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5983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耳机方波响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幅图为使用基音最初的11个奇次谐波与之叠加叠加后的效果,相较之前的效果,这些谐波使得最终波形更好模拟了完美的方波。

当叠加的奇次谐波越多时,方波与理想中的方波就越接近。

在有限带宽的系统中——比如回放14/44格式的CD时高频上限为22khz的DAC——他只能表达有限数量的奇次谐波(其实一切数字系统中信号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离散的,精确到具体数字的;

模拟系统的信息量则都是“无限”的,即连续的——当然这并不代表现实中的模拟设备辨析无穷细微的信息——可能事实恰恰相反,才使人们放弃极难制造的模拟而投奔了廉价又高性能的数字,在本人眼中他们的关系就像理想主义与残酷的现实主义),因此生成的方波更像是第三幅图所示的那样。

这里还有其他两个因素能让方波走样:

相位和基音与其各谐波分量间相对的幅度误差。

在第四幅图中,奇次谐波的相位(时间轴上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间超前与落后的关系)在当信号的频率升高时会变得超前(即高频超前于低频分量)。

在电声器材中所有频率的信号其实都是被延迟一点点的,但高频信号通常在线路中比低频跑得更快些。

“群延迟”这个词即用来描述这种现象。

群延迟使得方波组成中的所有奇次谐波在时间关系上产生相位误差。

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他是如何改变方波的形状以及在其边沿上产生过冲的。

奇次谐波之间幅度上的误差也可以因系统频响的不平直而引起。

上面倒数第二幅图中作者模拟了一个“翻倒的碗状”的频响(低频少点,高频多点)。

在最后一幅图中作者模拟了一个与之完全相反(低频多点高频少点)的情况。

虽然上述观察方波的方法在某些应用中是很合理的,但它假定(组成方波的)这些正弦波是无限连续的,这让大家对于作者在测试耳机时使用的方波类型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举例来讲,第三幅图下面你可以看到一些小的尖峰出现在信号有变化之前。

在现实中它被称之为“预振铃”。

一个模拟系统怎么能知道输入它的信号即将跳变并在之前加了这些振铃呢?

答案显然是它不能(除非闹鬼)!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方波视为一系列阶跃响应来研究更为合适的原因之一。

(注:

振铃这东西就像他的名字:

振荡。

如果理想方波的话变化都应该是“棱角分明”的,棱角,过零点处不该有波动。

当然顶部更不该有。

对于数字视频,振铃会引起图片,图形边缘或者整个图片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块,模糊,有点像“鬼影”一样的失真。

对于音频系统,振铃的表现就是“回声”,设想下你敲一个镲片后,呲呲声不绝于耳。

预振铃就是这种现象发生在信号出现或发生变化之前,至于由振铃引起的信号已经完成瞬间跳变后的回声也是存在的,但人耳未必能分辨。

这纯粹是心理声学中的掩蔽效应引起的:

跳变这种强烈的变化掩蔽了之后相对弱小的振荡。

振铃在数字/模拟系统中的成因不尽相同:

如果数字可能是不合适的滤波器,或者使用诸如傅里叶变换处理的压缩音频,如mp3等由于量化噪声引起;

模拟系统可能是由于传输过程中两端阻抗不匹配,信号回弹叠加产生振荡等。

三言两语说不清,在下于此也知之甚少,因此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观察方波时除了上面说的“振铃”,如果边沿在跳变前出现过冲,习惯上一部分场合也把这个“大尖尖”算作振铃现象的前奏或一部分,你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将来看网上很多师傅的讨论,会经常这样提的。

当然这种情况下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阶跃响应与方波响应:

阶跃响应旨在测试设备如何响应一个瞬间的信号变化。

比如说从0v跳变到1v。

只要方波的波长比我们关注的最低频率还长(想象一个比较长比较慢的信号中可能包含很多变化短促的高频分量,反过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样的方波就可以被视为一系列阶跃响应(本文即是用此响应来充当方波的)。

阶跃响应被广泛应用于电声器材以及各种表征时域性能的电子领域,这些性能指标例如上升时间,过冲(超调量),调节(稳定)时间,以及振铃(现象)。

此外阶跃响应还包含了相位与频响信息。

举例来讲,JohnAtkinson考量扬声器的一个重要特性便是多单元扬声器的相位一致性(他的分析和解释很有意思,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讲解)。

你可以将阶跃响应视为频响的考量:

其边沿跳变的快慢表征了系统的高频上限(对瞬间变化的反应如何)。

而跳变后的持续稳定在一定状态的时间长短则揭示了低频下限(对持续保持状态较长的信号的响应能力)。

对于这个过程中间的每一点,即整个阶跃响应顶端的这一部分,你可以将其与表征系统在四分之一波长正好等于自信号跳变以来的时间所对应的这个频率上的频响情况对等在一起(对发烧友而言,方波的两端即代表器材高低频延伸和响应情况,那中间自然就是三频衔接以及响应情况了)。

还有一种看待此问题的角度,即是于之前我们谈到将基波与奇次谐波叠加的方法类似。

即:

你可以将阶跃响应视为一系列连续且振幅相等的窄带脉冲的振幅响应之集合。

此图解释了阶跃响应可以被部分看作是一系列不同中心频率的窄带脉冲的峰值点扫过整个我们关心的频段(比如你的CD机频响是20-20khz)的集合。

下面那幅图说明了这些不同频率的脉冲倘若有振幅不一致的情况的话,会让最终生成的阶跃响应波形发生扭曲,失真(这幅图实际上大概描述了一个耳机的方波可能是啥样,包含其中的三频信息都是什么样子的,在看下一段之前可以先着重体会一下)。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能说明一切事实。

尽管加在阶跃响应的频率分量上的都是像振铃这样的时域失真或相位信息,于客观测试,最可怕的地方便是倘若你在一个测试中把一个域内能反应到的信息反应的透彻了,在此测试中其他域中的信息就彻底看不到了(例如频响测试,在频域中,你清楚的看到三频均衡特性了,那么这里面,你能看清各频段的在时域中的相位信息么?

亦或同样时域中的包络,也就是沿着时间变化,反应声音忽大忽小“轮廓”的谱线,你能从中看清这个系统对各频段声音的响应么?

)。

你在频响测试看不到时间信息,但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且你可以设法算出来。

你在脉冲响应测试中看不到频响特性,而他依然在那不离不弃。

阶跃与方波响应最碉堡的地方就在于:

你可以获得漂亮的,纵然晦涩,有时难以解读,同时混合了时域和频域信息的结果,但对作者而言,他能呈现出丰富且更易于观察的结果。

下面让我们看两个特殊情况:

30hz和300hz方波下的耳机测试,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测试结果。

解读耳机方波响应:

作者之所以选择30以及300hz的方波,是因为在高频成分在方波中被挤压到了最开始的那一小部分中。

因此,要想看清高频的情况,我们需要选择300hz这种尺度的方波来“放大观察”前面这一小部分。

至于说中频到低频的过渡情况,我们需要把尺度往大拉,选用30hz来观察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300hz方波所包含的信息在30hz方波中差不多只占前10%,但后者更难于观察,因为包含在内的信息(在波形上)全被挤在很小的一个尺度上了。

下面的图解中作者列出几种典型的关于耳机30和300hz方波响应与频响对应的例子。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归纳。

作者仍然列出了一些耳机的实测数据,大概顺序也是像这幅图一样从较为明亮的机型到声音较为温暖的机型。

我们将在下半部分的文章中讨论。

 

简单总结,耳机方波怎么看,他是如何呈现其中包含的高中低频的均衡信息的,看下面一张图就是了,高频时间短所以出现在先,低频在后,能展现的最低频率,不会低过测试用方波本身的频率。

因此要想看清楚中高频的细节,只有换用更高频率的方波,把横向上的标尺刻度放大。

方波也能包含相位信息,但相当的不直观。

不过频响,单位脉冲响应,方波等曲线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即你找个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小弟弟来给他其中任一条曲线,他给你算出其他的。

多一句嘴,我相信还是有人追求声音平直的(起码我就有此追求,但我拒绝所谓的“低价素质机”“假解析冷硬糙”),起码HD800在宣传上,也是意在展现其宽广而均衡的频响。

但这是否真意味着频响上绝对的平直呢?

首先我们人耳对于各频段的响应也是不同的,请自行搜索“等响度曲线”等资料(耳机的频响测试,其横轴即频率的刻度本来也不是均匀,不知道是否还有人没发现这个事实)。

这属于“听觉上的平直和物理上的平直是否定价”的问题。

而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还要留下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别问我,我也不知道答案),各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中衰减速度都不大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就更为复杂了(除非你绕过同样是机械系统的耳朵直接把信息给神经),倘若都追求直线式的响应,那么声音传到你耳朵里,即便是从物理的角度讲,他还是一条直线么?

因此,肯定或否定直线式频响的朋友们,对“平直”的理解,你们觉得自己有谁对了或是错了?

几个耳机的方波测试结果展示(大体从比较亮的到比较暖的声音,图中30hz方波在上,300hz在下):

先锋PioneerSE-A1000

此耳机为作者见过最烂机。

骤降的30hz方波说明低频极为匮乏,波形明显下冲过零点说明低频溃散;

300hz方波上整体的倾斜说明声音很薄,高频相对中频明显突出,最开始过强的上冲和随之而来的明显振荡让音质听起来相当刺耳。

作者甚至不曾记得自己听过这货……即使有也是因为体验太糟而把这段记忆给压抑了

歌德GradoPS1000

从30hz方波我们可以看出下盘延伸不佳

曲线直接跌过零点显示出一些可能影响低音密度与冲击力的低频相移。

300hz方波中看最开始的上冲有些过,随之而来的抖动/噪声也非常明显。

这可能是单元与那个管状的大腔室之间的谐振造成的。

在实际试听中笔者感到此耳机低频较少,高频较刺。

AKGK701

30hz方波看起来衰减很快,波形如碗状,低频滚降,但不至于冲下零点去(没相位问题),这就是说,低频比上面俩货密度好些结实些。

300hz方波上看最开始的过冲明显比前俩耳机小些,但对笔者而言,还是略有点太嗨了,有些刺耳了。

方波剩下的部分仅呈现出少量噪声/不平顺,说明耳机阻尼/控制良好,声音干净平滑。

森海塞尔SennheiserHD800

与上面akg那货惊人的相似,只是比它更好。

30hz方波整体呈现一个相对小一些的碗状,这说明低频比701有所改善。

300hz中上升/冲时间稍快,波形也稍微平滑些,比起k701他的声音应该更加清晰干净。

整个波形的坡度比k701要小很多,中高频衔接过度应该有更佳表现。

不过最开始的上冲还是过高了,因此声音还是会有些刺刺的样纸。

索尼SonyXB500

这是索尼ExtraBass系列中笔者最爱的耳机。

30hz方波展示出他波形的顶端良好的线性度,兼顾了低频延伸和密度。

但300hz方波看起来……等下,这方波前头都秃了嘛!

那个尖儿呢?

没错,高频速度对于这个耳机来说就是奢望,最初那个大弯扭曲了信号使得波形直至半个周期后才爬至顶端。

这是中高频极不平衡的表现。

某种意义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加重了低频的耳机,而是一个中频上段及高频衰减了的耳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