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谈判3Word文件下载.doc
《世纪大谈判3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大谈判3Word文件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42年8月,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管,任立法治理”。
从此,香港岛便为英国正式侵占。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
共九款。
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
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奕当政。
1898年6月9日,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的“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九十九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1898年6月9日由清朝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
该条约中,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
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
至此,整个香港地区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根据满清政府与英国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香港岛及九龙是永久割让予英国的,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亦一直未能取消这两条条约。
转机
直至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被日军占领后才有转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引起了香港的归属问题:
中华民国能否收回香港。
舆论普遍认为中华民国在战争过程中已经跻身大国之列,亦希望消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所以应把香港交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不得不请求中国派兵支援英国军队。
蒋介石于是打算趁此良机收复香港。
1942年,蒋介石向英国提出了收回香港的要求。
蒋介石这一姿态在国内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同情。
英国出于需要中国出兵保卫其殖民地缅甸和印度的目的,主动提出与中国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及签订新约的谈判。
谈判之初,蒋介石坚持收回香港,然而,英国人从内心里并不想交还香港,谈判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让蒋介石能够坚持抗日,以减少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随着战争向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英国在香港问题上也日趋强硬。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了交锋,但丘吉尔直接回绝了蒋介石,蛮横地宣称:
“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
”在英国人的威逼利诱下,蒋介石的立场逐步软化,最终放弃了将收复香港这一内容写入新条约,仅仅要求英国在口头上承诺在战后同中国商讨九龙问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此时的形势对中国收复香港极为有利,因为按照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发布的第一号受降令:
凡在中华民国(满洲除外)、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之日军,均应向中国军队投降。
香港就位于北纬16度以北地区,而且在战争期间隶属于中国第二方面军所辖战区的一部分,因此许多人建议蒋介石趁机派兵进驻香港,然后再与英国交涉。
蒋介石于是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将新一军和十三军集结于靠近香港的宝安地区,准备接收香港。
然而英国政府却拒绝接受麦克阿瑟的受降令。
8月18日,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重新发布命令,让驻港日军向英军投降。
1945年8月13日,一支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开赴香港。
为配合海军的行动,英国派出了大约一个师的陆军兵力前往香港。
在派出军队的同时,英国也对美国展开了外交攻势。
英国人很清楚,在香港归属问题上,美国的天平倾向于谁,香港就将归谁所有。
在中国这边,蒋介石虽然已经集结了部队,做好了进入香港的准备,但他却迟迟没有下达进军香港的命令。
蒋介石知道,将来发动内战,不能少了英美两国的援助,若此时出兵香港,必然会失去英国的支持。
于是,蒋介石连续两次声明中国无意以武力收复香港,希望这件事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他还向美国派出了使节,去寻求美国的支持,幻想通过美国的干涉来实现香港的回归。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鼓励中国对日作战,减轻美军的压力,美国曾表示支持中国收回香港。
同时,美国也想趁机瓦解英、法在远东的殖民体系,并取而代之。
因此,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曾敦促英国在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但遭到丘吉尔的拒绝。
1945年5月纳粹德国灭亡后,美国同苏联为了控制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急需英国的支持。
因此,美国改变了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杜鲁门转而支持英国重返香港。
他通知麦克阿瑟:
“为顺利地接受香港地区日军的投降,须将香港从中国战区的范围划出来。
”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正乞求美国人帮他打内战的蒋介石只好从命。
1945年8月20日,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在香港登陆。
9月1日,驻港英军成立了军政府。
蒋介石派遣的军事代表团也在这一天抵港,并正式宣布:
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
1946年5月1日,被日军囚禁的前港督杨慕琦返港重任总督,恢复了英国对香港的统治。
至此,国民政府收复香港的努力归于失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国际考虑,中共虽然不承认英方对香港的殖民“主权”,但是1950年向英国表明短期暂时不会收回香港,也不阻止前中华民国军眷及逃民在香港的活动。
1950年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时在军事上也做出部署,包括使用核武打击和阻止中国武力收复香港的可能。
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后,便开始为香港与澳门的主权问题采取外交行动。
时任中共总理周恩来对此非常关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亦于1972年3月为此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委员会申明中国政府的立场:
“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葡萄牙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执行主权的问题,而完全不是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的问题,更不是使其获得独立的问题。
”同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案,将香港和澳门于殖民地名单剔除,此举为中国取得香港与澳门的主权制造了有利的背景条件。
1979年3月,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首度访问中国,并首次向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提出香港前途问题。
由于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约将在少于20年届满,中国官方对香港前途问题的立场,对香港的土地契约等安排十分关键。
邓小平提出中国必定会在适当时候“收回香港”。
1980年代初,英国向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
主权归中国、英国保留治权。
邓小平提出中国必定会在适当时候“收回香港”,在“收回主权”的同时,容许香港拥有独立的经济及政治制度,并由香港人自行管理,即所谓“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同样政策亦适用于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方说法是“政权移交”或者“恢复行使主权”,而非“主权移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享有主权,只是没有行使而已。
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说过“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意思是中国对香港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即使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这个态度是一贯的。
1997年7月1日是对香港是恢复行使主权而非移交主权,移交的仅仅是政权。
中英双方的立场
从1979年起,英国不断派员前来中国,想摸清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底牌。
港督麦里浩在这一年访华时,采取“侧面进攻”的方式,从商业事务的角度出发,要求中国领导人同意港英政府批出超越1997年6月的“新界”土地契约,并把“新界”地契原来的年限规定改为本地契“在英国王管制此地区期间内有效”,借以达到模糊“九七大限”的目的。
但邓小平面告麦里浩,无论用什么措辞,延长地契年期,都必须避免涉及“英国管制问题”。
同年9月,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宋之光答复当时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中国政府不同意英方的建议。
之后,英方继续派遣高层人士如前首相卡拉汉、外交大臣毕力嘉、副外交大臣艾坚斯访华,了解中国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态度,并谋求扩大双边关系,其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
1982年,英国前首相希思带着撒切尔夫人交付的重任来到中国。
见到邓小平后,希思明确提出希望知道中国对香港的态度。
邓小平回答:
“无论将来香港的政治地位如何,香港经济现状会维持不变,投资者大可放心。
”邓小平的话很含蓄,但是已经把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表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香港的主权必须收回。
至于在经济上,可维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希思进一步问道:
“现在谈判是否有失仓促呢?
”邓小平回答:
“不,我们有办经济特区的经验,我们有逐步好转的国际关系,是考虑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了。
”
中英第一阶段谈判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围绕香港前途的谈判正式开始了。
这时候,号称"
铁娘子"
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一仗不仅打出了英国的威风,使世界对英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和国际上的影响。
英国首相与中国总理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时,英国首相首先阐述英国立场,强调"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仍然有效"
,只可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面予以废除。
她说,假如现在实行或宣布对香港治权做出重大改变,则港人信心大失,香港繁荣不保。
中国总理随后发言,拒绝了英国首相的主张,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
新界"
租约届满之际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中国将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撒切尔夫人同邓小平会晤时,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提议如果中国同意,1997年后由英国继续管制香港,她愿意“考虑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主权问题。
撒切尔夫人的这两张牌,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她早就知道,要想保住英国对香港的主权是不可能的,她之所以要坚持三个条约依然有效,不过是想以此压中国让步,同意英国继续统治香港,玩所谓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把戏。
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邓小平明确表明,中国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主权问题,双方要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
二是1997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采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香港;
三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的安排,也就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
这三者构成香港主权回归的完整意义。
接着,邓小平坦率地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香港,这是谈判的前提。
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至今,已经整整14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