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99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docx

电气二次回路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

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材料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2.3.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

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准备

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

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4.3.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晰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

4.8.必须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根据图样要求,识别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对于单股铜线不小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

出国产品应采用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4.12.每批生产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应使用颜色一致的导线,(推荐用黑色)在考虑节省材料、线路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统一接线方向,以求线路整齐美观和式样一致。

5.工艺过程及要求

5.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且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与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5.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严格按照元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5.3.每根导线配线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往外,导线两头必须剥去绝缘层,不得损伤导线,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过垫圈1毫米为准。

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

5.4.使用硬导线时,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部,用圆头钳按连接时的顺时针方向弯成环形,再与元件接点连接,连接处必须拧紧无松动现象。

5.5.使用多股铜芯软线时,剥去绝缘层后,线不许有断丝,羊眼圈方向、尺寸及标记套的方向,应将断端头套上适用UT型直插端头,用压接钳压紧,然后接于端头。

5.6.所有仪表、断电器、电器零件、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元件本身的连线可不用标记套。

5.7.导线端头剥削绝缘层,均应使用剥线钳,钳口与线径要配合得当,如导线截面较大时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着物或氧化层时应用电工刀除尽。

5.8.联接处为瓦形垫圈或插孔时,用OT或IT型冷压端头压紧,再接入垫圈或将螺钉拧紧。

5.9.导线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一个接点最多不超过二根导线,当个别情况需要二根以上导线,应用垫圈分层和配置弹簧垫圈压紧或多根导线并连后与合适的冷压端头压紧后再与元件接点连接。

5.10.平面排或圆形排的导线采用尼龙扎丝或尼龙扎带捆扎牢固,每节相距30-50毫米,在线束始末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一般情况下,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纵向不超过600毫米,线束不得晃动,应与骨架垂直或平等,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5.11.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做到平面排或扎成圆形排,上、下、左、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以屏前为准)有曲折的放在后面,然后再分路。

5.12.分路部分导线束的弯头处,应弯成圆角,每根导线到各种电

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圆势裕度连接,同一屏(柜)内圆势应力求一致。

5.13.分路部分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便前提下行走,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

5.13.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原则上以圆势连接,尽量避免直接接入。

5.13.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从中间分线的布置方法。

5.13.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应考虑到行线方向一致,导线与元件接点之间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5.13.4.分路部分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布置,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线,但如受到位置上限制,允许直向对称行线。

5.14.导线行线时,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交叉时则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将一个方向行线完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

5.15.配线时,所有导线与金属板应保持6毫米以上的间隙,如遇有障碍处则应弯曲越过脱空5-10毫米,导线的弯曲内径不小于3倍线径,线束或导线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只允许用手指或弯线钳进行,以保证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

5.16.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嵌放橡皮圈或齿形保护带,当嵌放橡皮圈有困难时,应在穿越部分套上大小适宜和长度适宜的塑料套。

5.17.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之间,或安装孔中穿过。

5.18.安装胶木时,可按导线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螺钉紧固,螺钉紧固后,螺钉尾端超过支架部分不大于5毫米,凡是不接线的螺钉应全部紧固,以防止脱落。

5.19.线束固定要求牢固,不松动,在两个固定处之间不容许有过大颤动,当胶木夹遇有空档时,可用塑料袋包裹后固定在线夹上,以防松动。

5.20.线束过活门,应将线束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线束长度应在活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间距离的1.2-1.4倍,外面套上塑料蛇皮软管,以保证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

5.21.过活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为保证活门开闭顺利及避免损伤导线,可分两处或两处以上过门。

5.22.导线中途不允许有焊接或铰接接头,但允许在设备接点或端子上分接或连接。

5.23.当二次元件本身只有引出线时,应通过接线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接线端子应就近固定。

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管。

5.24.二次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绝缘层一段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两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两只螺钉全部紧固。

5.25.二次线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所有接头螺母及螺钉上紧应选用合适的工具,螺钉螺母上紧后,不应有起毛及损坏镀层的现象。

5.26.二次线接至发热元件一端和线束距离电阻表面的最小距离以及绝缘导线所要剥去绝缘层长度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5.27.二次线接至母线时,需在母线上钻Φ6的孔,用M5螺钉连接,若母线为铝质材料时,应垫以碗形垫圈。

5.28.如果一次母线供电时,二次侧电源线螺钉必须旋紧,以防脱落。

5.29.绝缘距离

5.29.1.线束与带电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表4所列数据。

表4

类别

低压开关屏(mm)

高压开关柜(mm)

配电屏、动力箱、电容器柜

照明箱

3千伏

6~10千伏

绝缘距离

>12

>10

>75

>100

5.29.2.二次回路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5所列数据。

表5

电气间隙

4mm

漏电距离

6mm

5.30.塑料行线槽的配置

5.30.1.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全部配置塑料行线槽。

5.30.2.行线槽安装必须横平、竖直,螺栓固定点间距不大于400mm,如过大时,柜体设计应考虑加固定支撑。

5.31.端子排

5.31.1.端子排的始末必须装以挡板,同一端子排不同安装单位之间也要装以挡板,以示隔开。

5.31.2.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5.31.3.端子排若能写上或刻上顺序号的必须写上或刻上顺序号,若不能写上顺序号的必须每隔5档,用漆涂上记号,以便查对。

5.31.4.端子排由于空间的限制,安装有困难时,可分两排或多排进行安装。

5.31.5.端子排的安装方式

a.端子排横向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上方;

b.端子排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

5.31.6.每只端子上接线螺钉只允许接一根导线。

5.32.0.7mm2~4mm2导线的压制

按导线截面及端子类型选择好合适的铜端头,按端头长度剥去导线待压线皮,然后将导线插入接头,用手压钳压紧。

5.33.6mm2-50mm2导线的压制

5.33.1.按导线截面大小选好相应的压模。

5.33.2.将导线按铜接头插套长度,剥好线皮,插入号牌或端头塑料管,然后插入铜接头,放在液压钳压模中,关闭泄压阀,操作加压杆使其加压至压模和拢,待接头压紧后,松开泄压阀,取出导线,若压的不牢,则将铜接头位置转动90度重新压制。

5.34.标号头和符号牌题名框的固定

5.34.1.标号头的烫印:

将色带及塑料管固定在烫号机上,接通电源并预热5分钟。

按明细表排列字头,按下操作把手将字头压于色带上,并紧压于塑料管上,烫印深度0.05~0.1mm。

松开操作把手,移动塑料管,印制下一组线号。

5.34.2.将烫印好的塑料管,接规定尺寸剪切,线号至端头2mm为宜。

5.34.3.根据产品图样要求确定安装固定位置划线、钻孔、固定。

5.34.4.固定各种标牌、硬聚苯乙烯题名框应用标牌用钉固定。

如需用螺钉固定时,可用十字槽球面螺钉,外露部分必须镀铬,黄铜螺钉必须镀镍。

固定后伸出螺母长度应<2毫米。

5.34.5.以改性聚苯乙烯为材料的塑料题名框用热焊固定。

5.34.6.固定矩形符号牌题名框要横平竖直,不得有明显弯斜。

5.34.7.固定产品名牌、电器元件的符号牌、题名框、接地符号牌,其要求完整、整齐、清楚,不能有松动脱落现象。

5.34.8.所有电器元件名称及母线、序号标记、相序符号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行线图标上清晰正确的元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

不可直接贴在元件上,标签粘贴应力求整齐一致,位置要易于观察,不得被线束盖住或档住。

5.34.9.各种标记字体应清晰端正,不得涂改。

5.34.10.各种标记牌粘贴后,表面应刷盖酚醛清漆,自然干燥。

6.质量检查

6.1.导线接好后,从接头点垂直方向,看去应无导体圆圈部分外露。

6.2.导线的线规、号码套管、二次电器元件的标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标号头,烫印文字是否与图样相符,字迹是否清晰。

标号头套装方向是否正确。

6.3.符号牌、题名框安装是否正确、整齐牢固。

6.4.导线和各电器元件的连接点是否压紧。

6.5.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配线形式是否一致。

6.6.压制好的铜接头应光滑、平整、无飞边现象。

6.7.检查配线工作执行本工艺的情况。

7.安全及注意事项

7.1.使用电烙铁要注意安全用电。

7.2.使用剪刀、电工刀应注意安全。

7.3.使用手枪钻应注意用电安全及正确使用方法。

7.4.使用液压钳应检查钳工有无损伤,自动泄漏功能是否正常。

7.5.合理选用压模,以保证压接质量。

注:

冷压接后的导线裸露芯线部分不得高于接线端头A面1mm。

导线的塑料保护层应与端头B面齐平,铜芯不得裸露。

T为导线端头压接部分长度。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