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17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测试1及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3.A 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4.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4.C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

5.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D.霜的形成

5.D 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

6.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

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筷子“折断”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D.水中倒影

6.B 日偏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7.C 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

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

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

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8.C 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

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乙车的速度较大;

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B.7cmC.10cmD.16cm

9.C 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

14cm>

f,所以7cm<

f<

14cm;

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

f。

综上所述8cm<

14cm,C符合题意

10.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

(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

(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

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10.B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丁

11.(多选)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D.水的沸点是98℃,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1.AD 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由图可知其温度保持99℃不变;

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99℃,沸点低于100℃,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2.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12.D 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正确;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凸面镜,错误;

④较厚的玻璃板两个面都会成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正确

13.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 )

(1)成倒立、缩小、实像;

(2)成倒立、等大、实像;

(3)成倒立、放大、实像;

(4)成正立、放大、虚像。

A.

(1)(3)B.

(2)(3)C.

(1)(4)D.(4)

(2)

13.C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为50cm

B.若不计摩擦阻力,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D.不计空气阻力,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

14.D 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A错误;

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做变速运动,B错误;

如果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且小车从A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C错误;

由于小车运动越来越快,所以tAB>

tBC。

由题意知sAB=sBC,根据v=得,vAB<

vBC,D正确

1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5.D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0.25s=85m,A错;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0.2s=68m;

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

=s1-s2=85m-68m=17m,B错;

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t'

=Δt-t1+t2=0.9s-0.25s+0.2s=0.85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20m/s,C错、D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 热胀冷缩 乙 可以

解析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17.在地球上,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播    。

在月球上,表面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电磁波互相联系,其中的道理是          。

答案 信息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播信息。

在月球上,表面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电磁波互相联系。

18.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

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赫兹,网球的直径约为6cm。

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

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答案 0.04 20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

t=s=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