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2546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浅埋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塌方后上台阶K3+871.8~K3+861.6段初期支护全部破坏,K3+889~K3+8718段拱腰和拱顶位置的初期支护部分或全部被破坏,仰拱未破坏(图2)。

3、塌方处理技术措施

3.1总体处理原则

为顺利通过尚未开挖的软弱地层和塌方体,确保安全、可靠、不留后患、经济和快速施工,采取了下述处理措施。

3.1.1塌方体边坡的临时防护处理

主要对塌方体边坡进行刷坡、喷浆,挂网处理,将塌方体周围的地表径流水用截水沟引入到隧道前进方向右侧的水沟中。

3.1.2塌方体的清碴

由于隧道埋深浅,塌方规模大,如果全部清除松散土体,边坡临空面过高可能引发新的边坡滑坍,所以清碴到K3+871.8,也即上断面初期支护部分破坏而仰拱未破坏的桩号为止。

3.1.3注浆加固塌方体地层

塌方体K3+860~K3+871.8段,拱顶上方松散土体高6-7m,考虑边坡稳定、弃碴场地、经济和快速通过塌方区等综合因素,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塌方体地层,整治后进打开挖。

3.1.4隧道掘进和初期支扩

隧道掘进和初期支护分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

皋泄口有39m尚未开挖,继续向前掘进,其开挖和初期支护需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

随着清碴工作的逐步推进,初期文护紧跟工作面。

清碴到K3+871.8处,打设小导管、注浆,然后进行开挖和初朋支护施工。

3.1.5防水层和二次刘砌

当回填上达到3m时,经量测初期土护变形已稳定后,铺设防水层,施作二次模筑钢筋混凝土衬砌。

3.1.6塌方段的回填和地表恢复

当模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分层回填,做好相应的防水隔离层,直至恢复地表。

处理过程如图3所示。

3.2技术处理措施

塌方处理可按塌方体边坡临时防护、东湾口清碴、开挖、支护和皋泄口的开挖、支护三者作业同时进行。

3.2.1边坡临时防护

为保证塌方体的边坡稳定,避免受雨水冲刷后出现新的滑塌,需对边坡进行临时防护。

(1)刷坡.根据土的自稳能力,刘塌方体周围技1:

0.5坡率进行刷坡,刷坡应从地表无裂缝处开始、当坡率大于1:

0.5时,顶部坡率可放缓,下部仍按1:

0.5,刷坡线尽量形成光滑曲面:

(2、挂钢筋网刷坡后对边坡进行挂网处理,挂网方法:

第一步,沿地表刷坡线往下2m为一进尺,每隔2m纵向环距3m水平向间距,向边坡打设锚定钢筋.锚定钢筋采用Φ22Ⅱ级钢。

长度90cm,其中80cm打入土体,10cm出露。

第二步,沿边坡环向设置没Φ16的固定钢筋。

环距2m,固定钢筋作为钢筋网的固定骨架。

固定钢筋与锚定钢筋焊接。

第三步,每一进尺的环向固定钢筋施作完毕后.挂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6钢筋,间距30cmx30cn,钢筋网与环向固定钢筋间隔绑扎。

(3)喷混凝土挂完网后喷射混凝土,采用Φ15混凝土,厚度6cm.锚定钢筋的出露部分作为喷混凝土厚度的检查依据。

(4)截水沟、地表刷坡线外2m设置一道35cm×

35cm的截水沟,将地表径流水引入到右侧水沟中。

截水沟表面适当进行喷棍凝土处理,以利于排水.截水沟需尽快施作。

3.2.2施工技术方案

(1)洞口出碴隧道出碴先进行到拱部初期支护钢架没有变形位置,里程桩号为K3+917—K3+889,松散土体预计4500m2,按24小时轮换作业,每天出碴量约800m2,考虑机械故障等一些不利因素,估计在6天时间内清碴至K3+888。

(2)初期支护变形格栅钢架的处理.变形钢架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为K3+889~K3+883.2段,共有9榀钢架从拱脚到拱顶呈斜面破坏,仰拱钢架未发生变化。

第二种情况为K3+883.2~K3+871.8段共有19榀钢架从拱脚到拱顶全部破坏,仰拱钢架未发生变化。

当出碴至钢架变形处(K3+889),通过现场量测资料与塌方前的量测资料对比和现场查看,检查初期支护钢架的变形情况,对未发生变形的钢架以尽量不换为原则。

第一种情况的变形钢架替换,钢架主筋由原设计的Φ22变为Φ25,钢架替换以3榀为一循环作业,分三次完成。

当出碴至有架立钢架工作面后,截割已变形的钢架钢筋。

量测出需替换钢架的尺寸.分段制作、架立钢架。

钢架主筋的有效焊接长度为30cm,钢架截换后对新旧钢架连接处用原设计的“蝴蝶结”填补空档。

按原设计每隔2m设置一道纵向拉筋,为加强两榀钢架之间的联结,每隔2m增设一道45°

的斜拉筋。

第二种情况的变形钢架替换与第一种情况要求相同,但替换应从拱脚位置仲拱钢板连接处开始。

(3)替换后钢架的喷混凝土每一循环的钢架架立后,应马上喷混凝土。

喷混凝土前应先加工好外侧木模,木模按开挖轮廓线弧度加工,内侧设置小的木垫块,以保证外侧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周边小导管安设及注浆塌方处K3+871.8~K3+855段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塌方体地层,整治后进行暗挖施工。

小导管采用Φ40mm焊缝钢管,长5.5m,开孔长4.9m,开孔间距30cm,孔径为Φ10mm.尾部0.6m不开孔。

环向间距60-75cm,纵向排距1.0m(每2榀钢架),外插角40°

由于小导管钻孔后孔易坍塌,所以在小导管的前端焊接了一个简易一次性钻头,从而将钻孔和顶管同时完成,缩短了导管安装时间:

小导管注浆采用分段后退式注浆,分别注入C-S浆液和水泥单液浆,先注入段长度0.6m,注入C-S双浆液.加固范围为加固圈最外层1m范围。

其目的是造设止浆壳体,限制后注单浆掖的流失。

在注入C-S浆液时,将芯管、顶管、止浆塞配套后,装入焊缝钢管到指定位置(图4),采用管钳顺时针旋转顶杆螺母,经过力的传递,使止浆塞膨胀与焊缝钢管内壁密贴,防卜浆掖流入后注入段;

后注入段注入单液水泥浆,使固结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

小导管补强注浆能进一步提高塌方体固结体强度,同时又起到超前支护及注浆锚管的双层加固作用。

小导管的布设见图5。

双液注浆参数:

水泥浆w:

c=0.8—1.5:

1,水玻璃35Be’,C;

S=1:

1~1:

0.3,注浆终压1.5—2MPa,注浆速度30~60l/min,凝结时间l~3min,缓凝剂加入量1%—3%,扩散半径0.8m。

单液水泥浆参数:

w:

c=0.8:

1~1.5:

1,注浆终压1.5MPa,注浆速度30-60l/min,凝结时间10~15h,速凝剂加入量3%-6%,扩散半径0.8m。

(5)开挖与初期支护.开挖与小导管注浆交叉进行。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发现注浆后坍碴腔结情况良好,上半断面采用丁全断面人工开挖,每循环开挖进尺1m,支护2榀钢架并挂网喷混凝土,然后进入下一循环。

(6)塌方区(K3+889~K3+871.8段)的回填和外侧防水层.随着初期支护的推进,塌方区初期支护的回填应紧跟作业。

回填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拱背外侧回填.回填响应先清除松土,采用浆砌片石回填至拱脚与拱顶高度的2/3处;

第一部分为拱顶回填,采用粘土分层夯实,回填高度为拱顶3m。

回填前,在喷混凝土外侧设置LDPE复合型防水卷材,以加强防水效果。

3.2.3皋泄口施工技术方案

皋泄口还有39m尚未开挖施工,应严格按浅埋暗挖法18字方针,即“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进行施工。

(1)开挖与支扩根据粘性土夹碎石、块石的土层性质,采用人工风犒开挖打法。

施工方法采用正台阶法,环向开挖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大于4m,上台阶高度控制在2.5—3m之间,以利于工作面的稳定和开展。

超前支护采用Φ40mm的超前注浆小导管,单根长度45m,环距为50cm,外插角25°

,每隔榀钢架(50cm榀)打一排小导管,设计注浆量为6.4m3,注浆剌料和要求与东湾口目同。

初期支扩为24.4cm的喷混凝土,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

4cm的钢纤维喷混凝土→钢筋网→16cm的格栅式钠架,喷混凝土。

系统锚杆为Φ22mm的药包锚杆。

初期支护仰拱封闭。

由于下半断面围岩为强、弱风化凝灰岩,开挖进尺1m,分三次进行爆破,在边墙线和底板线位置应加密炮眼,眼距严格控制在45cm以内。

适当时应增设空炮眼,增强爆破效果,减少对围岩和已施作初期文扩的扰动。

(2)东湾口掌子面封闭,山皋泄口实现贯通.由于在塌方区整治措施上采取尽快通过的原则,所以施上上增加了拄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增添/施工设备,以满足作业需要。

根据工期安排快速通过塌方区约需35天.为避免皋泄口施工焊破对塌方区的影响,皋泄口在施工到K3+845、离塌方K3+860还有15m时,掌子面喷混凝土封闭停止施工。

等东湾口施到K3+855时,掌子团喷混凝土封闭停止施工,由皋泄口掘进实现最后10m(K3+845~K3+855)的贯通。

3.2.4防水层与一次衬砌的施作

通过现场量测,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设备,材料铺设方水层和施作一次衬砌。

根据设汁文什,防水层由无纺布和LDPE防水卷材组成,两者分离。

二次衬砌为50cm厚C30的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封闭。

3.2.5塌方段的回填和地表恢复

根据专家的建议,当塌方区段的二次初砌混凝上施工完毕后,在拱顶原3m回填土的基础上,铺设Φ8钢筋网,打设Φ25竖直锚杆,间距2mx2m,长度2.5m,并将锚杆和钢筋网焊接,形成土体承载拱,以减轻土体对隧迫结构的压力,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向上回填高度为3m厚土层时,都按照以上方法施作。

当回填至离原地表高度2m时,表层1m用种植土回填恢复地表,其下一层采用1m厚的粘土回填夯实,作为防水隔离层、恢复地去层时,与原地貌形成一定的自然坡度,以利于地表水的及时排出。

4结束语

(1)在对波及地表的土质浅埋隧道塌方处理中,应针对且体情况采用综合处理的原则:

应考虑渗水、边坡稳定、加固措施、开挖与支护、拱顶回填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全面系统的整治方案。

(2)在南方多雨地区,隧道塌方施工中处理水是一项重要环节,应通过“防、截、排、引”等多种手段将地表水和围岩水引排至施工区以外,为掌于面和塌方边垃的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3)考虑时空效应,应及时组织人员,配备足够的设备和材料.快速通过闻方地段。

(4)在隧道施工中利用注浆加固松散塌方体,为开挖和支护的施工创造安全作业环境,是治理隧道坍方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5)在回塌土体内设骨竖直锚杆,以形成十体承载拱,从而减轻土体对隧道结构的压力,在高回填处理中是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