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白皮书[1]Word文档格式.docx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白皮书[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白皮书[1]Word文档格式.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换。
输入低压配电系统:
主要作用是电能分配,将前级的电能按照要求、标准与规范分配给各种类型的用电设备,如UPS、空调、照明设备等。
UPS系统:
主要作用是电能净化、电能后备,为IT负载提供纯净、可靠的用电保护。
UPS输出列头配电系统:
主要作用是UPS输出电能分配,将电能按照要求与标准分配给各种类型的IT设备。
机架配电系统:
主要作用是机架内的电能分配。
此外,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负责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系统提供电能的分配与
输入,从而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营。
电气照明:
包括一般要求,照明方案、光源及灯具选择。
防雷及接地系统:
包括数据中心防雷与接地的一般要求与具体措施。
1.2编制依据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机房施工及检验规范》GB50462—2008
1.3编制原则
1.具有适应性、覆盖性、全面性的特征。
适应性——适应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数据中心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未来新技术、新产品
的发展,有关数据和资料与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规定。
覆盖性——应覆盖国内各种数据中心的供配电工程设计、施工和检验,纳入成熟的、经过验证的应用方案、方法及设备等。
全面性——内容、体系完整。
2.定位于工程设计,具有实施的工程化特征。
侧重工程设计方法和原则、系统构成、重要技术方案的确定、参数计算和确定、设备选型与布置、投资控制及维护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避免内容冗杂,通过分类提供相关标准、规范、参考资料的索引,提供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途径。
1.4编制目的
本白皮书总结最新的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用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基于国内、国际最新的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建设标准,为中国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全新的理论架构、设计逻辑和方法、评估模型与实践,希望能为中国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的建设有所裨益。
1.5适用范围
本书供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方(包括金融、通信、政府、企业、军队、公共设施、社会机构等)、各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系统集/智能建筑/IT等行业技术人员参考。
也可作为高校与研究院所的参考用书。
1.6应遵循的法规、标准、规定
本白皮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标准与行业规范为基础,结合数据中心建设、
运行、维护中的实际情况,经过多位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编制。
主要参考的相法规、规范、标准有:
1.6.1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6.2应遵循的标准、规范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标准电压》GB/T156—2007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二术语
2.0.1数据中心DataCenter
数据中心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通常认为是网络核心机房的关键设备。
关键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如供电系统、制冷系统、机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通常被认为是关键物理基础设施。
2.0.2主机房computer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
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0.3辅助区auxiliary room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2.0.4支持区supportarea
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
UPS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2.0.5行政管理区administrative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0.6冗余Redundancy
冗余是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当系统中某些部件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2.0.7 N-基本需求Baserequirement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
2.0.8 N+X冗余N+Xredundancy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X个路径或X个系统。
任何X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X=1~N)
2.0.9容错Faulttolerant
容错系统是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每套系统是(N+M,M=O~N)结构。
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场地设备,至少能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事件而不影响系统的运行。
2.0.10保护性接地Protectiveearthing
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为目的的接地。
2.0.11功能性接地Functionalearthing
用于保证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正确地实现设备(系统)功能的接地。
三概述
3.1一般要求
数据中心业务对的供配电系统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
连续、稳定、平衡、分类。
(1)连续就是指电网不间断供电。
但瞬时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断电是否会影响IT设备的正常运行,可参照ITIC-1100(ITIC,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esCouncil)的曲线。
在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中,合适的UPS型号与组网方式保证数据中心面对毫秒级至分钟的市电异常时不会有任何中断,对于大时间尺度(如小时级,天级)的市电异常,则需要备用市电系统或者柴油发电机系统的保护。
下图中深灰色的区域为高压可能损坏设备的区域,而浅灰色的区域为低压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但不会损坏设备的区域,只有白色的区域才是设备正常工作的区域。
图2ITIC-1100曲线
(2)稳定所谓稳定主要指电网电压频率稳定,波形失真小,如下表:
表1GB50174—2008对于电网稳定性的要求
要求供电电源的质量稳定的原因是为了保证数据和设备的安全。
上表中各项稳态指标的提出就实质上意味着数据中心机房必须配置UPS,因为市电电网无法长时间处于上述指标之
内,只有UPS的输出才会如此稳定。
(3)平衡主要是指三相电源平衡,即相角平衡、电压平衡和电流平衡。
要求负载在三相之间分配平衡,主要是为了保护供电设备(如UPS)和负载。
(4)分类所谓分类就是对IT设备及外围辅助设备按照重要性分开处理供配电。
分类的实质源于各负荷可靠性要求的不一致。
为不同可靠性要求的负荷配置不同的供配电系统,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有效地节约成本。
3.2负荷分级
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的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根据机房的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及GB50174—2008附录A的要求执行。
GB50052—95将工业企业电力负荷分为如下三级:
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与三级负荷。
数据中心的类型,仍应与工业企业负荷分级相一致。
主要取决于其工作性质。
针对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性质及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严格区分其负荷性质,是十分必要
的。
对于那些不允许停电的计算机系统,即使供电属于二、三级的用户,也需要建立不停电供电系统或相应提高供电等级。
GB50174—2008关于负荷分级条文说明如下:
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考虑,除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外,还应配置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供电电源按一级负荷考虑,当不能满足两个电源供电时,应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
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二级负荷考虑。
3.3电能质量要求
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的要求,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GB50174—2008附录A的要求执行。
同时,GB50174-2008第8·
1·
7条规定“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因此UPS电源的输出质量决定了电子信息设备的供电电源质量,本规范采纳了现行行业标准
《通信用不间断电源一UPS》YD/Tl095一2008中有关电源质量的指标。
表2在线式UPS电气性能要求(数据来源:
YD/T1095—2008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序号
指标项目
技 术 要 求
备 注
Ⅰ
Ⅱ
Ⅲ
1
输入电压可变范围
165V-275V
176V-264V
187V-242V
相电压
285V-475V
304V-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