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02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docx

工作井及顶管方案

表B3-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湖田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一标段编号:

致:

新余市永安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湖田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一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件:

操作井及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江西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1.4

工程名称

湖田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一标段

日期

2015年月日

现报上下表中的技术管理文件,请予以审批。

类别

编制人

册数

页数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

内容附后

申报简述:

操作井及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毕,请批准。

 

申报部门(分包单位):

江西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申报人:

审核意见:

有无附页

 

总承包单位名称:

江西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审核人:

日期:

2015年月日

审批意见:

 

审核结论:

同意修改后报重新编制

 

审核部门(单位):

江西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审批人:

日期:

2015年月日

注:

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湖田污水提升泵站

及配套管网工程一标段

 

操作井及顶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西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月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5

一、工程概况5

二、场地地形地貌5

三、基坑支护与顶管5

第二章施工部署6

第三章施工方案7

一、总体施工方案7

二、机械顶管工程施工7

第四章施工进度平面布置图及说明25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30

第六章应急预案31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宜春市明月山机场A线道路南侧、袁河水厂南面、紧临袁河北岸的滩地。

本工程包括:

(1)站内管理工作间、操作间、配电室、机房等污水处理厂,配套建筑均为1层,呈41m×22m的长方形,建筑占地面积约880平方米;污水处理泵池呈“T”

形,占地面积约142平方米,埋置深度约5.0m。

(2)进站污水干管:

沿着机场A线袁河北岸岸边敷设,连接至新建湖田污水提升泵站管道,拟采用一根D820×9钢管,埋置深度约3-4m,拟采用开槽施工。

本操作井为全地面结构,由顶管发送井,发送井较大,平面为长方形,井内净尺寸为:

7.5m×5.3m,深度10m多,该发送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其内部为框架结构。

采用挖机开挖基坑,四面支模,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法操作施工。

井底浇筑50厚垫层。

后靠背长4m,高1m,厚1m。

根据设计图纸及实际施工工艺的要求,工作井、接收井、检查井均采用沉井施工,顶管采用机械顶管工艺。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宜春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图由江西省桂能综合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由新余市永安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江西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二、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处于河流一级阶地,场地平坦开阔,场地由北向东微倾斜,自然地面标高90.10-96.13m.场地南侧紧邻袁河。

三、基坑支护与顶管

拟建场地工作坑开挖深度相对较大,根据设计图纸采用钢筋砼沉井。

施工工艺,支护结构见设计图。

第二章施工部署

1、本操作井由于深度太深,施工难度大,需多技术、多工种配合施工,在不同施工阶段,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数量和搭配要求。

2、本操作井根据需要,计划安排降水人员、土方开挖人员、钢筋制作人员、模板人员、混凝土浇筑人员、顶管人员、设备安装人员。

3、测量放线:

基坑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提供的基准点测量定位,在操作井四周设置龙门桩,并用石灰粉划出基坑轮廓线和开挖边线。

4、人员配备与管理:

施工队长:

安全员

1人

电工

4人

钢筋工

8人

支模工

14人

普工

10人

顶管

施工队

24人

预备人员

2人

材料员

1人

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

按施工图纸要求,本工程采用机械顶管施工工艺,管材采用级F型砼管。

泥水平衡顶管需要大量水源,以保证泥水平衡顶管需求。

本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所用工作井、接收井较深必须分段浇筑完成,不考虑材料设备的二次翻转使用。

二、机械顶管工程施工

采用机械式顶进工艺施工。

工作井与接收井均采用沉井施工。

1、工作坑施工方法

1.1工作坑、接收井位置选定

根据设计图纸井位的设置,工作坑深度都超过5米,为深基坑,顶管深基坑施工时,在现场设置的深基坑临时性设施包括后背、导轨和基础等。

深基坑是人、机械、材料较为集中的场所,因此深基坑的选择位置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尽可能利用坑壁原状土作后背。

②尽量选择在管线上的附属构筑物检查井处。

③深基坑处应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并具备有堆放少量管材及暂时存土的场地。

④深基坑尽量远离建筑物。

根据工程设计及施工现场,工作坑外径尺寸为7.5m,内径为6.5m,井壁厚0.5m。

顶管接收井外径尺寸为5.3m,内径为4.5m,井壁厚0.4m(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接收井小不具备机械下沉条件,人工下沉,工期将无法保证,建议接收井变更为内径6m)。

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1.2沉井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放样复核→基坑开挖→砂垫层→素砼垫层→刃脚制作(钢筋、模板、砼浇筑)→第二节(钢筋、模板、砼浇筑)→养护至砼强度大于75%以上→拆除垫层→挖土→沉井下沉→封底→底板施工→基坑回填。

1.2.1施工准备

泥浆池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工作坑现场开挖20*25米深2米的泥浆池,作为下沉和管道顶进时泥浆循环池,泥浆池边离工作坑边15米以外。

根据地下水位及土质情况,第一次开挖至现场原地面下约3m到4m,采用基坑明排水作业。

1.2.2基坑开挖与回填

挖土用1台1m3履带式反铲挖土机挖土,配合人工修坡和平整场地,周围修筑0.3m高0.3m宽的护道、挡地面雨水。

基坑按1:

1.5放坡系数进行开挖,开挖深度4m。

基坑回填采用粘土人工回填,层厚150,打夯机夯实。

1.2.3刃脚支垫

刃脚支设模板,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采用砂石基层,其上为砼垫层,垫层只做刃脚及底部隔梁,砼垫层上刷隔离剂,然后在其上支设刃脚及井壁模板,浇筑混凝土。

砂垫层厚度根据沉井重量和垫层底部地基上的承载力计算。

经计算工作坑、接收井采用0.5m厚砂垫层,宽2.2m,砂垫层上浇筑20㎝厚C15砼垫层,宽1.05m;用平板振动器分层振捣(层厚小于30)并洒水,控制干容重≥1.563。

1.2.4刃脚制作

1、模板支设

沉井井壁采用木模板拼装。

考虑浇筑速度快,对模板产生很大的侧压力,用ф16对拉螺栓固定,螺栓纵横向间距均为0.6-0.9m,中部设止水片,与螺栓接触的一圈满焊。

为确保刃脚施工稳定刃脚部分可用砖筑作外模板。

内、外壁模板稳定,采用在井架外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

对于井壁上预留管道孔,为防止下沉时重量不等,影响重心偏移和泥水涌入井内,施工中采取在洞口内外预埋钢框和螺栓,用钢板、木板封增长,中间填与孔洞重量相等的砂石配重量。

2、钢筋绑扎

A钢筋在现场机械成型,人工绑扎。

B每节井壁竖筋一次绑扎好,水平筋分段绑扎,与上节井壁连接处,伸出插筋,接头错开1/4,并采用焊接连接方法。

C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垂直钢筋间距采用开槽口的木卡控制,水平筋间距选用一批竖筋按间距焊上短钢筋头控制。

3、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采用商品砼,垂直水平运输采用泵车。

B浇筑采用分层平铺法,每层厚度控制在30~50均匀浇灌,一次连接浇灌完,灌筑混凝土时应沿着井壁四周对称进行,避免混凝土面高低相差悬殊,压力不均而产生基底不均匀沉降,每层混凝土要求在2小时振捣完毕。

C两节混凝土的接缝处设凸型水平缝,上节混凝土须待下节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浇筑,接缝处应经凿毛及冲洗处理,并浇10厚减半石子混凝土。

D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为加快拆模下沉,在混凝土中掺加促凝剂、减水剂。

E井壁混凝土外表面如有蜂窝、麻面等缺陷,应用水泥砂浆仔细修补平整。

4、刃脚垫架拆除

A沉井拆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即可拆除,刃脚垫架在混凝土达到100%强度始可拆除破土下沉。

B在破碎砼垫层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接缝部位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破除应在专人指挥下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

C拆除方法是将砼垫层底部的砂挖去,使垫层下空,利用空压泵汽锤破碎,刃脚下应随即用砂或砂砾回填夯实,在刃脚内外侧应夯筑成小土堤,以承担部分井筒重量,接着破碎另一段,如此逐点进行,破除垫层时要加强观测,注意下沉是否均匀,如发现倾斜,应及时处理。

5、挖土下沉

沉井每层挖土量较大,挖土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进行,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碗形挖土自重破土方式。

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1台,从中间开始挖向四周,均衡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

每层挖土厚度为0.5m,在刃脚处留1.2~1.5m宽土台,用机械逐层切削。

方法是按顺序分层逐渐往刃脚方向削薄土层,每次削5~15,当土垅挡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破土下沉。

削土量应沿刃脚方向全面、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均匀平稳下沉。

刃脚下部土方必须连挖边清理。

挖土时着重注意先挖隔仓,减少底梁地基反力,防止底梁搁裂。

碰到硬土层时,当土垅削至刃脚,沉井仍不下沉或下沉不平稳,则须按平面布置分段的次序逐段对称的将刃脚下挖空,并挖出双脚外壁10,每段挖完后用小卵石,可使沉井因均匀的减少承压面而平稳下沉。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小于30,避免发生倾斜。

尤其在开始下沉5m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

沉井下沉至离设计高程1m时,控制下沉速度,测自沉量,制定最后一层土开挖方案,并进行自沉控制。

沉井下沉前准备

下沉时沉井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下沉,下沉前孔洞采用砖砌24㎝墙措施,封闭应满足侧压力的要求,并方便以后施工的拆除。

下沉前先凿除刃脚素砼垫层和砖胎模,垫层拆除应先内后外对称进行,并用吊车、反抓斗将井内碎砖清理干净。

在沉井四周壁上画出测量标记、并设立水平指示尺。

土方吊运

沉井内挖出的土方,由挖掘机挖掘,人工配合,25t汽车吊作为垂直运输(小沉井采用长臂挖机直接取土,人工配合下沉),土方运出后堆于坑边,待到土方堆放一定数量时,用翻斗汽车运到弃土场堆放。

测量控制与观测

沉井位置的控制,在井外地面设置纵横十字控制桩,水准基点。

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于壁外侧用红铅油画出标尺,以测沉降。

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系在井筒内壁纵横四或八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垂球一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

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50。

即应纠正。

沉井下沉过程,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应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当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应及时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工人纠正,使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

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m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

下沉倾斜、位移、扭转的预防及纠正

沉井纠偏应作到勤测勤纠,小角度纠偏。

避免因纠偏幅度过大而对周边土体产生较大扰动。

同时为防止沉井下沉对土体有较大扰动,可采用空气幕作为辅助下沉、纠偏措施,可有效减小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的扰动。

施工中,在沉井壁上对称设4个观测点,每天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