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66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肝胆病证Word文件下载.docx

治法:

清热化湿,佐以解表。

例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消露消毒丹。

2热重于湿

初起目白晴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疸较重,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数或滑数。

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茵陈蒿汤。

3湿重于热

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身困,嗜卧乏力,胸腔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粘不渴,小便不利,便稀不爽,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或滑。

除湿化浊,泄热除黄。

茵陈四苓汤。

4胆腑郁热

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

伴有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或大便灰白,舌红苔厚而干,脉弦数或滑数。

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大柴胡汤。

5疫毒发黄(急黄)

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

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少便结,脘腹满胀疼痛,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衄血尿血,皮下发斑,或有腹水,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扪之干,脉弦数或洪大。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千金犀角散合大柴胡汤。

阴黄

1寒湿证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茵陈术附汤。

2脾虚证

多见于黄疸久郁者。

症见身目发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

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小建中汤或六君子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可酌情服用消炎利胆片、大黄虫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2中药针剂

2.1茵栀黄注射液3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醒脑静20ml或清开灵注射液40~80ml,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阳黄证。

3针灸疗法

可取胆俞、太冲、合谷、期门、阳陵泉、内庭、大肠俞等穴位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黄疸消退,其它症状消失,相关实验室指标正常。

2好转:

黄疸及其它症状减轻,相关实验室指标好转。

3未愈:

黄疸不退或加深,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第二节胁痛

胁痛是因肝气郁结所致的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以及肋间神经痛等疾病以胁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疼痛性质可表现为刺痛、胀痛、隐痛、闷痛或窜痛。

3反复发作的病史。

4血常规、肝功能、胆囊造影、B超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应注意与胸痛、胃痛、黄疸、鼓胀、肝癌等病证相鉴别。

1肝气郁结

两侧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背,且情志刺激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伴有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血府逐瘀汤。

3湿热蕴结

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或滑。

清肝利胆,理气通络。

龙胆泻肝汤。

4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一贯煎。

可酌情选用逍遥丸、左金丸、大黄虫丸、鸡骨草丸等治疗。

2.1茵栀黄注射液3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适用于湿热者。

2.2丹参注射液16~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适用于血瘀证。

可取肝俞、内关、胆俞、期门、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治疗。

胁痛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胁痛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好转。

胁痛不减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第三节胆胀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胆胀为肝胆系病证中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相似,临床见有以右胁痛胀,反复发作为主症的疾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以右胁胀痛,脘腹胀满,善太息,口苦恶心,嗳气为主症。

2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有诱因,如饱餐油腻、恼怒、劳累等。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3实验室检查如十二指肠引流、B超检查、腹部X线平片、CT等有助诊断。

4应注意与胁痛、胃痛、真心痛等病证相鉴别。

1肝胆气郁

右胁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遇怒加重,胸闷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脉弦大。

疏肝利胆,理气解郁。

2气滞血瘀

右胁部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利胆通络,活血化瘀。

四逆散合失笑散。

3胆腑郁热

右胁部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清泻肝胆之火,解郁止痛。

清胆汤。

4肝胆湿热

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5阴虚郁滞

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6阳虚郁滞

右胁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满,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疲气短,乏力倦怠,舌淡苔白腻,脉弦弱无力。

温阳益气,调肝利胆。

理中汤加味。

1.1属肝胆气滞者,可配合口服消石散,每次1丸,每日2次。

1.2属肝胆湿热者,可配合口服利胆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2.1肝胆湿热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3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气滞血瘀者,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3可酌情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伴有疼痛剧烈、呕吐、发热者可配合使用针刺,取穴:

胆俞、中脘、足三里或胆囊穴、阳陵泉、内关、合谷等,可选用2~4个穴位,深刺,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

4耳压疗法

取耳穴肝胆角、消化道角、颞角、耳连根点数穴,用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压迫,3天换1次,6次为1疗程,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20分钟,有排石止痛之功效。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有关各项指标正常。

症状缓解,实验室有关检查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仍有轻度体征者。

3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实验室有关指标仍异常。

第四节鼓胀

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并发腹水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

2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

3常伴乏力,纳呆,尿少,浮肿,出血倾向等。

可见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

4血浆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5腹部B超或CT检查,可见腹腔内大量积液,肝脏缩小,脾脏增大及门脉增宽。

X线食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腹水检查符合漏出液。

6本病应与水肿、积证、痞满等病证相鉴别。

1气滞湿阻

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胀,嗳气后稍减,或下肢微肿,舌苔白腻,脉弦。

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寒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滑,脉沉缓。

温阳散寒,化湿醒脾。

实脾饮。

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数。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4肝脾血瘀

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调营饮。

5脾肾阳虚

腹大胀满,面色苍黄,胸闷纳呆,便溏,畏寒肢冷,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滑腻,脉沉弱。

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6肝肾阴虚

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滞,小便短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齿鼻时或衄血,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7鼓胀出血

腹部胀满,胃脘不适,轻者伴见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8鼓胀神昏

神志昏迷为鼓胀晚期恶候。

症见高热烦躁,寻衣摸床,怒目狂叫,口臭便秘,溲赤尿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可酌情选用大黄*虫丸、安宫牛黄丸、云南白药、木香顺气丸等药治疗。

2.1醒脑静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适用于鼓胀神昏证。

2.2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