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一周工作总结的解释Word格式.doc
《关于针对一周工作总结的解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针对一周工作总结的解释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时,在法律诊所课程中,由于我们需要接触一些真实的案例,这就需要我主动的去了解这些案例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方面的问题。
二、询问当事人时需要的技巧。
我觉得掌握心理学在询问当事人的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代理人在询问当事人时要懂得怎样安抚当事人的情绪,注意与当事人谈话交流的方式;
引导其讲话的重点和方向以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
需会察言观色,从当事人谈话时的神情和语气判断当事人是否出于某些原因而隐瞒或改变、夸大事实。
同时,询问当事人时要有敏锐的触觉,向当事人提问以理清、进一步了解案件事实,这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说的这些素质与技巧不单在询问当事人这一环节时必须具备与掌握,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法律专业学生和工作者而言,这些素质与技巧都应是必须具备的。
三、法律专业学生和工作者需要一种正义、爱心和良知。
一个合格的法律专业学生和工作者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思维外,还需要具有正义感,拥有爱心及良知,在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在接见当事人时不要摆出一种高姿态,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当事人。
对于这一点,在我去了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与那里的办事人员交谈后,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是为珠三角一带的打工者提供劳动权益保障和法律文书写作服务及一些为打工者举办的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非营利性机构。
我有幸被派去那里实习。
那里的曾主任及其同事告诉我们,来他们那里请求援助的大都是番禺的一些受了工伤的打工者,他们是一个非常孤独、脆弱和无助的城市边缘群体,由于雇佣方的强势及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加之这些打工者普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维权意识不足,他们往往被侵权、被剥夺权利后无法主张自己的权益,而服务部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他们的生活及权益状况。
听了他们的介绍并对这个机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深深的被曾主任和他的同事的行为所打动,组建、维持一个仅靠着社会的援助基金维持的免费为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的非营利机构,被资金问题困扰不说,还要顶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压力,面对社会上的怀疑与不理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这些可敬的人背后支撑?
——正义、爱心和良知,除此之外我找不出什么更好的答案。
我们被派到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的两个小组以后的工作主要是:
1、联络曾接受过服务部援助的打工者,进行“个案追踪”,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与工作状况;
2、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制讲座,以提高打工者的法律意识。
这些工作与打工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我们不能以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高姿态去面对他们,而要是真心的以一个平等人的心态去与他们交流,像是对朋友一样去了解、去倾听他们的甜酸苦辣,以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本周的法律诊所的一堂课,给予了我很多东西,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方式甚至是处世做人的道理,这远远是几堂传统的课堂的讲授所不能比拟的,我心里想对法律诊所说三个词:
“感谢、期待、珍惜”,感谢法律诊所给我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期待今后的每一次诊所课程;
珍惜每一次课。
本星期我开始正式到番禺打工族法律文书服务部工作,我接触到了一些法律文书的写作,对于这次的工作,我感觉总的来说,既满足又有些遗憾。
这次工作,我接待了两位受工伤的打工者,替他们各起草了一份申诉状和一份上诉状,在写这两份文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之前虽然在学校上过法律文书的专业课,但是学的东西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当真正接触到实务案件的时候,许多问题便出现了。
首先是对当事人的陈述的理清和归纳。
以前练习写法律文书的时候,案件所有的信息资料都是清晰而有条理的,但这次到了实践上,我需要询问当事人案件所牵扯的相关事实,由于当事人的叙述往往会比较凌乱,所以我必须引导他们说出对案件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纳。
其次是对法条的运用,说到这我就感到十分惭愧,由于在之前没有仔细阅读研究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地方性法规如《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我就更为陌生,因此在运用法条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尤其是当法条界定得比较模糊,甚至和其它法律法规冲突时运用起来难度就愈加大。
而且在平时练习中,写一份文书的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到了实际工作中,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完一份文书,这就对我对于信息总结归纳及写作能力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和对法条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好在服务部经验丰富的秦律师的耐心指导,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这次起草文书的工作使我积累了很多经验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大的不足,给我敲了一次警钟。
下面想说一下这次工作的其它一点感受。
说实话,此次是我第一次较深入的接触这些打工者,第一次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的详谈。
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心目中的社会好象是过于“理想化”了,虽然通过媒体等方式也了解到社会上的如进城打工者受到的一些不平等待遇及剥削,但是当一个因工伤致使手遭受六级伤残的工人坐在我对面说述说着他的遭遇,当他用着平淡的语气说他从没有所谓的休息日,天天都在工厂不停劳作十多个小时而每日的工资只有十几元甚至几元时,我当时震惊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致于我笨拙的重复问了几次“你星期六、日都要工作没有休息吗?
”“工资是怎样计的,2**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吗?
”我原本以为在珠三角尤其是像番禺这样经济较发达地区,打工者的剥削现象应该不太严重。
但是,残酷的现实不得不把我心里的那个“童话”给彻底打碎了。
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一个大学生每天光会跟课本打交道,脱离活生生的社会实在太远,实在是需要借助一个平台去接触、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万千世相。
工伤个案访谈
访问人:
(华南师范大学法律诊所学生03级)
被访问人:
熊xx
被访问人简介:
熊xx,19岁,四川人,初中文化,2005年3月7日进入佛山市顺德区xxxx电器有限公司从事冲床工作。
2005年12月8日下午3时左右,由于机器故障某种被压断了右手的两根手指,2005年12月8日至12月26日在佛山市顺德区xx医院接受治疗,伤残等级为8级,现尚在工伤索赔过程中。
熊*来自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有父母还有一个在读小学的妹妹,因为家庭贫苦供不起兄妹同时读书,2002年不到16岁、刚刚初中毕业的熊*带着家人的千叮万嘱从家乡南下来广东谋生。
据熊*说,在他们村里,像他能念完初中的已经算是“高学历”,许多孩子由于生活所迫连小学都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在外打工。
2005年3月7日熊*进入佛山市顺德区xxxx电器有限公司从事冲床工作。
2005年12月8日他临时被派去另一个车间工作,下午3:
00左右,由于机器故障压断了他右手的两根手指。
事故发生后工厂的同事立即关掉电源,把模具搬开,将熊*送去顺德区xx医院。
熊*被送到医院后,院方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只为其草草地缠上了纱布却迟迟不肯为其进行医治,称必须等到伤者所属单位确认支付医疗保证金才可进行医治。
从熊*送院到正式接受检查一共拖延了约一个两个小时时间,此时他的受伤手指的肌肉已经坏死,必须进行切除,从此,年仅次于19岁的熊*便失去了两根手指。
问及他当时的感受,他说:
“觉得这辈子都完了!
”
熊*所在的佛山市顺德区xxxx电器有限公司在全国拥有五个生产基地,共有员工数千人。
事故当天熊*所用的机器由于长期没有保养一直都有故障,但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厂里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据熊*说,公司领导到厂房视察工作历来都是只谈产品产量和质量,对安全生产、机器维修保养、工人的安全保护等问题从来没有提到过。
熊*说他清楚自己工作的隐藏的危险性,因此他自入工厂以来对安全问题一直都非常小心。
他所在的厂里从来没有对工人进行过安全教育,在受工伤之前他也从未了解过工伤保险方面的法律规定,厂里没有设工会,他自己对工会这个名词也非常陌生。
熊*在车间正常情况下每周工作6到7天,每天大约11.5个小时,遇到赶货需要加班时就要工作16个小时左右。
月收入视工作情况而定,大约1千来元,扣除伙食费、住宿费等等费用拿到手里的其实并不多。
平时工资发放的时间也不稳定,拖延一两个月是常有的事。
熊*入厂工作后,公司一直没给未其购买工伤保险,直到熊*受工伤大约一两个月前,由于公司的其它分厂接连发生了几宗工伤事故,在工人的强烈要求下,公司才开始为员工购买社会工伤保险,但购买保险的钱必须由工人自己支付,由厂方从工人每月的工资中扣除,所以一些员工至今仍未购买工伤保险。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
在熊*受伤住院期间,一直都由其亲友在旁照料,厂里除了给付其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以及5000元的医疗费,没有委派任何领导慰问熊*的伤情。
更令人愤慨的是,熊*受伤之后,厂方立即终止了劳动合同,并只同意支付1.8万元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据熊*描述,该厂之前也发生过工伤事故,工厂在事故发生后反应态度往往极其冷淡,面对工伤者索取工伤赔偿索赔所需的证据时,厂方常常迟迟拖延不给,而且赔付的金额也极少,曾经有员工受到8级伤残,只获赔了几千元。
工厂丝毫不给受工伤者协商的机会,厂里有专门处理工伤事故的办公室,但是每天只有大约半个小时的对外开放时间,工人每到办公室谈赔款事宜,办公人员便会给出一张随意用手写的没有加盖任何公章的“收据”,收据上写明了具体的赔偿数额,至于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工人无从得知,工人接受该赔款金额就在上面签名随后取钱,如果拒绝接受该收据就会被立即撕毁并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熊*说他每次回厂欲就赔偿金问题进行协商得到的都只是一句“不服就去起诉吧!
”。
自从2005年12月26日出院后,熊*便失去了任何经济来源,平日的生活开销完全靠亲友的资助。
在访谈中,每次一提起家,熊*的眼睛就湿润了,他说自从出来打工就没回过家,他非常怀念家庭的温情。
毕竟,他现在也只有19岁。
熊*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工伤的赔偿问题,他希望最好能通过私了解决,他认为走法律途径所要耗费的时间过于漫长,一般的打工者都耗费不起,他的一些同事都是因此而不得不放弃索赔道路与单位妥协,最终只得到极少的赔款。
他希望国家能完善相关的法律,增加工伤赔偿的数额,他同时提到,在工伤索赔的过程中,除了遭受单位的压榨外,最令他心寒的是来自政府机构一些办事人员方面的冷遇,比如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鉴定时,对方的态度傲慢而且带有歧视,这对早已苦不堪言的打工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谈及将来,熊*仍显稚嫩的脸上露出了迷惘与无奈,他说原先的工厂是再不可能去的了,即使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回到原厂工作,厂方肯定也会以种种借口降低他的工资直至逼迫他自动解除劳动合同。
熊*心里也清楚像他这样右手残缺的人想再到其他工厂做技工很困难,所以他觉得目前最理想的是能到一间公司找一份稳定的文职工作,但是凭仅有的初中文化水平,他将面临的挑战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后记:
民工,他们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然而又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他们的生存状况,他们的人生理想,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又是如此之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