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9790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2.多样的气候环境

3.辽阔的地域

4.多民族的融合

(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

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

(1)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2)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宗法:

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系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其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度(3)宗庙制度

3.社会政治环境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

血缘关系;

上下等级关系;

集体主义。

(2)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3)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

(4)农耕,伦理和政治型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萌芽)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1、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宗教崇拜

(1)殷商神本文化:

形成正式的祖先崇拜

(2)周人敬天保民:

从神本文化到人本文化的转变:

出现了礼制和早期文字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

(1)学术学派的先后出现

(2)出现了私学(3)政治上封建制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

秦汉时期:

中国思想传统文化的最终形成

1、文化的大一统:

政治、经济制度的统一。

2、文化的统一:

文字、度量衡、焚书坑儒

3、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易》《诗》《书》《礼》《春秋》为儒学经典

4、经学对中国思想传统文化的影响:

确立了儒学思想正统化,制约了我国多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成就:

赋的形成,天文学、医学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1、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儒、佛、道共同存在。

2、玄学的兴起

3、佛教艺术的形成

第四阶段:

唐宋元时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繁荣高峰期

1、理学为代表的思想产生

2、政治经济制度得到完善

3、文化高度发展成就巨大

(1)文学:

唐诗、宋词、元曲、散文

(2)科技、四大发明、天文学、医学(3)经济繁荣

第五个阶段: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史籍、小说著作的出现:

《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四.多民族文化融合

1.民族文化类型

(1)北方游牧民族

(2)中原农耕文化

(3)南方山地游牧文化

2.民族交流

(1.)汉唐时期:

北方匈奴大规模南迁。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北方民族大量南迁。

少数民族大规模的融合。

(3.)宋元时期:

蒙古族入关。

(4.)明清时期:

北方满族入关。

3.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融合。

途径

(1.)大规模战争。

(2).经济贸易:

采用茶马互市。

(3).民族迁徙。

(4.)边疆政策:

采用和亲。

影响

(1).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保证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中原农耕民族同南方山地民族的融合。

形式

(1.)少数民族迁徙。

(2.)汉族移民:

兵屯、民屯

作用

(1)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

(2)促进经济交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耕文化的发展。

3.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五.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阶段

1.汉唐时期:

丝绸之路的开辟;

佛教的传入和传播。

2.宋元时期:

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播,西亚农作物的传入。

3.明清时期:

西学东渐;

洋务运动学科技到戊戌变法学政治再到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

(1)中国:

大陆农耕文化

(2)西方:

海洋文化

2.经济上

(1)中国:

农耕经济

(2)西方:

商业经济

3.思想上

(1)中国:

儒家伦理思想

(2)西方:

宗教文化

4.哲学上

(1)中国:

整体思维、辩证统一

(2)西方:

逻辑抽象思维

5.社会价值观、道德观

(1)中国:

求同,重视集体利益,中庸思想,重义轻利,:

强调天人合一

(2)西方:

求异,重视个人利益,特殊性思想,重利轻义,征服自然

4、社会习俗

(1)中国:

注重民族习惯

(2)西方:

注重社会文明

5、法治上

(1)中国:

等级特权

(2)西方:

民主法治,

6.生活方式

(1)中国:

男尊女卑

(2)西方:

男女平等

7.饮食习惯,语言,服饰等

(三)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理位置和土地的差异。

(1)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本质区别

(2)物质生产的差异2、文化的模式差异

(1)中国:

农耕伦理型政治文化

(2)西方:

宗教政治型文化

2.文化思想:

西方以宗教思想为主导,中国则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导。

3.经济基础的差异:

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而西方则是工商业贸易经济。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一)类型:

大陆农耕型、伦理政治型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强调统一性和延续性

(1)政治的统一

(2)民族的融合和凝聚(3)文化传统的承袭

2、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

(1)人文传统即非宗教性

(2)关注人:

行为,道德规范(3)尊重民的民本思想:

一是肯定民是邦国的基础本根;

二是,主张君为民主;

三是,“固本”与“宁邦”

3、重群体轻个体,强调集体主义

(1)家族本位

(2)家族精神,(3)宗法集体主义原则(4)追求社会价值

4.重人伦轻自然

(1)重视社会的发展而轻视自然

(2)重视社会道德忽视自然科学

5.崇老尚古,保守

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力,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特点

(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1.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1)把人放在一定的关系中来讲一个人应该如何负起自己的责任

(2)强调个人的主体性、自觉性、主动性(3)道德第一:

品格“天理”的基本内容是仁、义、礼、智等至善的德行。

(二)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三)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四)经世致用,刚柔相济

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社会功能

(一)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团结

(二)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建康人格的精神动力

八.中国传统哲学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

阴阳五行学说的提出

2.春秋战国时期:

我过哲学的形成

派别。

先秦之学:

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探讨人生

3.西汉经学,宋明理学

(1)两汉经学:

如何实现国家大一统问题,信善论,三纲五常

(2)魏晋玄学:

探讨事物的相对论(3)中国佛教哲学,解决心的问题(4)宋明理学(5)实学,学以致用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及其思维方式

特征

1.浓郁的政治伦理色彩

2.重唯物辩证与重直觉的思维传统

3.强调言行一致与知行合一

4.重视人际和谐,天人合一的传统

思维方式

1.重经验,重直觉

2.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缺乏科学精神。

九.中国传统宗教

(一)宗教的形式

1.原始宗教

(1.)自然崇拜

(2).图腾崇拜(3).祖先崇拜,鬼神崇拜

2.封建社会:

把政治和伦理宗教相结合

3.道教和佛教

(二)中国宗教的特点

(1)多宗教

(2)宗教具有浓厚的伦理化色彩

(三)道教的来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族宗教

道教形成的背景

1.统治阶级利用宗教

2.佛教的传入所形成的竞争

3.东汉末年社会腐败

道教的思想渊源

1.古代宗教和神仙传说:

祖先崇拜,鬼神崇拜

2.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核心,运用老庄之学儒家与阴阳五行思想:

吸收儒道思想

十.中国传统教育

(一)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思并重、循序渐进2.温故知新3.由博返约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5.启发诱导6.言传身教

(二)教育机构及其特征

官学

1.学在官府:

国家垄断,教师是官员

2.太学:

古代的大学,西周已有其名。

国家学校最高级

3.国子学:

中国古代社会为贵胄子弟而设的最高学府。

贵族学校最高级

4.国子监:

汉魏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5.府州县学:

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官学既乡学。

目的: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

私学

1.私学:

民间或私人创办的与国学相适应的学校类型

2.家族学校:

私馆家族式学校:

私塾

3.设立私学的作用

(1)几乎完全承担了蒙养教育的任务

(2)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3)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书院

1.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他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3.作风

(1)刻苦学习、深入钻研

(2)注重创发、提倡求真(3)师友讲习、自由讨论(4)修身养性、重在做人(5)尊师爱生(6)关心时事、学政兼论

(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

1.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

强调道德第一位

(1).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2.)强调知识教学道德化(3).重义轻利、忽视教育的实用价值

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

(1).教育是必要的

(2).在教育中德智相结合

3.注重内省与内求,强调学习的自觉性

4.强调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的结合

5.教学的灵活性

6.强调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十一.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一)中国古代文学特征

1.文以载道的教学传统,强调文化的导向教育功能。

2.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二)中国古代文学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经历了长达3000余年的发展历程。

人们用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

(三)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1.诗化、理趣、意境

2.气韵生动与虚实相生

3.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4.“和”与“中”之美

(四)中国传统文学地位

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相当高的成就,不但思想内容深邃,形态上也表现的瑰丽多姿,中国传统艺术主要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代表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十二.中国传统史学

(一)我国史学的体例及其代表作

纪传体

1.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