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85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磨应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磨体装载量:

38.5t;

烘干仓填充率:

0.2;

粉磨仓1填充率:

0.27;

粉磨仓2填充率:

0.26;

钢球容重:

4.5~4.6t/m3;

物料容重:

0.9t/m3;

主电机功率:

560kW;

磨机转速:

18.5r/min。

本报告研究了煤磨在12个时钟旋转点处的人孔应力,得出的结论如下:

1、大齿圈分度圆上的切向力为129924.0814N,径向力为47288.498N。

进料端轴瓦的支反力为911662.4N;

出料端轴瓦的支反力为1143339.25N;

2、筒体上最大静应力在三仓人孔边缘上,屈服安全系数为6.45;

3、人孔上的最小疲劳安全系数为2.61

根据最小安全系数为2.61,可以判定该煤磨的机构设计是合理的。

1.有限元模型

根据图纸提供的数据,一仓衬板质量为2898Kg;

大齿圈质量为9311.8Kg。

衬板的重量以载荷的形式分别加到各仓的筒壁上。

煤磨的筒体部分、磨头部分、隔仓板部分和齿轮部分网格划分为壳单元;

中空轴和轴瓦之间以接触方式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0.3;

筒体和中空轴的的材料弹性模量设为196E9,密度设为7850Kg/m3。

根据电机额定功率(560KW)和筒体转速(18.5RPM)计算得到的齿轮圆周力为129924.0814N,齿轮径向力为47288.498N,齿轮圆周力和径向力施加的方式如图4。

图1~图3是煤磨有限元模型。

图1煤磨整体有限元模型

图2人孔1在12h位置

图3煤磨内部具体结构模型

图4载荷示意图

 

2.结果分析

2.1人孔应力分析

2.1.1人孔等效应力

人孔1最大等效应力产生在人孔位于4h位置,最大等效应力为33.9MPa,见云图4;

人孔2大等效应力产生在人孔位于6h位置,最大等效应力为26.5MPa,见云图5;

人孔3等效应力产生在人孔位于7h位置,最大等效应力为38.7MPa,见云图6。

根据屈服应力250Mpa,计算安全系数为(250Mpa)/(38.7Mpa)=6.45。

图5人孔1等效应力云图

图6人孔2等效应力云图

图7人孔3等效应力云图

2.1.2人孔疲劳应力分析

人孔处的最大疲劳应力产生在人孔1内表面的边缘上,为34.9-(-28.4)=63.3Mpa;

最大主应力产生在人孔1位于4h位置,最小主应力产生在人孔1位于7h位置,见图7~图8。

根据AISC标准,人孔1的安全系数:

f=165(Mpa)/(63.3Mpa)=2.61。

图8人孔1最大主应力

图9人孔1最小主应力

人孔2最大疲劳应力为27.2-(-15.2)=42.4Mpa;

最大主应力产生在人孔2位于6h位置,最小主应力产生在人孔2位于10h位置。

见图9~图10。

根据AISC标准,人孔2的安全系数:

f=165(Mpa)/(42.4Mpa)=3.89。

图10人孔2最大主应力

图11人孔2最小主应力

人孔3最大疲劳应力为39.7-(10.7)=50.4Mpa。

最大主应力产生在人孔3位于7h位置,最小主应力产生在人孔3位于4h位置。

见图11~图12。

根据AISC标准,人孔3的安全系数:

f=(165Mpa)/(50.4Mpa)=3.27。

图12人孔3最大主应力

图13人孔3最小主应力

2.2中空轴的应力分析

2.2.1中空轴的等效应力分析

图14~图15为两端中空轴的应力云图。

进料端中空轴的最大等效应力(VonMisesStress)为8.7Mpa;

出料端中空轴最大等效应力为14.6Mpa,材料的屈服极限为250Mpa,有此判定,中空轴是非常安全的。

图14进料端中空轴应力云图

图15出料端中空轴应力云图

2.2.2中空轴的疲劳应力分析

进料中空轴的最大疲劳应力产生在中空轴外表面的上过度处,为14.4-(-4.55)=19.95Mpa;

最大主应力产生在进料中空轴位于4h位置,最小主应力产生在进料中空轴位于8h位置,见图16~图17。

根据AISC标准,进料中空轴的安全系数:

f=165(Mpa)/(19.95Mpa)=8.26。

图16进料中空轴最大主应力云图

图17进料中空轴最小主应力云图

出料中空轴的最大疲劳应力产生在中空轴外表面的过度处,为21.4-(-12.1)=33.5Mpa;

最大主应力产生在出料中空轴位于4h位置,最小主应力产生在出料中空轴位于8h位置,见图18~图19。

根据AISC标准,出料中空轴的安全系数:

f=165(Mpa)/(33.5Mpa)=4.92。

图18出料中空轴最大主应力云图

图19出料中空轴最小主应力云图

3.应力及接触面分析

轴瓦最大应力为9.2Mpa,产生在出料端轴瓦上;

与轴瓦相接触的轴面最大应力为10.1Mpa,产生在出料端中空轴接触面上。

见图16~图17。

图20轴瓦应力云图

图21接触面的接触总压力

4.结论

1、进料端支反力为911662.4N;

出料端支反力为1143339.25N。

物料和研磨体的质量为38.5X1.14=43.89t;

2、人孔1的疲劳应力幅值为63.3Mpa,安全系数为2.61;

人孔2的疲劳应力幅值为42.4Mpa,安全系数为3.89;

人孔3的疲劳应力幅值为50.4Mpa,安全系数为3.27。

由此判断,人孔的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中空轴最大疲劳应力为33.5Mpa,安全系数为4.92,中空轴设计满足要求。

4、轴瓦上的最大等效应力为9.2Mpa,中空轴上接触面的最大接触总压力为10.1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