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6517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的学习活动和老师的指导,正确看待金钱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五、重难点:

(一)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二)外汇与汇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自我介绍)因为缘分我们相聚这里,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成为你们的政治老师。

我们高考政治主要是四本必修加上少量选修内容,我们学习以四本必修为主,后期会为大家整理选修里的常考知识点,大家不要担心。

好,首先请大家拿出来经济生活这一本书。

经济生活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础背景和舞台。

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来概括:

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即基本逻辑线索:

生产什么(生活的体验,消费者)怎样生产(生活的创造)为谁生产(生活的规划,管理者)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生活的舞台,建设者)

下面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第一单元第一节神奇的货币。

(播放第一张PPT)相信大家对这些图片不陌生吧?

出门消费,大家说是不是也喜欢说这几句话?

老板,可以支付宝转账吗?

可以微信转账吗?

可以刷卡吗......等等,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实在是太fashion太了不起了!

手机在手,世界我有!

不带钱根本影响不了我们美妙的生活。

但是最初的人们用什么买东西呢?

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神奇的货币,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二)新课教学

1.商品

(播放PPT)请大家看这几张图片,猜猜这是哪些地方呢?

放假了同学们是不是都爱去这些地方呢?

逛街购物,买买买,买的是什么呢?

商品。

好,那么商品究竟为何物?

怎么区分呢?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两个因素:

交换和劳动产品。

那某一位朋友亲手为你织的围巾是不是商品呢?

判断圣诞玩具是不是商品。

(播放PPT)了解了商品的含义,我们简要看一下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

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没有使用价值,那一定没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海边的贝壳,路边生长的花朵,如果没有付诸人类劳动,就没有价值,但是贝壳与花朵的使用价值是存在的)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劳动产品,也不一定用于交换

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属于不用的所有者,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那么介绍完了商品,接下来我们来认识货币。

2.货币

(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很多。

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最初的商品交换形式:

物物交换。

举例:

小王家有羊,小李家有斧头,小王想用斧头砍柴,正好小李想吃羊肉,一头羊=一把斧头,就是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形式物物交换,到了第二个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一头羊不仅可以换斧头,还可以换大米、换布匹、换盐......

(播放PPT)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劳动产品,因此交换规模不断扩大,物物交换的弊端不断显现。

大家请看到这则故事,要使得商品交换成功,美国人必须首先用针换纱布,用纱布换象牙,拿着象牙去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

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就像现在找对象一样难,但是找对象一生找一个就好了,交换商品需要无数次啊。

(播放PPT)如果此时能够出现一种商品交换的媒介,用它可以交换到任何商品,那么商品交换就变得清晰简单了,而我们希望的这种媒介就是一般等价物:

人们普乐意接受的商品充当交换媒介,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例如:

商代的贝壳、古希腊的牛等等。

(播放PPT)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之后,商品的交换就简单多了,人们用手中的一般等价物或者交换得来的一般等价物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获得它的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当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标志着货币的出现(贵金属一般指金银)。

我们分析了货币的产生过程,那么究竟货币的概念是什么呢?

(播放PPT)我们知道货币是从商品一步一步,经过一般等价物,然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为标志产生的,所以说货币是商品,它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一般等价物,这样很容易得出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此也可以得到我们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大家看一下在高考政治里关于货币的本质是怎么考的呢?

货币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货币究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职能

(播放PPT)首先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这辆现代汽车,厂家报价142.15-229.80万元,笔记本电脑19888、5499元,大家在超市、商店也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商品标价,这就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价值尺度。

商品的价值尺度就是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不同的价值用不同的价格表示,价格就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价格的计量单位有很多,比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等等。

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此时的货币是观念上的货币,并不是现实中的货币。

(播放PPT)我们到商场购买商品的时候总是现金交易或者用信用卡支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才能完成商品的购买,这就是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这个时候的货币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不同的,它是现实中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时的商品交换可以用这个公式表示:

商品—货币—商品。

(播放PPT)讨论: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2.如果你是商品的生产者,你怎么办?

答: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最终目的是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就是卖出自己的商品换得货币。

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多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所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的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播放PPT)除了两项基本职能之外,货币还执行着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对照PPT和教材做一定的了解。

3、纸币

(播放PPT)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画面,剧中的任务拿着碎银和元宝进行交易,但是随着商品交换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货币的贵金属在流通中开始显得不再那么方便。

纸币应运而生,那么纸币相比较金属货币优点在哪?

成本低,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所以现在我们用纸币进行交易,那么纸币又是什么呢?

(播放PPT)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纸币由国家发行,那能否任意发行?

(播放PPT)讲解公式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发行过少则会导致商品积压,销售困难,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

下面我们做一个高考题。

(2016天津,4)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偿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万元与利息5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家通货膨胀率为7%,这意味着

A.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

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通货膨胀为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

通货膨胀的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和民间借贷无关,B不选;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X(1+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十万零7千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十万零五千,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

故答案选D。

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

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

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

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

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

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授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

什么是信用卡?

如何使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两种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

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

(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

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