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9861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

杜威(JohnDewey)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

一般而言,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的训练。

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含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都属于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大致有四类学校承担: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近年来,国内出现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它们也加入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二)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顾名思义是“区域”加上“经济”之后两个概念的结合。

经济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物,包括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

而区域首先是一定的地理范围概念。

为此,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子系统,通常指国内特定地区的国民经济。

大的区域经济可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经济区,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在实践层面上.国家部委一般将涵盖多省市或多城市的区域经济活动称之为区域经济,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概念;

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概念都反映了这种认识。

而地方政府则更多地将自己所管辖的行政区看作一定的区域经济,例如将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分为城市经济、农村经济两大部分,然后整体看成是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价值取向,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二者关系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中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中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发展取决于该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深刻转变,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传统农业也在现代化农业的目标指引下,对人才的需要也逐渐升级,这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正需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提供。

2、中等职业教育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人力资源结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当二者一致时,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增长;

当二者相悖时,则反之。

因此,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和升级,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

当今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中国各区域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因素。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其职业定向性和市场针对性,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则能较好地缓解这一矛盾。

3、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集散资源、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是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人民素质的几个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更能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优化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4、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负功能。

不可否认,中等职业教育中“欠发达地区培养,发达地区就业”的问题,在我国明显存在,这种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只是一种“输血”而不是“造血”的方式,使人才资源的流失,造成地区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匮乏、社会活力的萎缩、公共保障、民生情感等诸多问题。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反而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1、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取决于区域经济为其提供多少社会剩余产品,提供多少受教育的对象和提供多少时间用于智力活动。

区域经济的总量水平使不同区域对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讲,只有当区域经济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时,它才会发展壮大。

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2、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及调整。

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劳动者的素质都有不同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改变推动着专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下降,会导致相关专业的萎缩;

新兴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的旺盛,会促使新专业或方向的产生,即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相适应。

3、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区域内中职教育的层次结构。

技术结构是指国家、部门、地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的组合和比例,这里主要是指劳动生产中自动化的程度。

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区域科技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

(三)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基于这一战略要求,以及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区域间、学校间和区域内存在的非均衡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的目的。

1、加强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

全面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实施普遍提高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策略。

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财政性教育拨款增长部分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财政性投入,充实师资力量,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调动职业学校办学积极性;

鼓励职业学校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等措施出国短期考察进修,学习国外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2、中等职业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发展规模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的重点从规模和外延上转移到质量与内涵的提升上来,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创新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

二是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协调。

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

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要根据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专业。

对已开设的专业,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对预计数年后可能遭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

三是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的用人标准相协调。

人才培养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应主动参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濮阳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市土地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84万人,于1983年正式建市,是依托中原油田勘探开发而成立的石油化工城市,因油气产量一度排在全国第四,风光一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施“名城带动”战略带动下,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对象。

近年来,濮阳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持续求进、奋力赶超总基调,积极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势趋稳。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亿元,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8亿元,增长15.8%;

固定资产投资938.5亿元,增长27%;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增长24.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4.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8元,分别增长10.5%和12%。

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一产的比重大大降低,中原乙烯、中原大化、国电公司、同力水泥、龙丰纸业等大中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力诺玻璃、耐火材料、林纸一体化等大型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使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基本形成了以石化工业为主导,食品、轻纺、造纸、设备制造、玻璃制品、电力、等为支柱,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具有较强特色优势的工业体系。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城乡结合,上下贯通,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三年来,濮阳市各级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近三万人,职业中专的学生遍及一、二、三产的各个领域,在全市的各条战线发挥者生力军的作用。

1、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职教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17916人。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正在筹建中的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