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集锦Word格式.docx
《小石潭记中考集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中考集锦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5分)
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2007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语文试题(课改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尤:
(2)往来翕忽
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四)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
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
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
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五)2008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水尤清冽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六)(2009上海市)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朝文学家
,他和韩愈一起倡导运动,是“”之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七)(2009年浙江省舟山卷)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伐竹取道(
(3)佁然不动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八)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
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
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辞格:
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
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鱼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