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46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录片《家园》解说词Word格式.docx

2017年8月26日

主创人员

宋民于璐李宗义郭峰

播出栏目

(以上部分请一律用汉文填写)

作品

天山脚下,这个被称为“华夏第一州”的地方,地域辽阔,文化灿烂,民风淳朴。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勤劳、善良、勇敢。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每个人都怀揣梦想。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心、用情、用力的生活着,他们与脚下这片土地不离不弃。

沧海桑田,起源于微小的力量。

正是这份家国情怀,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单位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此表用于填写:

巴州电视文艺节目联系电话:

 

这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巴音郭楞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流域”,这里地大物博,山川壮美,曾经的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一带一路”在这里再次碰撞,激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巴州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从古至今,这片辽阔大地就是中国西部各民族的美好家园。

草原,曾经是伟大文明的缔造者。

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已经演化为一种生活态度,让他们敬畏自然。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这里雪峰环抱,水丰草美。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

这里滋养着生命,同时也孕育着古老淳朴的草原文化。

在天山深处,英雄的土尔扈特蒙古族后裔,他们拥有无垠的草场,坚定的勇气以及独特的文化。

【同期】嘎来

“哪里有比巴音布鲁克更好的地方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嘎来和妻子查汗是传统的蒙古族牧民,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时至今日,他们选择远离现代城市文明,深居简出,享用自然赋予的一切。

【同期】查汗

“我们现在成家立业了,孩子们都长大了,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有了巴音布鲁克草原,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们在这里成家立业,养儿育女。

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

时至今日,他们选择远离城市文明,深居简出,享用自然赋予的一切。

今天是儿子那英太放假归来的日子,父亲嘎来一早就赶着羊群上山了。

由于这里极为偏远,信息闭塞,毡房的这个角落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地方。

电话得知儿子即将到来,母亲查汗骑着摩托车到20多公里外的巴音布鲁克镇接儿子回家。

那英太在三百公里之外的和静县第四中学读书。

每逢假期,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往大山里的家。

弟弟曹克图今年11岁。

摔跤是蒙古人最喜爱的竞技运动。

久别重逢,兄弟俩见面就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草原上没有便利的交通,因此马是他们最信赖的伙伴。

那英太是这里小有名气的赛手,十二岁那年就获得过自治州那达慕大会速度赛马第二名的好成绩。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那达幕大会,兄弟俩骑着自己的爱马,在外出放羊途中练习赛马。

嘎来也明白,孩子们迟早会离开这片草原,孩子们远去的方向就是他们未来的家园。

蒙古族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因此草原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

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有着豪放,热情的性格。

相比繁华城市,游牧生活辛苦而且单一,他们选择了继续留在草原,选择了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

“今年接了500多只羊,接了400多只小羔羊,牲畜一年比一年多了,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现在牧民的生活好,哪里有比巴音布鲁克草原更好的地方”

“白天放牧,晚上把羊圈起来,我们喜欢这样的生活。

“现在,孩子们也长大了,牛羊也肥壮了,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比不上我们的牧场、牛羊。

嘎来家一共有1000多只黑头羊,加上今年生产的500只羔羊,收入十分可观。

千百年来,家国情怀就是国人的精神归宿。

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感人故事一直在巴音郭楞大地流传。

如今,巴音布鲁克的土尔扈特人延续着爱国爱家之情,感恩着宁静安定的生活。

家园,抚育我成长的地方。

且末,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昆仑山北麓,四面环沙,犹如“沙漠孤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且末县的存在与否,主要由车尔臣河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胜负较量而决定。

如果没有车尔臣河的阻隔,如今的且末将会是第二个楼兰。

1998年3月,且末成立了全疆第一个防风治沙站,向沙漠宣战。

每天早上7点半,治沙站的职工们骑着摩托车前往治沙站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风雨无阻。

【同期】帕提古丽

“1998年且末县成立了全疆第一个防风治沙站,最初成立的时候,只有56个工人。

“80后”的帕提古丽·

亚森是土生土长的且末姑娘,大学毕业后返回了家乡投入到防风治沙工作中。

对她来说,治沙是她的心愿,也是父亲的心愿。

“我们这个最初成立的时候只有67名职工”

“2005年的时候,我父亲让我选择治沙站,他说的年轻需要锻炼,在我想象中的治沙工作是那样子的,背上那种大包小包的,有那种在沙漠中探险的那种想法。

“最初是,我想象的是可能是背上那种大包小包的,有那种在沙漠中探险的那种想法,那我就去报治沙站。

父亲是一名历史教师,他深刻地体会到治沙对家乡的紧迫性。

帕提古丽在父亲的建议下,选择了治沙站的工作。

“第一天我们就是拿上镰刀割芦苇,然后就从来没干过那种体力活,感觉挺好笑的,我说这也是工作然后就那样子干。

夏天,沙漠里的温度有时高达60℃,帕提古丽?

亚森和丈夫依然在沙漠里忙着整理毛管,给幼苗培土加固。

“到半年的时候我就开始撑不住了,然后我就回去跟我爸爸抱怨,他就这样在思想上开导我,治沙工作很有前途。

“从05年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在这工作,在这12年里面我说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没有想过调动工作,这是肯定是假的。

 曾经因为疾病和照顾孩子的问题,帕提古丽有过坚持不下去的念头,可当调整工作岗位的表格真的摆在她面前时,她又不忍离开了。

对她来讲,这片沙漠就是她的家,是她生命中为之奋斗并热爱的地方。

“后面我又在想,父亲在的时候我承诺过他,我一直干下去,我觉得我这样子不守承诺不太好,所以我一直在坚守。

每年的一至五月,是治沙工作最繁忙也最关键的时期。

饿了吃一口随身带来的干馕,渴了,喝一口滴灌带流出的井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是沙漠让我拥有了这份工作,是沙漠历练了我的坚强意志,也是沙漠给予了我与命运抗争的希望!

“就像我们这边有其中有30多名公益性岗位职工,他们工资才1000多块钱,但他们一直在这边坚守。

“但他们一直都在坚守,反正我觉得在我心目中,他们才是真正的治沙英雄。

一株株新绿傲立于沙漠,高扬绿色生命的旗帜。

像帕提古丽这样坚守在治沙站的工人共有五十多人,他们不论所处的环境怎样艰苦,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他们就象一株株挺立在大漠中的红柳,在狂风与烈阳的洗礼下,愈发坚韧挺拔。

经过20年坚持不懈努力,勤劳质朴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大漠深处缔造出一条长约20公里绿色盾牌,阻挡黄沙侵蚀的脚步,一座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生态新城屹立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家园,历练了我坚强的意志。

颁奖典礼现场。

20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陶陶就加入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她的梦想有一天也能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

没想到20年后这个梦想实现了。

2016年,陶陶荣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同期】陶陶

“有梦想的人要有为梦想拼搏的坚持和韧性,还有20年来一刻也不敢放松的执着追求。

小时候,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七口,承包了单位的几台缝纫机在家里缝制衣服。

没想到,就是那几台养家糊口的缝纫机为陶陶的服装设计梦想埋下了一颗种子。

毕业后的陶陶打算继续读研究生,父亲的一份信让他决定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

“父亲当年跟着部队来到新疆的,人很老实也没有太多的文化,几乎不写信。

他在信中告诉了我这些年姐姐们为了供我上学的家庭矛盾和家境现状。

“我上了4年大学,姐姐们也相继成了家,姐姐们为了供我上学也发生了很多家庭矛盾,这些我全然不知。

“我想我真的不能这么自私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姐姐们为我付出太多。

让陶陶回到家乡创业的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她更热爱家乡。

“因为家乡的民族文化给予我太多的养分和灵感,可以说新疆独有的民族文化是我后来所有服装作品的灵魂。

“从小我就有个梦想,想让家乡的兄弟姐妹们穿着最漂亮衣服成为最美新疆人。

艾德莱斯产品讨论现场

“作为一名新疆的设计师,时装作品一定少不了新疆元素,尤其是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元素。

陶陶对家乡的热爱得到的回报。

这几年陶陶的作品能在中国最高端的平台上频频亮相,就是因她的服装设计作品里恰如其分的融入了新疆民族文化的精髓。

“这些作品的风格与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是分不开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是巴州人,出生在美丽的巴音郭楞——胡杨的故乡,这里有英雄的胡杨,壮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孕育文明的塔里木河。

“我非常自豪我是新疆人,我是巴州人,我眼中的家乡人很善良,很勤奋,尽管我们的外围环境不是那么的优越。

二十年前埋下的那种子,在她深爱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陶陶在家乡库尔勒开了高定工作室,接下来陶陶继续沿袭西域文化,继续追逐以服装为载体来体现西域文化的设计事业,让更多人喜欢上新疆,喜欢上巴州。

作为一个生长在新疆的服装设计师,陶陶感恩这片赋予她生命培育她成长的土地,不论是淹没在岁月沙尘中的西域古国历史,还是矗立在荒原中经历狂风刻蚀的雅丹地貌,他们都是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神秘存在,陶陶通过她的作品表达了她对这片土地的那份情怀。

家园,梦想开始的地方。

库尔勒,巴州首府,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有这样一位81岁的老人,一身褪了色的老式军装,一顶泛黄的老式军帽,一双沾满泥土的黄胶鞋,是他的标配着装。

不论春夏他忙忙碌碌不知疲倦。

他有过一段光辉灿烂的军旅生涯,多次荣立二、三等功,曾是党的“九大”代表,先后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他叫王成帮。

提起王成帮,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他30年如一日地为库尔勒义务育苗栽树的故事。

就是这个小柏树苗子吗,毛主席在中央苏区,他的门口有两颗柏树,那时候冬天种子很少,我就拿了几个种子,我就把它种上了,中央苏区哪里的种子,这个很有纪念意义。

王成帮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对绿化的执着,源于年轻时对新疆的第一印象。

【同期】王成帮

“我在参军以前啊,在老家传说新疆是一个大戈壁滩,风刮的树都刮起来到处乱跑。

1955年,18岁的王成帮报名参军,来到遥远的新疆,立志保卫祖国。

我们坐车以后,就是个戈壁滩,也不见人烟。

那时的库尔勒,一片荒芜,黄沙漫天,人烟稀少

“他送我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王成帮你到部队上要听党的话,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兵’”

“我心里想啊,这个新疆只要有树,有水,就有人。

王成帮做到了。

退伍前,他在部队义务种树,退伍后,他主动联系库尔勒市园林局做起了义务植树员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