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798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课件三篇文档格式.docx

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

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

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

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理解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理解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

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

山间平地。

  围剿:

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

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

连续持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这个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

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

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

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

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

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

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

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

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

齐读课题。

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挑粮上山。

)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

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能够让他轻松点。

如果朱德不挑粮,能够更加专心研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

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

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

而且路很窄。

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

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

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

“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

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课文里的一个“找”字,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一定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

  四、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

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朋友:

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

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8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能够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

“未”字加一撇变成“朱”;

“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

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1)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

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

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

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

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篇二】

  一、教学要求:

  1.理解13个生字。

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

出产、扁担。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理解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理解“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

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

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

理解“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能够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理解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

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

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理解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准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

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

(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

(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

(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相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