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34311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多支点等值梁法的建筑基坑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杂色,褐灰、黄灰色,结构松散。

成份以碎砖、瓦块、混凝上碎块、砾卵石为主混10~20%的建筑废弃土组成。

该层遍布于场地表部,厚度1.20~5.20m。

素填土:

褐灰、黄灰色,结构较松散,湿。

以粘性土、粉土为主,混10~15%的砖瓦碎块。

该层分布不连续,厚度0.40~3.30m。

b.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本层主要特点是:

从地形地貌条件上属河间地块。

据成都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评价报告,根据绝对年龄的测定本层属第四系上更新世晚期(Q23),相当于广汉冲积层。

由于堆积时间较久,经上覆土层长期压密作用,以密实卵石层构成地基岩土主体层位;

卵石层自上而下由微风化向弱至中等风化过渡,泥质含量逐渐增高构成本层又一特点。

粉质粘土:

黄褐、黄灰色,可塑为主,湿。

土体裂隙较发育,土体合少量铁锰质结核及浸染斑块。

本层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分布不稳定,残存厚度0.40~1.60m。

粉土:

灰黄、黄灰色,湿,松散~稍密。

土体夹粉砂薄层及铁锰质浸染斑块。

其粉粒含量约为86.2%,粘粒含量约为9.0%。

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该层分布不稳定,残存厚度0.40~1.80m。

细砂:

灰黄、黄灰色,湿,松散。

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粒径大于0.075mm的砂粒含量为87.5-90%。

该层分布较连续,厚度0.43~3.10m。

卵石层中的细砂:

灰、青灰色,湿~饱和,结构松散。

粒径大于0.075mm的砂粒含量为88.8~89.8%,局部段含少量砾卵石。

该层呈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厚度0.20~4.20m。

卵石层:

黄褐、黄灰色,湿~饱和。

卵石成分以花岗岩、辉长岩、石英岩为主,次为变质岩、砂岩、灰岩等。

卵石呈圆形、亚圆形,磨圆度较好,坚硬,部份卵石呈弱风化状,少量呈强风化状。

以细砂充填为主,局部由泥砂或泥质充填。

卵石层顶面埋深5.0~7.6m,标高496.99~499.57m,构成地基岩土主体层位。

卵石层划分为三个亚层:

稍密卵石:

黄褐、黄灰色,湿~饱和,稍密。

卵石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

该层呈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

中密卵石:

黄褐、黄灰色,湿~饱和,中密。

卵石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密实卵石:

黄褐、黄灰、青灰色,湿~饱和,密实。

卵石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本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构成卵石层主体层位,

c.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

紫红、棕红色,强风化,泥质胶结,裂隙较发育;

质软,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手折易断。

泥岩层顶埋深30.6~30.8m,标高473.41~473.93m,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层中,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下侧向径流补给,于地势较低处排泄或从井中人工排泄。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为7.0~7.7m,标高496.87~496.97m,该水位埋深偏大,是受场地附近长期降水工程的影响所致。

在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条件下,丰水期地下水位正常埋深约为4.5m,标高为500.135m;

历史最高水位埋深约为2.5m,标高为501.635m;

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2m,地下水自北西流向南东,水力坡度约为0.002。

另场地局部地段人工填土层中赋存上层滞水,水位埋深约1.5~3.9m,由沟水、雨水、自来水渗透补给,但水量甚微。

水文地质参数:

场地泥岩埋深30.6~30.8m,标高473.41~473.93m。

含水层厚度约为24m。

卵石含水层渗透系数k=12.02~19.7m/d,平均15.12m/d。

场地含水层渗透系数建议取值17m/d。

场地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PH值7.4~7.5,对砼结构无腐蚀性;

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该基坑所处地层(按地基岩土的构成自上而下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1

序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标高

()

重度γ(kN/m3)

粘聚力ck(kPa)

内摩

擦角

φk(°

极限摩

阻力

qsk(kPa)

1

杂填土

3.0

-3.0

16.0

10

15

2

素填土

2.0

-5.0

17.0

3

粉质粘土

1.0

-6.0

19.5

30

18

60

4

粉土

-7.0

19.0

20

40

5

细砂

-9.0

24

6

卵石层中的细砂

-11.0

7

稍密卵石

-18.0

18.0

35

110

8

中密卵石

7.0

21.0

38

130

9

密实卵石

22.0

150

强风化泥岩

25.0

-43.0

23.0

2.结构设计任务及要求

2.1设计任务

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板埋深超过10m,对于该工程的基坑围护,综合考虑场地土质条件以及施工安全要求,采用排桩结合锚杆的锚拉式支挡结构进行支护。

根据本工程的开挖深度、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重要性系数。

2.2设计参数

1)基坑开挖面积:

2)整体稳定性:

3)抗隆起稳定性:

4)突涌稳定性:

5)流土稳定性:

6)基坑深度:

2.3基坑支护设计的计算方法

计算板桩墙的内力常用方法,主要有静力平衡法、等值梁法、弹性支点法等。

由于弹性支点法手算复杂,且边界条件未知,故在手算时不采用,在电算时采用。

本次设计手算过程采用多支点等值梁法计算结构内力。

在设计时选用1—1横剖面地层进行设计计算,具体地层条件见表1。

2.4设计依据资料及规范

1)《岩土工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02)

2.5支护结构方案

本工程的基坑支护方案定为锚拉式支护结构,拟采用三排锚杆,分别位于地面以下1m、5m、9m处,通过对锚杆施加预应力来控制变形。

支挡构件为排桩,排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嵌固深度及桩长由此后设计计算而定,桩径拟定为1.0m,桩中心距1.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锚杆位于桩中间,水平间距1.0m,倾角15度,钻孔直径从上到下依次为150mm、150mm、200mm。

采用二次压力灌浆法施工,锚杆杆体采用1×

7钢绞线,考虑到地面有堆载及施工器具车辆等外加荷载的影响,设定地面超载q=20kPa。

基坑支护示意图

3基于等值梁法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3.1土压力系数计算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为7.0~7.5m,但考虑到由于受场地附近近期降水工程的影响,该水位埋深偏大,在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条件下,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2.5m,另外场地局部地段人工填土层有少量上层滞水,这里排桩两侧土体的计算重度均采用其饱和重度(偏安全)。

为满足等值梁法的计算条件,对排桩两侧土体的强度参数按土层厚度进行加权平均,在计算土压力时采用土水合算计算方法,不考虑粘性土的粘聚力。

主动侧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主动侧土层的加权平均内摩擦角:

被动侧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被动侧土层的加权平均内摩擦角:

主动土压力系数:

被动土压力系数:

3.2土压力零点处计算

记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相等的点距基坑底部的距离为

解得

3.3土压力计算

桩顶(即基坑顶面)处主动土压力:

基坑顶面以下1m(第一道锚杆)处主动土压力:

基坑顶面以下5m(第二道锚杆)处主动土压力:

基坑顶面以下9m(第三道锚杆)处主动土压力:

基坑底面处主动土压力:

基坑侧壁净土压力分布图

3.4利用等值梁法计算桩身弯矩及锚拉点支反力

将支护桩简化成连续梁,其荷载为土压力,根据假定,连续梁第一段看成悬臂,中间支锚各段为两端固定,最后一段土压力零点处视为铰支,运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固端弯矩。

A-B端看做悬臂段,其中:

B-C端看做两端固定,其中:

C-D段看做两端固定,其中:

D-F段看做一端固定一端铰接,其中:

桩身B、C、D处的支反力:

对桩身弯矩进行分配,首先计算分配系数:

C点处固端弯矩:

分配系数:

D点处固端弯矩:

弯矩分配表单位:

kN*m

B

C

D

F

分配系数

0.429

0.571

0.649

0.351

固端弯矩

6.65

-6.65

75.96

-73.66

146.61

-509.86

117.86

235.75

127.50

-51.6

-68.62

-34.31

11.14

22.27

12.04

-4.78

-6.36

杆端弯矩

19.63

-19.63

370.32

-370.32

各支点反力及弯矩表

支撑点

支点反力(kN)

弯矩(kN*m)

79.57

307.61

602.01

268.06

3.5排桩长度计算

设土压力零点以下排桩的嵌固深度为,由计算得出的F点支点反力可得:

所以排桩最小入土深度为:

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这里取排桩入土深度为

排桩总长度为:

3.6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经估算,基坑底面以上两米处为桩身弯矩近似最大值:

3.7锚杆设计计算

锚索选用(7股)钢绞线,单束锚索直径为15.2mm,其抗拉强度设计值为。

锚杆施工时采用套管护壁成孔工艺,二次压力注浆施工方法。

基坑顶面以下第一道锚杆:

锚固体直径(填土)

轴向拉力标准值:

基坑为二级基坑,,由,

锚固段长度:

自由段长度:

锚杆总长度:

,故此处锚杆总长度取。

锚杆杆体直径计算:

所以此处选择1根直径为15.2mm的钢绞线。

基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