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及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大模板及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及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7
10.2高支模突发事故处理 59
10.3急救措施 61
10.4事故应急与救援 62
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是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及J43-20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手册》、《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编制。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二层、地上31层,其中裙楼2层,结构转换层位于二层顶即三层梁板结构,自3层(转换层以上)分为3栋塔楼。
本工程负二层层高为4.2m,顶板较大梁断面尺寸为300×
800,最大梁断面为400×
900,板厚非人防为150mm,人防区为200mm。
负一层层高为5.0m,顶板较大梁断面为300×
800、300×
900,最大梁断面为300×
1250,板厚为160mm。
1层层高为6.3m,顶板最大梁断面尺寸为300×
800,楼板厚度为100~120mm。
二层层高为5.65m,结构转换层楼板厚度180mm,梁断面尺寸分别为1400×
1800、800×
2000、600×
1800、500×
1900、500×
1800、400×
1800、1000×
1500、500×
1200、350×
1000、500×
800、400×
800、350×
700以及其它尺寸较小的梁。
3层以上为标准层,层高3.0m,梁断面尺寸小,不属于高大支模范围。
混凝土强度等级:
墙柱为C50、转换层梁板为C40,其余层为C25。
2施工环境及条件
(1)、大型施工机械配置为:
1台QTZ6015塔吊,1台QTZ80A塔吊,2台HBT60输送泵,其满负载泵送能力为40m3/小时;
(2)、现场施工道路满足施工要求,可供车辆通行至输送泵处。
(3)、塔吊作业半径能覆盖转换层平面。
(4)、转换层砼采用商品砼,支模系统均采用普通钢管、扣件、顶托、木枋、层板组成。
(5)、工程紧邻一栋住宅楼,夜间施工受到较大限制,应提前办好夜间施工许可证。
3模板支撑系统及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构造
1)、高支模是指高度大于或等于4.5米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又因为本工程裙楼以下楼板厚度大及存在结构转换层,故本工程需编制高支撑模板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2)、地下室负一、负二层顶板、裙楼一层顶板、结构转换层(二层顶板)梁板模板支撑系统均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体系,所用脚手钢管的壁厚不得小于3.0mm。
模板面板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
3)、地下二层、地下一层顶板由于厚度大,分别为150~200mm厚,一层层高大,负二层顶板到一层顶板梁断面除个别较大外均为通常尺寸,故必须确保楼板部分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除转换层大梁和其它层的400×
900、300×
1250的个别断面较大的梁外其它部分的支撑系统按以下要求进行布置:
梁底立杆横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0m;
个别较大断面的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8m~1m,纵向间距0.5m,见表二中数据。
板底立杆纵横向间距根据不同的楼板厚度和采用的水平支撑大龙骨种类进行安装,详见表一中数据,施工中立杆间距不得超过表一中的数值。
支撑体系双向设置水平杆,水平杆步距1.5m,扫地杆距地0.3m,顶部水平杆距立杆顶部的高度不大于0.5m,并按规定设置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
板底立杆顶部宜采用可调顶托,顶托上铺设双钢管作为大龙骨;
如果板底立杆顶部采用双扣件固定水平支撑单钢管作为大龙骨时,板底纵横向立杆间距按表一中相应数值取用,梁底水平支撑钢管(大龙骨)与立杆连接处为双扣件,以满足抗滑力要求。
梁、板底模下小龙骨采用60×
80木方,中距0.3m。
梁侧横小龙骨采用60×
80方木,水平设置,中-中300均匀布置,梁侧大龙骨采用Φ48*3.5双钢管,竖向设置,大龙骨间距500mm,高度700mm~1200mm的梁沿竖向按间距300mm设置M12对拉螺杆。
各种板厚支撑系统表(表一)
板厚(mm)
立杆纵横间距(mm)
大龙骨为单钢管双扣件
大龙骨为顶托双钢管
200
800
1000
140~180
900
1100
130以内
1200
4)、结构转换层(二层顶板)梁底(最大尺寸梁1400×
1800)支撑立杆横向间距0.40m,梁底一排5根立杆,纵向间距0.5m,梁底模板下小龙骨平行于梁断面设置,梁底大龙骨垂直(沿梁跨)于梁断面设置,大龙骨为双钢管,间距等于立杆横向间距,安装在立杆顶部设置的可调顶托上,小龙骨为60×
80木方,平行于梁断面(垂直于梁跨)放置,对于1.8~2.0m高的梁木方中距为150mm(必须保证),1.5m梁高木方间距为250mm,梁高1.0m以下的木方间距为300mm。
其它梁底支撑立杆数量及梁侧模板对拉螺杆数量见下表(表3-5-2)。
80木枋,水平设置,中-中300均匀布置,梁侧大龙骨采用Φ48*3.5双钢管,竖向设置,大龙骨间距500mm,高度700mm以上的梁沿竖向按间距300mm设置M12对拉螺杆,但对于梁高度为1.8~2.0m的转换层大梁对拉螺杆为M14,对拉螺杆设置数量见下表所示。
不同断面尺寸的大梁梁底支撑立杆数量表(表二)
断面尺寸(mm)
梁底增加立杆数
立杆横纵间距(mm)
横杆步距(mm)
对拉螺杆直径(mm)
对拉螺杆排数(排距)
对拉螺杆纵向间距(大龙骨、双钢管)
1400×
1800
4
400×
500
1500
14
6(300)
300
800×
2000
3
600×
2
5(350)
400
400~500×
1800~1900
1000×
12
4(350)
500×
3(350)
350×
1000、300×
1250
2(350)
800~350×
700
其它
(500)
注:
梁两侧立杆距梁侧面(砼面)250mm。
转换层梁支模示意图(1400×
1800)
5)、结构转换层板底支撑架子立杆纵横向双向间距均为1.0m,以和大梁下立杆间距相匹配,在底部20cm处设置双向扫地杆,水平杆步距为1.5m。
6)、高支撑系统剪刀撑的布设为: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应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剪刀撑布设时,梁底和板跨中部位必须布设剪刀撑;
高支撑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
~60°
之间;
剪刀撑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宜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a)
45°
50°
6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n)
7
6
5
7)、跨度大于4m梁起拱2/1000。
8)、结构转换层下楼板回顶(加固)处理:
由于结构转换层梁截面大,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对下面的承载楼板产生很大荷载,又因楼板厚度大,荷载大,需考虑支撑楼板的承载能力。
经计算在施工结构转换层时其下层塔楼范围内(首层)的顶板模板支撑均不得拆除,对断面高度为1.0m以上的梁处,需对该梁下范围的首层顶板进行加固处理。
为此,塔楼范围内一层顶板的模板支撑架均不得拆除,且在浇注结构转换层混凝土前对一层顶板对应结构转换层1.0m以上高度的大梁范围按结构转换层大梁底设置的立杆间距进行加固,以保证转换层大梁荷载的分担和传递。
其它截面较小的梁和楼板下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9)、回顶系统支设方法:
横向不少于3根,纵向对于梁高1.5m以上的为0.5m,梁高1.5m以下的为1m,回顶系统底部设扫地杆,水平杆双向设置,步距1.5m,立杆顶部设置可调顶托,顶托上设双钢管或双方木。
经计算按上述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后是安全的,计算过程见计算书内容。
4施工顺序
普通楼层:
放线→柱墙筋焊接绑扎验收(梁板支模架搭设)→梁、板模板→梁筋绑扎(柱模支设)→板筋(验柱模)→梁板筋验收→柱砼→梁板砼浇筑→砼养护
结构转换层:
放线→柱墙筋焊接绑扎验收(梁板支模架搭设)→梁底模→部分板模→梁底筋就位、梁筋绑扎→梁侧模、板模、柱模→板筋(柱模验收)→上层柱墙插筋→梁板筋验收→柱砼→梁板砼浇筑→砼养护
5模板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5.1进场模板质量标准
模板要求:
(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收存、检查进场木胶合板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来检验)。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
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
每平方米单板脱胶不大于0.001m2。
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m2
(3)规格尺寸标准
厚度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
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
长、宽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
对角线差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
翘曲度检测方法:
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5.2模板安装施工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
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拼装的精度要求如下:
1)、两块模板之间拼缝≤1
2)、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1
3)、模板平整度≤2
4)、模板平面尺寸偏差±
5.2.1模板定位
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
首先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引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细部轴线,根据轴线位置放出细部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