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隧道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郑万高铁湖北段ZWZQ-5标刘坪隧道、于家沟隧道、高家坪隧道进口的预埋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隧道施工图有关技术要求、问题,熟悉《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及《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等文件有关隧道预埋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的内容。
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结合现场施工作业条件,制定相应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操作要点和质量验收标准。
作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前复核接触网槽道、综合接地系统的埋设里程,检查进场材料质量、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台车采用12米,有效工作长度为11.9米。
施工测量放出槽道预埋的开口位置。
3、技术要求
3.1接触网槽道
(1)明确弧形槽道外侧半径为6650mm,特殊区段处槽道半径应和隧道二衬保持一致。
半径误差为±
10mm。
结构及连接形式如图1弧形槽道:
图1弧形槽道
(2)预埋槽道材质采用Q345B,三级热浸镀锌防腐(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0μm)。
(3)隧道内的预埋槽道涉及接触悬挂吊柱(A1~A2)、接触悬挂无补偿下锚(B1~B2)、接触悬挂无补偿下锚(C1~C4)、中心锚结下锚(D1~D4)、隧道口PW线终端下锚(E1~E2)、跨中处附加线悬挂(F1~F4)、隧道口附加线安装(G1~G2)及附加线对向下锚(K1~K2)Ⅷ种类型。
施工时严格按照《接触网槽道预留接口设计图》中设计里程及部位进行安装。
(4)预埋槽道断面尺寸误差、埋入深度误差需满足设计和规范、验标要求。
3.2综合接地
(1)隧道综合接地系统以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贯通地线为主
干,充分利用隧道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
电阻等电位接地平台。
(2)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4)衬砌内的接地钢筋需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
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施工时根据具体钢筋
配筋情况,采用搭接焊或是L型焊接,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如图
3、图4、图5:
图2:
双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图2双边焊接
图3:
单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图3单边焊接
图4:
接地钢筋交叉点焊接,采用Φ16的“L”型钢筋进行焊接。
焊接长度及焊缝厚度须满足图3、图4要求。
图4接地钢筋交叉点焊接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工艺流程
接触网槽道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
图5接触网槽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操作平台加工
4.2.1材料准备
根据操作平台加工设计图纸,提前加工所需部件,具体所需部件数量及部分尺寸分列如下:
钢板:
事先裁剪尺寸为2900×
1200×
3mm的钢板作为操作平台面板。
固定角钢:
采用∠40×
4型等边角钢,垂直切割为4cm长小块。
钢管及钢筋:
根据图纸中(图6)所列尺寸,切割出指定尺寸的相应材料。
所用材料可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
图6预埋槽道操作平台尺寸图
4.2.2平台加工
根据尺寸现场加工制作接触网槽道操作平台(图7)。
图7预埋槽道操作平台外观图
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现场尺寸,焊接出一个288cm(长)×
120cm(宽)×
80cm(高)的焊接平台基础支架。
(2)将支撑钢筋头焊接与平台面两侧长边上,根据图纸尺寸,将相应长度的钢筋头焊接与预先设计的偏距位置上,保证钢筋头垂直度和焊接质量。
(3)将预先裁剪2900×
3mm的钢板放置于已焊接好的钢筋头支撑上,将平台短边和钢筋头分别与钢板的短边和长边进行焊接,保证焊接质量。
(4)将半径R=665cm的弧形槽道放置于焊接好的槽道操作平台不同位置对平台面板进行检查,对半径误差较大的位置进行调整。
(5)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在面板上焊接固定角钢,每个槽道使用
6个角钢进行固定(图8)。
图8接触网槽道安装固定平台固定角钢位置图(A1~A2型)
4.3槽道安装流程及工艺
4.3.1台车改装
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在模板台车上每根槽道位置上开3个定位固定孔,槽道两端及中部各一个。
4.3.2槽道组装
将两根槽道放置在工作台上(图9、图10),根据设计要求的槽道间距离将槽道放置于不同的角钢卡槽内,用钢筋焊接牢固,形成槽道组(图11)。
焊点位于槽道基础锚杆上,严禁直接在槽道本体上进行焊接作业,以免破坏其防腐层或使材料强度发生改变。
图9 接触网槽道安装固定平台使用俯视图(A1~A2型)
图11 接触网槽道安装固定平台使用正视图(A1~A2型)
图12 预埋槽道组焊接
4.3.3槽道粗定位
按照设计位置,测量出槽道位置,并将事先焊接好的成组槽道就位,并控制好槽道组的位置与偏距。
4.3.4槽道安装
当接触网槽道下锚位于Ⅱ、Ⅲ级围岩及Ⅳ级围岩二衬为素混凝土地段时,采用Φ16钢筋网片加强,网格间距20×
20cm,加强网片纵向宽度3m,钢筋网片置于槽道背后,环向钢筋与槽道锚杆接触并可靠焊接。
每组弧形槽道的每条槽道基础设置一榀三肢钢架(图13),其中一榀钢架内侧的一根Φ22环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至少与三根槽道锚杆进行可靠的接地焊接并满足接地焊接要求。
槽道基础锚杆与衬砌钢筋网片及三肢钢架钢筋焊接牢固。
图13素混凝土段二衬架构预埋槽道基础加强图
4.3.5槽道精定位
台车移动就位,面板顶升到位后,将T型螺栓穿过钢模板上的
预留预留螺栓孔,放入槽道,水平旋转90度,将槽道调整到位并固
定牢固。
4.3.6二衬浇筑
二衬台车加固端头钢模板,进行二次衬砌浇筑。
4.3.7二衬脱模
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旋转90°
取出螺栓,收回衬砌台车脱模。
4.3.8槽道清理
清理槽道外露部分的浮浆,露出槽道滑槽部分。
4.4预埋槽道图
(1)接触悬挂吊柱用预埋槽道如图14所示:
图14接触悬挂吊柱用预埋槽道
(2)接触悬挂无补偿下锚用预埋槽道如图15所示:
图15接触悬挂无补偿下锚用预埋槽道
(3)接触悬挂补偿下锚用预埋槽道如图16所示:
图16接触悬挂补偿下锚用预埋槽道
(4)中心锚结下锚用预埋槽道如图17所示:
图17中心锚结下锚用预埋槽道
(5)隧道口PW线终端下锚用预埋槽道如图18所示:
图18隧道口PW线终端下锚用预埋槽道
(6)跨中处附加线悬挂用预埋槽道如图19所示:
图19跨中处附加线悬挂用预埋槽道
(7)隧道口附加线安装用预埋槽道如图20所示:
图20隧道口附加线安装用预埋槽道
图21附加线对向下锚用预埋槽道
5、施工要求
5.1施工前仔细阅读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5.2应注意二次衬砌施工缝、沉降缝对预埋滑道槽的影响,施工前应仔细审核图纸,提前做好计划,核对、统计每组槽道中心位置里程与位置。
5.3滑道槽安装时,除固定点位置的填充泡沫扣除外,其余段泡沫要注意保护,以免混凝土浇筑时进入滑道槽内。
5.4检查槽道内发泡填充物的完整状态,如有残缺,要进行填
补。
5.5对于两根一组的槽道,要根据设计要求的槽道平行间距,用钢筋或型钢焊接牢固。
5.6依据台车模板上槽道的设计要求位置,在模板台车上开预留T型螺栓固定孔,每根槽道上固定点为两处(槽道两端各一处),隧道顶部2.5m的弧形槽道固定点位三处(槽道两端、中间各一处)。
5.7T型螺栓固定孔的开孔原则:
要结合所有槽道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统筹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
尽量避开台车模板的加固支撑、顶升固定点及各种连接结构,要严格按图控制槽道距台车边缘的距离。
5.8在槽道预埋前,务必将设计图纸与二次衬砌长度进行核对,如果因为调整台车型号等原因导致施工缝与槽道设计位置有冲突时,原则不能调整预埋槽道位置,需要调整台车的搭接长度以匹配槽道位置。
5.9接触网预埋槽道设计位置是以台车顺线路前段或后端边缘来控制,施工时注意不同型号的槽道与台车的相对位置。
5.10预埋槽道的锚杆与钢筋网片冲突时,不允许切断锚杆,需
要局部调整钢筋网片来解决。
槽道内发泡填充物为接触网安装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