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799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包装确认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验证目的

2、适用范围

3、概述

4、确认组织及职责

5、确认说明

6、确认内容

7、再验证

附件1:

验证人员名单及确认记录

附件2:

验证所用主要设备确认记录

附件3:

验证相关文件审核记录

附件4:

包装材料微生物屏障确认记录

附件5:

包装材料灭菌前后理化指标确认记录

附件6:

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应性确认记录

1.验证目的

根据ISO11607-2006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的要求,对PET/AL/PE复合膜进行确认,以保证包装系统在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能够保证医疗器械持续安全有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XXXXXXXXXXX初包装的确认。

3.概述

我公司XXXXXXXXXXXXXX为最终灭菌医疗器械,本品初包装选用铝箔袋,其材料为PET/AL/PE复合膜,该包装具有高阻隔性、强密封性、材料强度大的优点。

4.确认组织及职责

4.1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的人员职责

4.1.1质量管理部验证管理员:

质量管理部验证管理员负责文件的起草,评价验证报告并检查验证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并管理确认过程中的偏差与变更,组织相关验证人员的培训;

4.1.2岗位操作人员:

具有熟练操作相关设备的工作经验;

4.1.3质量管理部质检员:

质量管理部质检员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填写记录,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4.1.4质量管理部主任、生产车间主任:

负责方案及报告的审核,监督验证过程的实施;

4.1.5管理者代表:

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批。

5.确认说明

5.1记录填写要求

所有验证记录、结果应按批准过的方案的相应记录表格填写,记录的填写、计算应审核并签字,QA应检查验证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

5.2偏差的调查

当检测结果异常时,或出现操作不符合SOP要求时,执行部门应通知QA,执行偏差调查,QA应在记录中清楚的描述该偏差的情况,对于偏差的影响做出评估并制定相应措施计划,经批准后,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予以记录。

5.3方案变更的控制

当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实际执行情况与既定的要求或验证目的不一致时,需要对原批准方案进行更改,执行部门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

6.确认内容

6.1确认前检查

6.1.1验证人员资格确认

参加验证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相关操作人员具有熟练操作包装机的工作经验。

②相关检测人员具有熟练操作检测设备的能力。

③参与验证的人员应从事过相关验证工作或接受过相关培训,详见附表1。

6.1.2验证主要设备确认

验证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均应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详见附表2。

6.1.3验证所需文件确认

详见附表3

6.2包装材料的确认

6.2.1包装材料供应商确认

包装材料供应商应具有合法营业执照及相应资质,有PET/AL/PE复合膜相关材料药包材注册证,至少在10万级以上环境生产,对生产过程有严格的控制,有完善的产品合格检验及放行管理文件。

6.2.2包装材料微生物屏障确认

包装材料应具有对微生物的屏障作用,以确保维持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性。

6.2.2.1染色渗透试验一

(1)试验设备

小块海绵

浅盘

白色吸水纸

平板玻璃

甲苯胺蓝溶液

(2)试验方法

将与试验样品大小相同的吸水纸放置于平板玻璃上,让PET/AL/PE复合袋的内表面与吸水纸相接处。

将染色溶液倒入浅盘后将海绵放入其内1min。

取出海绵,吸干浅盘边缘上剩余的液体。

将海绵置于试验样品上,确保海绵边缘离开试验样品边缘至少15mm,放置2min。

取下海绵和试验样品,检查吸水纸是否因染色溶液透过试验样品而被染色。

重复检测三组并记录,详见附表4。

6.2.2.2染菌渗透试验二

(1)菌液制备

取经30~35℃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流体培养物1ml,加入至9ml0.9%无菌NaCl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6约为小于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取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5滴,均匀滴在样品外表面,互不触碰,在20℃-25℃、相对湿度40%-50%条件下直至干燥,将染菌样品的内表面完全平铺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表面,5s-6s后将染菌样品丢弃,做五个平行样,把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于规定温度培养72h,检查是否染菌,详见附表4。

6.2.3包装材料毒理学确认

包装材料在加工及灭菌过程中应不释放足以损害健康的物质。

对包装并最终灭菌后的产品进行生物相容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要求。

6.2.4包装材料物理化学特性确认

选用的包装材料应有适宜的物理化学特性,能满足产品包装、灭菌过程的要求。

取30个复合袋,按YBB00172002《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的要求对外观、溶出物、耐压性能、阻隔性能、跌落性能、机械性能、热合强度进行逐一检测,检测结果应该符合要求。

6.3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因XXXXXXXXXX采用辐照灭菌,铝箔袋在辐照后其理化特性有可能发生变化,其封口强度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铝箔可能会对辐照产生阻隔作用,因此必须对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进行确认。

6.3.1辐照前后理化性质确认

取铝箔袋,25kGy辐照灭菌。

检测,对比灭菌前后材料的外观、溶出物、耐压性能、阻隔性能、跌落性能、机械性能、热合强度,详见附表5。

6.3.2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性

取3个铝箔袋放入枯草芽孢杆菌指示剂,并按正常工艺封口。

将其与其他产品一起辐照灭菌,灭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在37±

1℃恒温箱中培养7天,观察有无菌落生长。

6.4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

取灭菌后100袋产品,在灯光下观察标签字迹是否完整,清晰,墨迹是否有发散现象。

6.5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应性

因包装材料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对产品特性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包装材料极有可能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变化,为了确定贮存和运输可能对产品带来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对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应性进行确认。

6.5.1包装运输破坏试验

取一只装有200袋具有外包装产品的包装箱,将包装箱用胶带捆牢,将其从1米高度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

分别从1个角、三条边、六个面进行跌落试验,试验完毕后,检查密封袋有无破损,详见附表6.

6.5.2加速老化试验

(1)加速老化时间及条件预确认

期望产品寿命为两年。

依据ASTMF1980:

2002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加速老化试验标准指南,加速老化等值为两年,用阿列纽斯公式,加速老化因子取Q10=2.0,

根据现有实际条件,储存环境温度在25±

1℃,环境温度(T)25℃,被认为是保守值,设定加速老化温度(TAA)为60℃,将试样安置在加速老化箱中,持续时间由如下方程计算得出:

AAF=Q10[(TAA-TRT)/10]

当Q10=2.0;

环境温度TRT=25℃;

加速老化实验温度TAA=60℃

AAF=2.0[(60-25)/10]=11.313

预期老化时间RTY为两年,现在按照730天来计算:

加速老化时间AAT=RTY/AAF=730÷

11.313=64.53天

即实时等值AAT=64.53天=24个月

加速时间选择70天。

(2)包装密封性检测

抽取180个铝箔袋充氮气密封后放置于恒温恒湿箱进行加速实验,设定温度为60℃,保存70天,分别在加速开始前、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70天每次抽取30袋,检测其密封性是否合格,详见附表6。

密封性检测项目及判定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及判定标准

目力测试

包装应完好无损,热合均匀、完整。

打开包装观察,包装内应无异物进入,产品完好。

不变形。

封口强度

封口处应完好无损,且不易剥离。

渗漏试验

包装完全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挤压包装应没有气泡产生。

证明热合完好严密,无漏缝。

6.6包装系统与使用过程的适应性

本品为最终灭菌医疗器械,最终使用条件为非无菌环境,包装应确保在开启时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源对产品造成污染。

抽取十个样品,将双手食指伸向铝箔袋袋口内,两手均匀用力朝相反方向撕裂,检查其撕裂时封口发生变形情况以及是否有分层、碎屑脱落。

7.再验证

质量管理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实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实验结果出具验证报告,修订标准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报验证小组。

验证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

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验证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验证记录是否完整,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实验,

当包材供应商、生产工艺或设备发生改变后,需要进行再验证。

附件1

岗位

培训情况

考核情况

结论

结论评价

评价人

日期

附件2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是否鉴定/正常

附件3

相关文件的确认表

文件名称

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人

检查日期

ISO11607:

2006《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是][否]

年月日

包装岗位操作规程

包装机使用说明书

审核日期

年月日

附表4

编号

染色渗透试验结果一

染色

未染色

染菌渗透试验结果二

染菌

未染菌

操作人

附件5

检测项目

辐照前

辐照后

外观

溶出物

耐压性能

阻隔性能

跌落性能

机械性能

热合强度

生物指示剂结果

有菌落

无菌落

附件6

跌落角度

检查数量

合格数量

一个角

三个边

六个面

加速时间(d)

渗透试验

7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