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587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U操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穿刺抽液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

包裹性积液穿刺部位应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定位。

  3、气胸抽气,一般取半卧位,穿刺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

  4、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局部麻醉应浸润至胸膜。

  5、进针应沿下一肋骨之上缘缓慢刺入,与穿刺针相连的乳胶管应先以止血钳夹住。

当穿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然后连接注射器,放开乳胶管上的止血钳,即可抽液或抽气(抽气时亦可在证实抽出胸腔积气时连接人工气胸器,行连续抽气)。

  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按压1~3nin,并胶布固定。

嘱患者卧床休息。

  7、危重伤病员穿刺时,一般取平卧位,不宜为穿刺而过于移动体位。

  (三)注意事项

  1、穿刺抽液量以诊断为目的者,一般为50~100ml;

以减压为目的时,第一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间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2、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可待因。

术中若出现连续咳嗽或胸闷、眼花、出冷汗等虚脱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3、液、气胸胸腔穿刺后,应继续临床观察,可能数小时或一二天后,胸腔液、气体又增多,必要时可重复穿刺。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

  

(一)适应证

  1、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2、气胸压迫呼吸者(一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

  

(二)手术器材

  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消毒大头(蕈状)导尿管或直径8~10mm的前端多孔硅胶管、消毒水封瓶一套。

  穿刺闭式引流时需直径4mm、长30cm以上的前端多孔硅胶管、直径5mm以上的穿刺套管针、水封瓶等,消毒备用。

  (三)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方法

  1、术前先做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如用利多卡因,可免作皮试),并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lg。

  2、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

积液(或积血)引流选腋中线第6~7肋间进针,气胸引流选锁骨中线第2~3肋间。

术野皮肤以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术者戴灭菌手套。

  3、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各层,直至胸膜;

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2cm,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

见有液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

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5cm,以中号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

纱布外再以长胶布环绕引流管后粘贴于胸壁。

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消毒长橡皮管至水封瓶,并用胶布将接水封瓶的橡皮管固定于床面上。

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4、注意事项

  

(1)如系大量积血(或积液),初放引流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防病人突然休克或虚脱,必要时间断施放,以免突发危险。

  

(2)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不使其受压或扭曲。

  (3)每日帮助患者适当变动体位,或鼓励病人作深呼吸,使之达到充分引流。

  (4)记录每天引流量(伤后早期每小时引流量)及其性状变化,并酌情X线透视或摄片复查。

  (5)更换消毒水封瓶时,应先临时阻断引流管,待更换完毕后再重新放开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被胸腔负压吸入。

  (6)如发现引流液性状有改变,为排除继发感染,可作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拔引流管时,应先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拆除固定缝线,以血管钳夹住近胸壁处的引流管,用12~16层纱布及2层凡士林纱布(含凡士林稍多为佳)覆盖引流口处,术者一手按住纱布,另一手握住引流管,迅速将其拔除。

并用面积超过纱布的大块胶布,将引流口处的纱布完全封贴在胸壁上,48~72h后可更换敷料。

  (四)套管针胸腔穿刺引流术的方法

  穿刺闭式引流主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或胸腔积液。

  1、咳嗽较频者,施术前需口服可待因0.03~0.06g,以免操作时突然剧烈咳嗽,影响操作或针尖刺伤肺部。

  2、穿刺部位同胸腔闭式引流术入口处。

  3、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常规局部麻醉直至胸膜层。

  4、入针处皮肤先用尖刀做一0.5cm的小切口,直至皮下;

用套管针自皮肤切口徐徐刺入,直达胸腔;

拔除针芯,迅速置入前端多孔的硅胶管,退出套管;

硅胶管连接水封瓶;

针孔处以中号丝线缝合一针,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上。

若需记录抽气量时,需将引流管连接人工气胸器,可记录抽气量,并观测胸腔压力的改变。

  5、注意事项

  

(1)整个操作应该严格无菌程序,以防止继发感染,穿刺引流处应以无菌纱布覆盖。

  

(2)严格执行引流管“双固定”的要求,用胶布将接水封瓶的胶管固定在床面上。

  (3)其他注意事项同胸腔闭式引流术。

 

腹腔穿刺术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腹水,行试验性穿刺抽液检查积液的性质以协助明确病因;

2、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利尿剂无效者,可用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3、腹腔内给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禁忌症

1、有肝昏迷先兆者;

2、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

3、包虫病;

4、巨大卵巢肿瘤。

  (三)方法

  1、穿刺前先让病人排尿,以免穿刺时刺入膀胱。

病人可取平卧位、半坐卧位、侧卧位。

  2、穿刺点以叩诊呈浊音为准则,一般选择在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点中外1/3相交点。

卧位病人在脐的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叉处。

坐位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偏左或右1-1.5cm为穿刺点。

  3、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局部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作浸润麻醉。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腹壁,待感到针感消失时,表示腹膜壁层已穿过,即可回抽,抽取腹水送检。

如需大量放液,则接上60ml注射器反复抽取。

  5、操作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稍压迫后用胶布固定。

注意大量放液后,需束以腹带加压。

  

1、放腹水时若引流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动体位。

必须控制放液量及速度,不可过快、过多,一般一次不超过3000ml,并注意放腹水时逐渐收紧腹带,以防腹压骤降。

  2、穿刺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并密切观察病人呼吸、脉搏及面色,有特殊不适应停止操作,对症处理。

  3、腹水为血性者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

4.腹穿放液术后,针孔有腹水渗漏者,可涂火棉胶封闭。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至少12小时。

腰椎穿刺术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变应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手术后等取脑脊液检查;

  2、脊髓病变取脑脊液检查及动力学试验;

3、神经系统的特殊造影,如椎管造影、气脑造影等;

4、椎管内注射治疗性药物和减压引流治疗。

1、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已有早期脑疝迹象者;

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尤其是肿瘤者;

2、穿刺点局部皮肤或脊柱有感染者;

3、病情危重处于休克或濒死者;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

  1、病人侧卧于平坦的检查床上,头向前弯,髋部屈曲,两手抱紧膝部,使腰椎后突,椎间隙增宽。

  2、取穿刺点,一般选腰椎3-4间隙(两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交点即第四腰椎的棘突)或选择腰椎2-3或腰椎4-5间隙。

局部作浸润麻醉。

  4、术者左手指紧按住两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体垂直于脊背平面,慢慢刺入当感到阻力突然降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

  5、操作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稍压迫后用胶布固定嘱病人去枕平卧至少4-6小时。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增高者必须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穿刺过程中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骨髓穿刺术

  1、血液系统疾病如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疾病(如骨髓转移瘤、脾功能亢进、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寄生虫学检查如黑热病、疟疾的病原检查;

3、细菌学检查,骨髓培养对伤寒及其他败血症较血培养更易获得阳性结果。

1、有严重出血倾向尤其是血友病患者;

2、晚期妊娠的孕妇。

  1、选择适宜的体位;

  2、取穿刺点,可选择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约2cm处。

髂骨内侧为盆腔,下方为腹股沟及其大血管、髂关节。

另可选择髂后上棘穿刺点、胸骨穿刺点及胫骨穿刺点。

局部用2%利多卡因作逐层麻醉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1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阻力消失时,且穿刺针已能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

  5、拔出针芯,接上干燥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髓腔内,当抽吸时病人感到有一阵尖锐的疼痛,随即便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液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如作骨髓液培养需再抽取1-2ml。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急速涂片作形态学检查。

7、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固定。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