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7110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但经济实力与国际货币之间的关系却呈现出许多令人深思的特征。

(一)国际货币的经济实力门槛。

国家经济实力可以从总量、人均和份额等多个角度加以衡量。

从全球历史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国际货币背后的经济实力门槛有如下共同之处。

1、经济总量在全球前10位以内。

先看英镑。

英镑是19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麦迪森的估算,1820年,英国经济规模达到362亿元(单位为1990年国际元,下同),居全球第4位。

经济总量排在前位的其他经济体分别是:

中国(2286亿元)、印度(1114亿元)、法国(384亿元)。

当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都很大,但都是封闭性、内需主导型经济,而且中国和印度都处于东方,地理上文化上与欧洲差异较大,因此,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服务的国际货币,主要是英镑、法郎等。

到1870年,英国经济总量达到1002亿元,在西方国家中位居第一,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经济实力都名列前茅,这是英镑一直占据国际货币首要地位的经济基础。

再看美元。

美元是20世纪(特别是后半期)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从经济实力看,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

1950年,美国经济规模为14559亿元,远高于排在后面的英国(3478亿元)和德国(2653亿元)。

这时,美元的国际地位与美国的经济实力高度一致。

到1973年,国际经济格局又有新的变化,经济总量排在前位的国家是:

美国(35366亿元)、日本(12429亿元)、德国(9447亿元)。

这时,除了美国和美元仍居首位外,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实力跨越式上升,这与在此前后德国马克和日元分别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经济总量在世界前10位之外的国家的货币罕有成为国际货币的。

2、人均经济总量多在全球前10位以内。

人均经济总量大小也是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也有重要影响。

19世纪英镑的国际地位最高。

1870年,全球人均GDP排在前位的国家是:

英国3191元、荷兰2753元、比利时2697元、美国2445元、瑞士2205元。

这时,英镑的国际地位与英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处于世界顶端,是非常一致的。

1950年,全球人均GDP排在前位的国家是:

美国9561元、瑞士9064元、丹麦6946元、英国6907元、瑞典6738元。

在这里,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与美国人均GDP高度一致外,还可以发现瑞士的人均GDP水平仅次于美国,而瑞士法郎也是公认的、国际社会比较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

瑞士法郎可能是唯一的母国经济规模很小的国际货币。

到了1973年,人均CDP的位次发生新的重要变化,排在前10位的国家是:

瑞士18204元、美国16689元、丹麦13945元、瑞典13493元、法国13123元、荷兰13082元、比利时12170元、英国12022元、德国11966元、日本11439元。

此时,除了美元外,英镑、马克、日元、瑞士法郎也已成为国际货币或蓄势待发。

当然,与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相比,人均GDP水平的影响明显要小,这也是为什么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人均GDP很高,但其货币不是国际货币(或无足轻重)的原因。

3、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在5%左右或更大。

从历史数据看,要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国际货币,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应当在5%左右,而要成为主导性的国际货币,其母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似应在10%左右或更大。

从英国和英镑的情况看,据估算,1600年和1700年时英国GDP占全球的份额分别为1.8%和2.9%,到1820年上升到5.2%,1870年进一步达到9.1%,这既是英国经济的顶峰时期,也是英镑国际地位的顶峰时期。

从美国和美元的情况看,1950年时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达到27.3%,超越了历史上其他西方国家曾经达到的份额,而这一时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

到1973年,在全球经济中美国仍居首位,但日本和德国正迎头赶上,3个国家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分别为22%、7.7%和5.9%,国际货币格局中除了美元外,德国马克和日元也开始占有一定的位置,这种变化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与货币地位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

(二)国际货币地位与国际经济地位的时间错位。

国际货币的形成往往滞后于一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从历史上看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一国经济实力可能首先达到较高的水平、占据较大的份额,但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却很低。

18世纪是英国经济实力迅速跃升的时期,1700—1820年,英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从2.9%上升到5.2%。

1780年,英国的商船总吨位已经达到约10万吨,超过荷兰,居世界第一。

可以说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已经是世界最强,但其货币地位并不特别突出。

只是到了1870年前后,在英国经济实力连续几十年稳居世界首位之后

,英镑才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美元的情况也类似。

早在187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十分接近英国,此后很快超过英国,到1913年时,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9.1%,远远超过英国的8.3%,但在1870—1913年期间,国际货币以英镑为主导,美元的地位并不显著。

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时召开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作为美元国际地位正式确立的时间,那么这是在美国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的几十年之后。

由此得出的一个粗略判断是,一个国家从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到本国货币成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时滞有可能在50年以上。

(三)国际货币地位与国际经济地位的不对称性。

从全球的角度看,各国GDP的加总就是世界GDP总量,每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总会占有一定的份额。

但是,国际货币却是极其有限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货币格局中基本上不占有任何份额、没有任何地位。

例如,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都有相当的地位,但其货币却没有国际地位,或者说在国际货币中的份额为零,其他小国更不必说。

即使同为国际货币,其母国的经济地位与该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不对称、不对等、不均衡的。

例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是当代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007年在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分别为64.2%、26.1%、4.5%、3.1%、0.2%,而同年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瑞士的GDP在世界GDP总量中的份额分别为25.4%、22.3%、5%、8.1%、0.8%。

这一结构表明,当前国际货币的首位度(排在第一位的国际货币所占比例)很高。

处于前两位的国际货币美元和欧元在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大大高于货币母国的GDP份额,而处于后三位的国际货币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明显低于其GDP份额,这是国际货币格局所独有的特征。

二、发达而开放的金融体系

经济实力是国际货币的基础,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则是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

英镑和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崛起无不印证了这一道理。

就英镑而言,在19世纪前期,英国和法国在经济规模上大体相当,如1820年英国GDP占全球的5.2%,而法国占5.5%。

但从金融业或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看,英国远远超出法国。

一些重要的事实是:

(1)英格兰银行建立于1694年,而法兰西银行建立于1800年。

(2)英国财政革命(利用政府信用发行国债)发生于1688—1740年,法国财政革命在1789年后发生。

(3)银行券18世纪在英国广泛使用,而在法国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

(4)银行存款于1826年开始在英国普及,1850年后迅速普及,法国则在1875年后慢慢普及。

(5)185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有409家银行、1185家银行营业所,而1863年时法国3/4的地方没有银行,1881年只有115个可设银行的地方。

(6)伦敦票据交换所建立于1772年,而巴黎票据交换所建立于1872年。

(7)15世纪末汇票在英国已成陈规,法国在1700年前很少使用汇票,18世纪才盛行。

(8)1725年伦敦《每日邮报》上有14只证券报价,1740年有20只,而1815年巴黎证券交易所才有4只挂牌证券。

(9)英格兰的第一家保险公司创建于1680年,1720年得到迅速扩展,法国的火灾和人寿保险在拿破仑战争(1804—1815年)后才开始持续进行。

(6)在17世纪末财政革命后,英国为应付战争等的支出需要,大量发行国债,特别是在1815—1880年期间许多年份的发债额曾达到约8亿英镑,其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是英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这些表明,英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无论在产品创新上、产品品种的多样性上,还是在金融市场的规模上,都处于当时的世界前列,超过其他国家,这就为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创造了金融市场和体制条件。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上升与美国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是分不开的。

尽管美国的经济规模在19世纪末已经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但英国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在大萧条发生的1929年,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中心地位不相上下,甚至在国际金融方面伦敦还有一定优势。

但经过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其他国家。

(1)国债。

1950年,美国国债余额达到2574亿美元,是英国的3,6倍,法国的21.8倍,德国的148倍,日本的167倍。

同时,美国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和外?

正储备,1950年达到242.7亿美元,是英国的7倍,法国的30.7倍,日本的40倍,德国的128倍。

(2)股票。

从国际证券发行额看,1955—1962年,纽约市场共发行41.71亿美元,相当于伦敦的3.9倍,苏黎世的4.7倍,布鲁塞尔的10.6倍,表明纽约上升为首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3)银行。

美洲银行总资产在1953年达到70.22亿美元,比英国最大的巴克莱银行多近10亿美元。

到1960年,美洲银行总资产达到112亿美元,比巴克莱银行多37亿美元。

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美国大银行都超过了英国的大银行。

其他国家的银行更无法和美国相比。

从以上一些指标可以看出,到20世纪中叶,美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全面超过了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拥有了雄厚的金融市场基础。

三、信誉良好而坚挺的货币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应具备良好的品质。

货币的品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兑换性;

二是稳定性。

而稳定性又可以分为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

对内稳定是指通货膨胀率不高,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比较稳定;

对外稳定是指货币对外比较坚挺,对其他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甚至升值。

(一)货币的可兑换性。

长期而稳定的可兑换性是货币信誉的重要指标。

在金本位时代,货币的可兑换性要看一种货币与黄金之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否能够始终按照规定的比例(黄金比价)保持稳定的可兑换性。

在固定汇率时代,货币的可兑换性要看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汇率保持稳定的可兑换性。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庞大的国力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作支撑。

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巴黎和伦敦在金融方面一直是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