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浅埋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厦门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浅埋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浅埋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3-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5-
1.工程概况 -5-
1.1工程简介 -5-
1.2地质概况 -7-
1.3水文地质 -10-
1.4气候条件 -11-
1.5地震烈度 -11-
1.6工程环境 -11-
2.施工特点 -11-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12-
1.总体管理目标 -12-
2.总体施工概述 -12-
3.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12-
3.1施工组织机构 -12-
3.2机械设备的投入 -13-
4.暗挖隧道结构设计 -14-
5.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15-
5.1施工步序 -15-
5.2隧道进洞 -17-
5.3超前支护 -21-
5.4初期支护 -29-
5.4洞身衬砌 -32-
5.5隧道防排水 -33-
5.6隧道附属结构 -34-
5.7隧道风、水、电设计 -35-
6.监控量测 -37-
6.1.监测项目 -37-
6.2.暗挖隧道监测点布设 -38-
第四章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45-
1.安全保证措施 -45-
1.1安全管理目标 -45-
1.2安全管理方针 -45-
1.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网络 -45-
1.4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47-
1.5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47-
2.隧道施工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技术措施 -47-
2.1出渣 -47-
2.2支护 -48-
2.3衬砌 -48-
2.4隧道洞内排水 -49-
2.5隧道施工工法转换 -50-
2.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0-
3.环境保护措施 -52-
3.1噪声控制措施 -52-
3.2城市生态控制措施 -52-
3.3水污染控制措施 -52-
3.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53-
3.5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53-
3.6工地保洁 -53-
4.质量保证措施 -53-
4.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53-
4.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54-
4.3主要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55-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施工图设计》及相关设计资料文件。
(2)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施工招投标文件,以及工程量清单。
(3)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规程、规则、条例和规定,交通部、建设部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技术规范。
(4)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暗挖隧道施工现场实地勘察和技术调查资料。
(5)本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周围的环境因素等。
(6)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施工合同文件。
2.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
正确理解设计文件,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确保工程安全
充分认识本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应用可靠的技术和工法,以信息化的手段,确保工程安全。
(3)确保工期目标
优化施工组织,合理组合施工机械,精心配置资源,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工期实现,最终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4)确保工程质量
确立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制定目标。
(5)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项目,保障职工职业健康,文明施工,减少扰民。
3.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2009)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9)《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GB12523-2011)
(1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11)《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B07-01-2006)
(12)《混凝土泵送施工规程》 (JGJ/T10-95)
(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15)《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GA98~2005)
(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7)《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起点位于海堤路下,终点往长岸路方向接杏林大桥左右线辅道,桩号范围为ZK1+738~ZK2+870,YK1+740~YK2+892.270,线路总长1.152km。
本项目隧道工程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是制约整个项目工期的节点工程。
隧道工程可分为明挖回填施工段(ZK2+038~ZK2+229,YK2+050~YK2+211)和暗挖浅埋施工段(ZK1+738~ZK2+050,YK1+740~YK2+038)。
其中,暗挖浅埋施工段是隧道施工的难点。
暗挖隧道具有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埋深浅、下穿铁路线多等特点。
图2.1环岛路工程Ⅱ标平面示意图
通过临时竖井进入隧道正洞进行开挖的下穿铁路货场段为从ZK1+780~ZK1+860(YK1+787~YK1+860)段从既有铁路货场下方近距离穿越,平面交角约72度,铁路共有3股道,隧道顶板与铁路的最小竖向距离约13.6m,穿越地层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
加固范围铁路里程为:
K0+552~K0+643(货1线,K0+000为H4道岔尖轨尖处),K0+504~K0+595(货2线,K0+000为H4道岔尖轨尖处),K0+413~K0+506(货4线,K0+000为H10道岔尖轨尖处)。
采用暗挖法开挖的下穿鹰厦铁路段为ZK1+860~ZK1+955(YK1+860~YK1+938)段从既有鹰厦铁路下方近距离穿越,与鹰厦铁路平面交角约58度,铁路共有2股道,加固范围铁路里程为:
K683+773~K683+872(I道),K683+775~K683+879(II道);
与高崎II场4(6、8)道平面交角约49度~57度,铁路共有3股道,加固范围内铁路里程为:
K683+758~K683+859(4道),K683+759~K683+822(6道),K683+484~K683+588(8道),下穿段管线共计2股道,加固范围内铁路里程为:
K683+509~K683+615(I道),K683+514~K683+620(II道)。
隧道顶板与铁路的最小竖向距离约9.45m,穿越地层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
图2.2隧道下穿铁路货场段示意图
图2.3隧道下穿高崎II场段示意图
1.2地质概况
本项目工程区位于“闽东燕山断坳带”东侧与闽东沿海变质带相接触的中部,主要经历了燕山期与喜马拉雅二期构造运动,并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基本格局。
从区域资料分析,外围主要受三条断裂带控制:
NNE向长乐~南澳断裂带、滨海断裂带和近EW向南靖~厦门断裂带。
受其影响,主要以线性构造为主,其特征为动力变质和挤压破碎明显。
福建省东南沿海区域性新构造运动特征是以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断裂、裂隙走向主要呈NNE向、高角度产出,并伴随较多的辉绿岩脉侵入,晚更新世以来运动逐渐减弱。
根据《厦门岛地壳稳定性评价》,拟建工程区域未见活动性构造,本勘也未见活动性断层和新构造活动痕迹,场地构造条件稳定。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条文规定,拟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Ⅶ度区,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本标段道路沿线地层主要由填土层、海积层、残积及下部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岩构成。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岩土体的分布及特征按埋藏顺序分述如下:
(1)填筑土:
该层根据其成分不同大致可分为四个亚层。
(a)杂填土:
拟建场区沿线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厚度变化较大为1.1~14.3m。
多呈灰褐等杂色,成分主要由粘性土、较多的碎石土及局部植物根系、生活垃圾等有机物质构成,硬杂质含量一般在≥30%左右。
该层回填时间整体较长,一般约≥5年,松散~稍密状为主,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仍较差,力学强度低。
(b)填石:
拟建场区部分钻孔有揭露,厚度变化较大约1.0~4.8m。
整体呈浅灰色等杂色,成份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碎石块回填而成,块径一般在20~100cm之间,石英砂及粘性土填充其间。
该层回填时间较长,一般约≥5年,稍密状为主,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较差,力学强度低。
(c)素填土:
勘探期间仅个别钻孔有揭露,厚度变化较大约0.8~4.1m。
整体呈浅灰、灰黄色,成份主要由粘性土构成,含碎砖、碎石等硬杂质约25%~30%范围。
(d)填砂:
揭露厚度为1.2~5.3m。
整体呈灰黄色,成分主要由石英砂回填而成,泥质含量较少(一般少于20%),颗粒级配一般~较差。
该层回填时间整体较长,约≥5年,稍密状为主,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仍较差,力学强度低。
(2)残积砂质粘性土:
拟建工程沿线大多钻孔有揭露。
其顶板埋深1.0~18.3m,顶板标高-13.41~10.36m,揭露厚度变化较大为0.6~20.5m(部分钻孔未揭穿)。
呈灰白、灰黄等花斑色,可塑状为主。
成分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粉粒、石英颗粒及少量云母碎屑等组成,>2mm的石英颗粒一般为5.5~19.8%(颗分结果),原状芯样摇震无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系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
该层实测标贯击数为9.0~29.0击,平均为20.2击。
该层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一般~较高,但该层属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不良特性。
(3全风化花岗岩:
该层沿线钻孔多有揭露,其顶板埋深为3.2~23.0m,顶板标高-15.80~6.18m,揭露厚度变化较大为1.9~13.8m。
呈灰白、灰黄等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大部分已高岭土化,为土状结构,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压缩性低,力学强度较高,但该层与上述残积土呈渐变关系,亦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不良性质。
(4)强风化花岗岩:
该层根据其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两个亚层。
(a)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
该层主要揭露于隧道地段的钻孔,其顶板埋深5.8~27.3m,顶板标高-18.29~2.95m,揭露厚度变化较大为0.7~26.3m(部分钻孔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