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练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练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练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
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像。
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宿鸟”应上“黄昏”。
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
“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
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楚汉两城①
【元】王冕②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
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
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注释】:
①楚汉两城:
是项羽和刘邦历久对峙之地,在今河南荥泽县西南的广武山。
东广武城为楚王所筑,西广武城为汉王所筑。
②王冕:
元末诗人、画家,浙江绍兴人,终生未仕。
本诗作于诗人北上游历途中。
(1)请自选两个角度来赏析这首律诗的颔联。
(1)参考:
可从下面角度中任选两个。
①炼字:
“酣”和“老”。
“酣”,有浓、熟之意。
秋天,叶子本来就已经红了,而落日的映照使得叶子的红色更浓、更深了。
“老”,也是活用为使动,白杨本来是以高大挺拔著称,可在秋风中却显得无力、苍老了许多。
两个形容词的使用极为精妙、生动。
②修辞:
拟人(写对仗工整也可给分)。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落日”“秋风”“红叶”“白杨”都具有了人的情态、精神,似乎在陪着诗人一起难过、悲伤。
③表达技巧:
演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荒台、古墓、落日、秋风、红叶与白杨共同组成了出一幅秋日晚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萧瑟沧桑的氛围。
烘托作者抚今追昔、怀古吊今感慨。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哪些人的哪些情怀请简要分析。
(2)面对这旧时干戈遍地,今日荒凉萧瑟的古战场,战败的项王和取胜的汉王都被雨打风吹去,只留下两座空城相倚,不论是那些志在建功立业的有为者,还是无意功名的无事者都会生出岁月无情、功名成土的感慨和凄凉;
作者心潮起伏,升起了对远在东南的故乡的思念,却只看到了萧萧的芦苇和黄浊的河水。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请简要赏析“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中“眠”“戏”两个字的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眠”描写了野鹿在山草上悠闲卧睡的神态,“戏”描写了猿猴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两个字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描写山家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的闲适之情。
(2)“云霞,我爱山无价”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山人的特点,写云山“也爱”,实则是说自己喜爱这种自然景色,喜爱这种归隐生活。
4.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
①朱敦儒:
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1)前首唐诗一、三联写景,由近及远,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江水落潮,波动的月影,再遥望寥廓的星空,三两个星星在瓜洲城上空闪烁。
侧重以动写静。
后首宋词前半部分写景,从城楼写起,再写天边夕阳如血,从天际而来的大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侧重动静结合。
(2)前首唐诗通过静谧的夜景,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的羁旅之愁,后首宋词通过涌动的夕阳衰景和凄清的秋意,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思。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
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
指乐器。
(1)“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作者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画面:
描绘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
作用:
①衬托了作者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
②承上启下,诗歌前四句慨叹自己功名未立,使作者自然想起边塞军营之景;
五、六两句是对边塞军营画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戎马生涯的怀念和向往;
这又引出七、八句中作者壮志满怀、渴望被任用的迫切心情。
(2)作者过去的形象特点:
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
作者现在的形象特点:
漂泊边城,形容憔悴,壮志未酬。
作者早年,姓名被君王记住,足见其受君王赏识、器重。
作者说自己如今“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
如今,作者作客边城,漂泊憔悴,白发新生,壮志未酬。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用怎样的手法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
(1)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也有人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
(2)①喜爱之情:
五月里石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
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②怀才不遇之情:
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
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才俊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与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1)分析时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抓住“照眼明”三字进行分析。
(2)一定要从诗歌内容出发,从诗作本身进行论证,自圆其说。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
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
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它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委婉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两字更是有力地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题。
疏影·
苔枝缀玉①
姜 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②。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③。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①〔苔枝缀玉〕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
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②〔“犹记”句〕写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的故事。
③〔“莫似”句〕《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
(1)上阕最后两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哪篇作品中的诗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不着一个“梅”字,却多处言梅,手法多样,请加以分析。
(6分)
(3)下阕中作者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加以概括。
(3分)
答案:
.
(1)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环佩空归夜月魂”诗句。
(2分)
(2)起句用比喻手法写梅花之貌;
(2分)“无言自倚修竹”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孤高的形象;
(2分)最后借用典故,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突出其“幽独”的气质。
(2分) (3)对美好之事的追念——想要留住美好事物的愿望——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叹、无可奈何。
(每点1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咸阳怀古
刘沧
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
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
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