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624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6Word文档格式.docx

(2)发育的先后

对于一般高等植物来说,胚囊内的双受精完成后,受精卵都要进入时间或长或短的休眠状态(暂不分裂),而受精极核形成后不经过休眠马上进入细胞分裂状态,故受精极核先于受精卵的发育。

胚乳发育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储藏营养物质,胚乳形成后,正常发育着的胚若需要大量营养时,则通过胚柄下端的大型泡状细胞吸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

(3)将来的发育

种子的胚是完整的且是活的,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下种子就能萌发,逐渐长成幼苗,而胚中的胚芽将来发育成叶和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在双子叶植物中子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在单子叶植物中,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的是胚乳,子叶起到转运物质的作用。

(4)染色体数目

(假定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除了精子、卵细胞、极核(一个极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N;

除了受精极核及发育成的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N,其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

(5)基因型

除了受精卵及发育成的胚,其基因型是由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组成;

除了受精极核及发育成的胚乳细胞其基因型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组成外,其余细胞的基因型都和母体相同。

例如:

(♂)AAⅹaa(♀)的后代果实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胚乳的基因型为Aaa;

若反交,胚基因型不变仍是Aa,而胚乳的基因型为AAa。

掌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两个极核的基因型,两个极核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且和卵细胞的基因型也是相同的。

有人说:

“两纯合体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产生种子各部分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这种看法对吗?

参见“疑难突破”。

2、个体发育、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该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1)胚的发育

动物:

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如青蛙是从受精卵→蝌蚪。

被子植物:

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在胚珠内发育成种子的过程(实质是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

(2)胚后发育

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在有些动物中是变态发育,如青蛙的蝌蚪发育成成蛙的过程;

有些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的发育过程,有些是不变态发育,如牛、羊等。

种子萌发后,经营养生长,发育成成体;

再经生殖生长,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3、极核与极体、胚囊与囊胚之间的区别

极体是动物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子细胞,由于含细胞质少,缺乏营养物质,而不能发育,最终被母体吸收。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有两个(由第一极体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另一个与卵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

极体、卵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数目均是本物种的一半。

极核是游离于被子植物胚囊中的两个核,与精子结合后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供幼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胚珠内一个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大孢子,由大孢子经三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细胞(含有这8个细胞的结构叫胚囊),其中一个是卵细胞,两个是极核,所以两个极核与卵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含染色体的数目也均是本物种的一半。

动物受精卵经卵裂形成有囊胚腔的胚叫囊胚。

极核和极体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对吗?

为什么?

4、关于原肠胚

(1)原肠胚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一孔(胚孔),二腔(囊胚腔、原肠腔)、三胚层(外、中、内胚层)。

(2)两腔的变化趋势:

囊胚腔逐渐缩小,最后退化;

原肠腔逐渐变大,成为保留下来的唯一空腔,最后发育成消化道。

(3)三胚层的来源

外胚层由外包的动物极细胞形成;

中胚层由内卷的动、植物极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陷的植物极细胞形成。

(4)三胚层的分化情况

5、关于不同时期的营养供应问题

胚在形成过程中,所需营养由胚柄来提供;

胚萌发成幼苗所需营养由子叶(多数双子叶植物)或胚乳(多数单子叶植物)提供;

幼苗经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成为性成熟植物个体的过程,所需营养由自身光合作用满足。

6、羊膜的进化意义

两栖动物还摆脱不了水的限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初期)必须在水中,直接依赖外界水环境,所以,两栖类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羊膜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结构,羊膜内有充足的液体——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对水环境的要求,从而解除了个体发育中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羊膜为脊椎动物的完全陆生打下了基础,同时羊膜内的羊水能缓冲震荡,防止内部的胚胎出现机械损伤。

哪些动物具有羊膜?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典例剖析

【例1】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原肠胚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含量增加

C.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囊胚腔逐渐减小,形成原肠腔和羊膜

剖析:

青蛙从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的过程中,因为不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所以在此过程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多,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保持不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细胞分化程度越来越高;

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会形成羊膜。

答案:

A

【例2】

(2007年连云港高三模拟题)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在形成早期过程中,细胞已经开始分化,只是越早期的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原肠胚以后,细胞分化达到高峰,以形成熊猫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在克隆大熊猫过程中,利用了熊猫卵细胞细胞质,就是因为卵细胞的细胞质含有有利于个体发育的机制,经此过程克隆出来的大熊猫,因其遗传物质来自体细胞,所以各细胞间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

【例3】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的用途不包括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个体,或某一优良性状的个体,也可以用于挽救濒危物种,但因此过程是用体细胞繁殖后代,所繁殖的后代具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信息,不会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所以题目中的D选项是错误的。

【例4】下面图中所示为海胆受精卵最初两次分裂各分裂球的体积变化。

图中纵轴是一个细胞体积的相对量,横轴的第一个箭头表示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时期,第二个箭头表示第二次细胞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时期。

能正确表示各分裂球的体积变化的是

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过程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细胞体积越来越小,第一次分裂产生子细胞是受精卵细胞体积的一半,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又是第一代细胞的一半。

【例5】下图是某被子植物发育中的胚珠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数字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⑤是________经过几次分裂形成的;

⑥是________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的;

总的来看结构⑥与⑤最初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

(3)图中⑦发育为________,⑥与⑦一起发育成的结构组成双子叶植物的________。

(4)若此植物自花传粉,假设图中⑦的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则结构⑥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条。

(5)若此植物异花传粉,则结构⑤⑥⑦的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最可能的是________的细胞。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个体发育中有关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珠被的发育、子房壁的发育以及这些结构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最初来源。

(1)子叶胚芽胚轴胚根胚柄胚珠被

(2)基细胞顶细胞受精卵(3)种皮种子(4)20(5)⑤和⑥

【例6】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细胞核和细胞质、胚胎各细胞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制约。

下图是施佩曼的三个实验,请分析回答:

注:

灰新月区是指蝾螈受精卵上的一个浅灰色的半月形区带,该区属于细胞质的一部分。

(1)1928年,德国学者施佩曼做了一个实验:

他用较细的婴儿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结扎成两个半球状,其中的一个半球中含灰新月区和细胞核,另一个不含这个区带。

结果前者发育成了胚,后者则不能。

即使后者含有细胞核,细胞也不能分化,只能发育成没有一定形状的团块。

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佩曼的第二个实验也是将受精卵结扎,两个半球都含灰新月区,但一个半球含细胞核,另一个半球不含细胞核。

结果有细胞核的半球能够进行正常的卵裂,没有细胞核的则不能进行卵裂。

在16个或32个细胞的时期,他让一个细胞核通过结扎处进入无核的半球,结果这个半球也开始卵裂,并且发育成了正常胚胎。

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佩曼的第三个实验:

将原肠胚的胚孔背唇(能发育成脊索,而脊索上方的外胚层细胞则分化成神经组织)切下来,移植到另一个正常原肠胚的腹部。

实验结果,移植物发育成第二条脊索,并且在移植物的上方出现了一条神经板,最后这个原肠胚发育成了一个双头怪物。

该实验表明:

在移植物的作用下,移植物周围的胚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三个实验,可以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实验中,结扎的两部分的区别主要是细胞质中的新月区结构,在有这个结构并有细胞核的情况下,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第二组实验中,结扎后形成的两组实验材料都有新月区,但有细胞核的部分能正常分裂和分化,没有细胞核的一部分则不能正常分裂和分化,证明了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分化需要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的作用才能完成;

第三组实验移植材料将发育成什么结构,即使移植到其他部位,此结构依然发育成它细胞核能控制的结构,而且这个发育过程还受到细胞质的影响。

由以上三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是共同起作用的,但细胞核起主导作用。

(1)灰新月区(细胞质)在胚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