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65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操作系统第1套文档格式.docx

6.A【解析】可再入程序是由可重入代码组成的程序,可以被安全的并行执行,当该程序正在运行时,可以再次载入内存并执行它。

具有如下特点:

它是纯代码的,即在执行过程中不可修改;

调用它的进程应该提供数据区。

因此选A选项。

7.D【解析】若进程推进的顺序不当,或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当)则有进程全部阻塞,因而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最少可以是0个,所以选D选项。

8.A【解析】挂起是指:

把一个进程从内存转到外存。

机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对内存中的程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中有的进程被暂时调离出内存,当条件允许的时候,会被操作系统再次调回内存,重新进入等待被执行的状态即就绪态,所以最佳方法是挂起该进程,选A选项。

9.D【解析】函数fork()的作用是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

但是被创建的子进程的起始执行指令地址却是从原进程代码的所执行fork()函数之后开始执行的。

如若标记上述代码的第1个fork()为f1,第2个fork()为f2,第3个fork()为f3则父进程调用f1产生的子进程代码与父进程一样但起始执行指令地却是从f2开始执行的。

按此方法计算则打印行数为1+f1+f2+f3+1行,f1执行后打印行数为f2+f3+1行,f2执行后打印行数为f3+1行,f3执行后打印行数为1行。

合计9行。

所以选D选项。

10.D【解析】分析线程th_f的代码可知:

代码只有一个printf()函数调用语句,没出错的指令,排除A,没有等待其他线程的指令,排除B,没有调用阻塞原语的指令,排除C,只有一个printf函数调用语句,所以线程会执行完指令后退出。

11.A【解析】首先打印机与读数据进程无关,排除B,本题三个进程之间协同工作是通过互斥访问临界资源而进行的,所以选A选项。

12.C【解析】进入临界区前的进入区对信号量执行P原语操作,离开临界区的退出区对信号量执行V原语操作。

13.C【解析】共享内存即共享缓冲区方式进行通信,缓冲区数目不为1时可同步或异步;

消息机制是指进程间通过相互发送消息进行通信,可同步或异步;

套接字是一组进程间交换数据的协议,可以是异步或同步;

管道通信,是一方进程发送另一方只能接收,此方式只为同步。

14.A【解析】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地址。

对每个程序来说,这种地址变换只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在程序运行期间不再进行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

这种变换是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的。

通常采用一个重定位寄存器,其中放有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在内存空间中的起始地址,而地址空间中的代码在装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所以选A选项。

15.D【解析】理想页面置换算法(OPT)也叫最佳页面置换算法,从主存中移出永远不再需要的页面;

如无这样的页面存在,则选择最长时间不需要访问的页面。

于所选择的被淘汰页面将是以后永不使用的,或者是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这样可以保证获得最低的缺页率。

因此选D选项。

16.C【解析】地址用24位二进制表示,页内地址占11位,则最多可分为13位为页面地址,2的13次方为8192,最多为8192个页面,所以选C。

17.C【解析】守护进程总是活跃的,一般是后台运行,守护进程一般是由系统在开机时通过脚本自动激活启动或超级管理用户来启动,所以选C选项。

18.C【解析】矩阵按行存放,分析代码了解到存放方式与访问方式相同,也是按行访问的。

因此可把矩阵按页大小分为100页,每页300个元素,分析当访问第1个元素(第1页第1个元素),第301个元素(第2页第1个元素),第601个元素(第3页第1个元素)……时会发生缺页于是得知共缺页100次,所以选C选项。

19.D【解析】若系统采用的最佳适配算法则应该是第1次分配使用地址为135K的空间,然后在地址为155K处剩余5K空间,第2次分配使用的是地址为100K的空间,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A;

若系统采用最差适配算法则首先是从地址为20K处开始分配最大的一块空间,然后在40K处剩余10K空间,第2次分配则从地址135K处再次分配5K,剩余20K空间,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B;

若系统采用首次适配算法则第1次从地址为20K处分配20K,然后地址为40K处剩余10K,第2次分配则从地址40K处分配5K,地址为45K处剩余5K,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C;

若系统采用下次适配算法,则假设上次是分配后的下个地址为135K处,现接该分配第1次分配20K,在地址155K处剩余5K,第2次分配又接此处分配5K,最后分配结果与上表一致,选D选项。

20.A【解析】顺序结构文件的分配方式是:

创建文件时,分配一组连续的块;

FAT中每个文件只要一项,说明起始块和文件的长度。

缺点是不利于文件的插入和删除,反复增删之后会出现碎片问题。

21.A【解析】C、D项容易理解,是正确的;

由于系统采用树形目录结构,所以不同用户登录系统工作时,默认是以当前用户名文件夹为主工作目录的,并且由于目录是多层次的,可以方便设置当前工作目录,特殊情况还可以通过设置环境变量等方式更改当前工作目录等。

22.C【解析】访问磁盘时间分为三部分:

寻道时间Ts,旋转延时时间Tr和传输时间Tt,其中寻道时间和旋转延时时间占大头,最短是数据传输时间。

因此选C选项。

23.C【解析】短寻道优先调度算法是指:

该算法选择这样的进程,其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的磁道距离最近,以使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

于是离155最近磁道号是170于是先选170访问,再次是180,……。

24.C【解析】物理块大小为1KB,物理块号用64位表示,则每个块号大小为8个字节,那么1个物理块里最多可以放128个块号。

于是一级索引表里最多有128个块,二级索引表里最多有1282个块,三级索引表里最多有个1283块,再加上主索引表里的10个块,所以选C选项。

25.B【解析】设目录文件所占用的盘块数为N,则查找一个目录文件的某一个文件控制块的平均访盘次数是(N+1)/2次,本题目录文件所占盘块数为:

128/(512/64)=16,代N=16入上式计算结果为8.5,所以选B选项。

26.A【解析】设备管理主要任务有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三大功能,通过协调技术避免设备冲突属于设备分配功能。

27.D【解析】通道是指:

一个独立于CPU的专门I/O控制的处理机,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它有自己的通道命令,可由CPU执行相应指令来启动通道,并在操作结束时向CPU发出中断信号。

28.A【解析】内存分配回收以后可以重复使用所以是可重用资源;

内存在读操作时内存可以为多个进程所同时共享,属于共享资源,而在写操作时只能是互斥访问,属于临界资源,不能一概而论。

29.D【解析】死锁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是对于死锁发生前的措施,而死锁解除是发生后的措施。

死锁解除的主要方法有:

1资源剥夺法;

2撤销进程法;

3进程回退法。

题意属于第2种方法。

30.A【解析】若加上<

P3,r1>

则有:

<

r1,P2>

,<

P2,r3>

r3,P3>

这是一个环路等待,r1与r3只有一个资源实例,P2与P3进程满足请求与保持条件并且所获得资源又不可被剥夺,这是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都满足了,发生死锁。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中断是指由CPU以外的事件引起的中断,如I/O中断,时钟中断,控制台中断等;

异常是指来自CPU的内部事件或程序执行中的事件引起的过程,如硬件故障中断等。

用户程序执行了特权指令可能会引发中断,转入中断处理,但不属于中断事件,而是程序主动请求陷入的中断,称“陷入”(trap)。

所以选ABCD项。

2.ABC【解析】线程描述表记录:

线程ID、指令地址寄存器、处理器寄存器,硬件设备寄存器,栈现场状态等少量线程私有信息。

D、E项应该是父进程里各线程共享的信息不在线程描述表记录。

所以选ABC项。

3.DE【解析】A,B、C选项为批处理系统调度算法的设计目标,交互式系统中主机与多客户交互,要求响应时间快,各用户体验均衡的性能等。

所以选DE项。

4.ABCD【解析】Peterson算法是一个实现互斥锁的并发程序设计算法。

(读和写在一条指令内完成)在许多计算机中都提供了专门的硬件指令Test-and-Set,简称TS,用于实现互斥访问临界资源。

Swap或Exchange指令是寄存器和存储内容交换的指令,可用于信号量操作,实现系统任务之间的同步或互斥。

信号量机制是实现进程互斥的重要方法。

分派器(Dispatcher)是分派器(Dispatcher)实时系统调度策略之一,而非进程互斥方法。

5.ACE【解析】页式管理的地址变换过程是通过页表查出相应的页面号之后,由页面号与页内相对地址相加而得到实际物理地址。

过程中要访问存储页面空闲区表,页表,位图。

因此选ACE项。

6.ABCD【解析】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可能导致Belady现象;

调度页面时间是指入外存调入内存的时间,一般外存读取时间相较CPU执行指令(程序运行)时间而言是较长的;

工作集是指在某段时间间隔内(t-w),进程要访问的页面集合,△(w-t)称为工作集窗口尺寸,工作集是工作集窗口尺寸w的函数;

通常情况下操作系统应为每个进程提供与工作集大小相等的物理页面数。

7.BCE【解析】按存放时限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三类。

所以选BCE项。

8.ABCDE【解析】x、y、z分别是0-7的数字,x表示属主,y表示同用户组,z表示其用户,对该文件的存取权限(本题x、y、z分别是7、3、6)。

x、y、z的取值公式均为:

a*4+b*2+c。

若其中,a=1分别表示可读,a=0表示不可读;

b=1分别表示可写,b=0表示不可写;

c=1分别表示可执行,c=0表示不可执行。

本题中,7表示属主的权限:

由7=a*4+b*2+c知a,b,c都为1,表示属主可读、可写、可执行;

3表示同用户组的权限:

由3=a*4+b*2+c知a为0,b和c为1,表示同用户组不可读、可写、可执行;

6表示其他用户的权限:

由6=a*4+b*2+c知a和b为1,c为0,表示其用户可读、可写、不可执行。

所以选ABCDE项。

9.ABCD【解析】在进行设备分配时,通常要借助于一些用于记录系统中有关设备、控制器和通道的信息。

基本的表格有:

系统设备表(SDT)、设备控制表(DCT)、控制器控制表(COCT)、通道控制表(CHCT)。

因此选ABCD项。

10.ABCD【解析】若按E项顺序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