建设一支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制定出贯彻“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思想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

高素质、创新型”办学理念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方案;

修订和完善注重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培养计划;

建设注意理工渗透,课程覆盖知识面宽广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以素质教育为本,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建立完善符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文件;

2008.01~2008.12反复酝酿讨论,征求意见,修订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