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04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根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根底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根底;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历;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根底。

4.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

教育心理学?

开场,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二〕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三〕开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开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

?

教育目标分类?

、?

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

?

教育过程?

,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

?

学习的条件?

,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贝尔?

教育心理学?

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

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

教育心理学:

教和学的科学?

5.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

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

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历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历,从心理学角度进展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

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

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

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开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开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开展影响:

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历组织或认知构造。

〔一〕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

指个体逐渐承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历、行为规、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二〕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开展:

现代教育的两条根本开展趋势:

①终身教育;②自我教育

三、教学与课:

〔一〕什么是教学:

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二〕什么是课:

是教学的根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到达教育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

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三〕有效教学的指标:

①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②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④学生从事创立性的活动;⑤师生均有方向感;

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一、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一〕学生及学生群体:

1.正式的学生群体:

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部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学生班集体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②组织的指令性;③成员开展的相近性;④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⑤伙伴关系的平等性;⑥教师的影响性。

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组建、形核、形成、开展。

2.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批准,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①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

②非正式学生群体类型:

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

③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群体部的一致性、情感的依赖性、有较突出的领袖人。

〔二〕怎样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

莫雷假设的社会测量法:

①填写调查表(问卷);

②根据调查结果制出矩阵表;③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三〕怎样对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

成认,了解,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防止出现破坏性后果。

①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素质;

②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特别是领袖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积极作用;③对破坏性团伙,坚决拆散。

二、教师心理:

〔一〕教师角色:

角色是社会生活中所经常进展的那些典型行为的概括。

教师角色:

①教员;②学生模仿的典范;③课堂管理者;④办事员;⑤团队活动领导者;⑥公共关系人员;⑦学习与学习者;⑧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⑨父母;⑩权威人物。

〔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

美国,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三〕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

①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

②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

③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④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四〕课堂上的“讲台效应〞:

课堂上,台上台下师生虽处同样的客观情景,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一样,如台上教师扫视学生,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盯着听讲者,但每位听讲者可能感到教师在专门看自己。

〔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①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安康成长;②意志坚决,善于支配感情;

③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④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⑤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六〕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①课堂教学能力;②组织班集体能力;③了解或研究学生及进展家长工作能力。

2.表现在情感、意志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①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②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③要有耐心和信心;④乐观、活泼的信格;⑤公正不自私。

〔七〕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技能:

①优良的课堂教学行为;②理解学生。

(虚心、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③与学生的有效交际;④理解自己。

〔八〕学生心目中的教师:

理想的;最不欢送的:

〔九〕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

〔十〕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

1.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和特点:

①是一种正式交往;②是一种代际交往;③是一对多式交往;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那么:

①不要把教师的需要理解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②创造平安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③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3.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

4.课堂的促进师生交流的技巧。

5.课堂交往障碍:

①课堂语言障碍;②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③角色地位障碍;④交往技能障碍;⑤课堂构造障碍。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开展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开展

一、以人为中心的开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

①成认与社会相结合的人权;②重视社会公正和参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③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④关心他人;⑤团结互助精神;⑥事业心;⑦创造性;⑧尊重男女平等;⑨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展要有责任感。

学习的四个层面:

①自尊;②生活技能培训;③学会怎样学习;④具备特殊的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

学习的三重目的:

①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②培养综合概念技能;③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

以学生全面开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三个根本支柱:

①学会认知;②学会做事;③学会生存。

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的价值和改良的可能性;

②开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单独运用各种题材;④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⑤开展理智上的忠诚。

第二节教师开展的方向

一、教师的责任:

现代社会开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对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2.对教师的能力和作风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时代色彩的要求。

(要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识、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想像力)。

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

1.教师更多的是作一名向导和参谋;

2.并非全部教育都在学校中进展。

三、教师开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专业化:

①不但要胜任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开展的有利环境。

(即专业能力)。

②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那么和职业行为规,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典(即职业道德)。

人性化:

立足全面育人的需求,形成更具人情味的新人道主义态度。

(保护、关心、体贴)。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一、有关概念和背景:

教学过程:

指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教育目标群体系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作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也称行为目标)。

泰勒,当今学习(或行为)目标之父。

二、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一〕启动功能;〔二〕导向功能;〔三〕鼓励功能:

〔四〕聚合功能

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①价值性标准:

指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②可能性标准;

③低耗性标准;④丰富性标准;⑤就高性标准。

四、编写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

马杰,1962年,?

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

提出学习目标三要素:

〔一〕说明具体的行为;(做什么)。

〔二〕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怎么做)。

〔三〕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做得如何)。

改良的学习目标描述:

(A,B,C,D模式学习目标)。

①明确教学对象;

②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

③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

④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一〕对象与行为描述:

行为的描述应具有可观察特点;

描述行为的根本方法是使用动宾构造短语。

〔二〕条件的表述:

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为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

包括:

①环境;②人;③设备;④时间;⑤信息;⑥问题的明确性。

〔三〕标准的表述:

标准是指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承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标准要具有可测性)。

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般将教学目标分类为:

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

〔一〕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

1.知识(了解、对信息的回忆);

2.理解(用自己语言解释信息);

3.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4.分析(分解知识,找出之间的联系)

5.统合(将各局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

6.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判断)。

〔二〕情感的教学目标:

柯拉斯沃的分类法:

情感的教学目标五个程序

1.承受;2.反响;3.评价;4.组织;5.价值的性格化。

〔三〕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

1.整个身体的运动;2.协调细致的动作;3.非语言交;4.言语行为。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开展与教育

第一节儿童心理开展的一般原理

一、开展的概念:

开展(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历和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