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9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docx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备课讲稿

理论知识题

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

为了便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目前采用两种客观题型,即判断题和选择题。

判断题的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用“×”、“√”表示,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选择题,一般采用“四选一”题型,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其他三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对正确选项有强烈的干扰性,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

以下是要求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独立完成的作业题。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

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

32、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

36、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

()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

44、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50、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

()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53、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二、选择题(四选一)

1、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

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3、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分解反应

4、根据燃烧的定义,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B)发光(C)发烟(D)爆炸

5、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

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A)14%(B)21%(C)78%(D)87%

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

7、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

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引火源(B)助燃物(C)点火能(D)火源

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10、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11、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

12、下列燃烧产物中,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0z(B)CO(C)H20(D)灰分

13、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

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

15、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

(A)燃点(B)闪燃(c)着火(D)爆燃

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

1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

18、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D)≤28℃

1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60℃(C)≥60℃(D)≤28℃

20、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闪燃(B)阴燃(c)分解燃烧(D)表面燃烧

21、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初期阶段(B)猛烈燃烧阶段(c)发展阶段(D)息灭阶段

2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

23、热辐射在火灾处于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期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燃烧阶段(D)熄灭阶段

24、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粉尘爆炸(D)核爆炸

25、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

26、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

27、木炭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

28、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

(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降低氧浓度(D)降低燃点

29、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

3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为液体的生产属于甲类生产。

(A)>28℃(B)<60℃(C)≥60℃(D)≤28℃

31、沥青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

32、焦炭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

33、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