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6114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Word下载.docx

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

马丁·

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4)直接原因: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

1517年10月,马丁·

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知识点二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宗教思想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

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知识点三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德意志:

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改革主张迅速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3)把《圣经》译成德文,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2.对欧洲: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概念阐释】

1.因信称义:

源自《圣经》,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一条教义,它宣扬:

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就是“因信称义”的思想。

2.新教:

即基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包括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新宗派:

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随后又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更多宗派。

【思维点拨】

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2.马丁·

路德认为,人们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任何人都可以自主理解和判断《圣经》的含义,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3.“因信称义”不等同于“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结构图示】马丁·

主题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

“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

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

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①……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

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

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

路德传记》

史料二 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

“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②,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

1.史料一反映了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

①是说:

很短的时间宗教改革便成为德意志人谈论的主题

2.史料二体现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②马丁·

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提示 理解:

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

条件:

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

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说明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

[史论归纳]

1.必要性

(1)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括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2)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

2.可能性

(1)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

(2)马丁·

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

主题 全面认识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史料一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必因信得生”)①,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史料二 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

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

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盾指向教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史料一体现了马丁·

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

①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是因为虔诚的信仰上帝而得永生。

2.史料二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

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

提示 “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提示 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1)“因信称义”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

1.这幅作品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  )

名称:

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版画]

时间:

1618年5月23日

地点:

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波希米亚

王国首都布拉格

情景:

新教徒们以侵害宗教自由的

罪名将三名帝国官员扔出窗口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

B.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背景下

C.法兰西启蒙运动的高潮阶段

D.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统治时期

解析 据材料中“新教徒”可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B项正确。

答案 B

2.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富

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解析 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掠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

答案 D

3.“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

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

”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  )

A.购买“赎罪券”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C.实现教会的民主化D.虔诚信仰天主教会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教会的“因行称义”,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故B项正确。

4.《圣经》新约中称: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

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

这种“曲解”(  )

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解析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C项正确。

答案 C

5.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

“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

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解析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充分说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影响广泛,选择C。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

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

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

材料二 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

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

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

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判他的功过。

——汉斯《路德传》

(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为什么?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

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再从时代背景、马丁·

路德个人的角度分析理由。

(2)问,观点及原因,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评价,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启示,从马丁·

路德的精神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上帝。

不同意这个观点。

宗教改革是德意志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马丁·

路德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

(2)示例

不同意材料的观点。

路德虽然没有系统、明确地提出他的思想纲领和行动计划,但他的言论已经包含了他的改革主张,他也以实际行动带领和影响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运动中。

同意材料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