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1022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开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期:

2008年05月31日

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2003-2015)

第一章 

总 

 一、背景、目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实施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和“衢州文化名市”的战略中,作为钱塘江源头的开化,要最大限度地认识和研究钱塘江源头的物态文化、心态文化和认知文化,有效地发掘和弘扬钱江源头的特色文化,建设好源头生态文化体系,走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之路,全面实现“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和特色文化先进县”的战略目标,为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和“衢州文化名市”作出新的贡献。

 二、规划依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

 4、《浙江省文化发展规划》(1996—2010年);

 5、《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五”计划》;

 6、《衢州市建设文化名市规划》(2002—2010年)

 7、《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开化县文化发展规划》(1996—2010年);

 9、《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3—2015年);

 10、《开化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11、《开化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88—2010年);

 12、《浙江钱江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13、《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三、规划期限

  第一阶段:

2003——2007年

  第二阶段:

2008——2015年

  四、规划编制程序

  从高起点入手,本着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编制开化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

具体规划编制程序如下:

成立规划编制机构——现状调查、收集资料——制定规划提纲——广泛征求意见——编制规划初稿——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稿——修改初稿——完成规划文本——专家再次审稿——修改形成送审稿——组织评审——再次修改——提交县委、县政府审批——组织实施。

第二章 

特色文化基本内容

  开化区域优势独特。

地处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源头,位于浙江西部边境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东北连淳安,东南接常山,西南与江西婺源、德兴、玉山相依,北与安徽休宁接壤,素有“歙饶屏障”之称。

境内以森林山水为特色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生态示范区。

全县总面积2236.6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002年底总人口为34.28万人。

  开化历史悠久。

据1979年中村双溪口发掘的古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印纹陶片等佐证,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开化境内定居、劳动、繁衍生息。

北宋乾德四年(966),吴越王钱亻叔置开化场,“开化”一名由开源、崇化两乡各取一字而得。

太平兴国六年(981),升场为县,隶属衢州。

开化文化底蕴深厚。

勤劳而淳朴的开化人民创作了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学,传承了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和民情风俗。

同时,他们还创作了许多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和民间工艺等,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宋代理学家朱熹、吕祖谦等曾在包山书院讲学,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优美动人的传说。

自宋至清,开化共有进士214名,有著作存世者约80人。

其中程俱、江少虞、吾衍、方豪等20余部(篇)作品被列入《四库全书》。

境内徽、赣、闽南、客家等地风俗与当地的吴越习俗相互交融,徽语、闽南语与本地的吴语互为交汇,既独立又相互影响,地方风土人情丰富而多彩。

乡村建筑以江南派系的徽式建筑为主,古朴自然,呈现别具一格的山乡风貌。

沿江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如犀牛化石遗址、双溪口古文化遗址、霞山古村落、包山书院、灵山寺、锡赉庵、华严古刹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化人民勤劳、勇敢,富有革命传统。

南宋绍兴三年(1133),本县摩尼教徒余五婆率领农民起义。

元代红巾军和清代太平军都在开化进行过活动。

二战时期,开化是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开婺休中心县委、浙皖特委和开化县委所在地。

1935年7月至12月,闽浙赣省委机关也转到开化库坑一带活动。

1938年春,一支红军游击队在陈毅率领下,在开化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

第二第三支队也先后途经本县并进行扩军。

在革命历程中,红军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革命文化史料。

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远的历史积淀,使开化县的文化内涵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概括起来,主要是三大特色:

钱江源头特色、三省边界特色和革命老区特色。

  一、钱江源头文化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源出浙皖赣三省边境开化县境内的莲花尖。

其源头马金溪由北向南纵贯开化县全境。

钱江源头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纯朴的山地民风,孕育出了具有源头特色的森林山水文化、龙顶茶文化、绿色食品文化、根雕文化和举重文化。

  1、森林山水文化

  开化属浙西中山丘陵区,全境峰峦重叠,山岭连绵,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素有“浙西林海”之称。

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79.2%,居全省首位。

位于苏庄镇的古田山,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全县有17处。

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44科897属1991种;

已知古树名木2996株,其中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

野生动物哺乳纲7目16科43种,鸟纲13目30科104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黑麂、豹、云豹和白颈长尾雉等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19种,有浙江“鸟的故乡”之美称。

全县水域面积4253公顷,2002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13立方米,总体水质保持在Ⅰ—Ⅱ类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大片的原始森林,优美的生态山水环境,形成了开化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体系。

  2、龙顶茶文化

  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败走九江,军师刘伯温率残部退至浙江开化大龙山,觉得山上农民自制的茶叶好看、好喝又解乏,便将农民送的几斤茶叶献给驻扎在开化苏庄一带的朱元璋,朱元璋喝了连声叫绝,不但赐名“龙顶茶”,后来还被列为贡品。

龙顶茶叶以“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和香高味醇、久冲耐泡的特点而著称,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山中老纳”,是真正的绿色佳茗。

近二十多年来,开化龙顶名茶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风格在国家和省级名茶评比中,共获得三十多个荣誉奖项。

如农业部的“优质农产品”、林业部的“优质茶”、商业部的“全国名茶”、国家旅游局的“文化名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中华文化名茶金奖”等等。

其产品俏销京、沪、宁等大中城市,远销港、澳、台地区和欧美许多国家。

2000年,开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

  茶是当代最为理想的天然、营养、保健饮品。

采茶、制茶、销茶已成为开化人民经济生活的一部份,泡茶、敬茶、品茶更成为人们显示素养、表示敬意、寄托感情的一种既深含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特征和风格的时尚和生活艺术。

因茶而派生出的采茶歌、采茶舞、茶艺、茶馆,无不体现出开化人民优秀的品质和文化素养。

除龙顶茶之外,开化还出产远近闻名的苦丁茶、杜仲茶、黄金茶。

  3、绿色食品文化

  开化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29年西湖国际博览会上,开化香菇就获得一等奖,是当时开化县的主要出口产品。

到20世纪80年代,开化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8000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是浙江省最大的金针菇、黑木耳生产基地,年栽培食用菌总量达5000万袋(椴),其产品畅销全国20个省(市)1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

开化县相继被命名为“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

开化各类矿泉水、甘泉水、生态啤酒等以水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且市场不断扩大,在周边各地都占有一定份额。

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有何田清水鱼、开化青蛳、石蛙(鸡)、石斑鱼、蟠姜、山茶油、野葛粉、木糖醇、高山蔬菜、野菜等。

其中蟠桃山特产蟠姜入选《中国医学大辞典》。

种类繁多的绿色食品,催生出一家家绿色食品专营店、特色山货店,吸引着各方来客。

  4、根雕文化

开化民间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根雕艺术之乡”。

根雕艺术融书法、绘画、雕塑的某些内涵和表现手法,却又不同于这些艺术门类,别具一格。

它依据各个不同的树根及其不同的材质、形态,经过根雕师匠心独运的创意、构思,蒸、泡、剥、锯,精雕细刻,化腐朽为神奇,使一些普普通通的木头疙瘩变成一个个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的艺术精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化根雕艺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已逐渐形成钱江源头一种特色文化产业。

几年来,开化根雕有百余件作品在省内和全国获奖。

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各个时期重大战役和重要人物的大型组合根雕《峥嵘岁月》,在建党八十周年庆典之际,送嘉兴南湖党的“一大”革命纪念馆展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

一尊二层楼高的古朴宏大、浑然天成的弥勒佛让国内外许多艺术界、新闻界、工商界人士倾慕不已,著名作家冰心女士曾亲题“根雕大佛”四字相赠。

目前,全县已拥有数十家的根雕企业,有数千人从事根雕文化产业,有一支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为代表的根雕艺术创作队伍。

年加工根艺作品三十余万件(套),产品畅销海内外,使自然资源优势变成了特色文化产业优势。

  5、举重文化

  开化民间早年就有练石担、举石锁、习拳弄棍的风习,有着广泛的群众举重运动基础。

1986年开化县被浙江省体委确定为举重业余训练点。

1997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青少年举重训练基地”。

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十余年来,开化县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举重人才,其中有两次荣获奥运会冠军的詹旭刚,有两超女子举重世界纪录的全国冠军李佳敏,有浙江省第一个超女子世界纪录的叶美珍,有打破亚洲纪录的詹晓林等。

到2002年底止,有30余人次获全国少年举重比赛前6名,有29人110余人次在省级比赛中打破各年龄段纪录,有5人成为国家运动健将、15人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朱云儿为国际举重一级裁判。

199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编织冠军摇篮,建设举重之乡”的目标,1999年县政府划拨32.5亩土地用于“浙江省青少年举重训练基地”建设,先后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县级举重馆(体育馆)。

开化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性举重比赛,也多次承办了市、省、国家级比赛。

1989年承办了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并被评为“优秀赛区”。

2002年成功承办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

  二、三省边界文化

  开化因地理位置特殊,自唐至清先后有曹州(山东)、徽州、赣中、赣东、闽北、闽西、闽南和本省衢州、严州等外地居民迁入定居。

1958年后,从新安江水库库区移居开化县5万多人,安置在17个乡镇,117个村。

四面八方的迁徙者带来了东西南北不同的文化,各放异彩。

  1、饮食文化

  风味小吃主要有“栗子粽”、“气糕”、“清明饣果”、“千层饣果”、“米面”、“糯米饣果”、“苞萝饣果”等。

风味食品有冻米糖、薯枣、白糖条等。

特色菜肴有酸辣椒、酱头辣椒、生姜辣椒片、苏庄炊粉、塘坞豆腐干、何田清水鱼、开化青蛳、石斑鱼、蛋羹、无刺黄背、黄牙丁滚豆腐、桃花鱼炒豆腐干等。

节日饮食蕴涵丰富的文化。

年三十,鸡、鱼、肉齐全,荤多素少,以庆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早餐食面条、年糕,以图吉利,往后是清明艾饣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