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答题卷 答案Word格式.docx
《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答题卷 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答题卷 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
C.湖泊(pō)藤蔓(wà
n)节骨眼(jiē)以儆效尤(jǐng)
D.校样(jià
o)肖像(xià
o)腈纶丝(qí
ng)歃血为盟(shà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千余名深孚众望的各界人士,佩戴着红色的代表证件,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履行人民赋与的神圣职责,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B.本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除夕夜,这一家子却为着平常掉在眼前都懒得弯腰捡拾的几毛钱不停地摇手机、戳屏幕,心无旁骛,忙得不亦乐乎。
C.成群结对的轮滑少年,在马路上有说有笑地联袂而行,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逞能炫技,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D.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庭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衣衫褴褛,是泥土、砖瓦和煤矿,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由智慧冰箱、酒柜和烤箱构建的美食生态圈,从食材处理、保鲜到美食制作的全流程尽显智能化,用户虽然不会做饭,也照样可以做出各种美食。
B.既要依法坚决行击网络谣言,又要警惕少数领导干部曲解法律,拒绝网络舆论监督,利用打击网络谣言的机会狐假虎威、上纲上线打压网络批评。
C.现今的古建筑异地保护,除了极个别是因为公共设施建设位移外,绝大部分是借助保护文物这个道貌岸然的理由,去追求经济效益之实惠。
D.瑕疵点点的白玉材料,经过艺术大师富有想象力的雕琢和创造,化腐朽为神奇,成了一件有板有眼、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休闲旅游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B.本次征文要求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为主题进行写作,题目为“写给成长中的自己”,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C.尽管羊年春晚如同往年一样也没有让所有人满意,但它所体现的创新意识,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编导人员的勇气,叫人不得不点赞。
D.记者从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获悉,随着万载至宜春、萍乡至洪口界、九江绕城等5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江西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这仍然是移情作用。
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①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②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③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
④但是如果把它勾销,艺术无由产生,宗教也无由出现。
⑤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A.①②⑤③④B.①④⑤②③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6.依据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描写对象仿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4分)
示例:
春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像种子撒播在山川大地
一个个嫩黄的芽探出头来
开始了生命蓬勃成长的经历
7.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
(1)
(2)两题。
(5分)
表一1950-2025年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率比较
表二进城务工人员定居城市制约因素的调查
制约因素
子女教育问题
农村老人无人照料
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收入太少
社会保障不完善
地位不平等
住房问题
所占比例
16%
20.1%
13.5%
67.2%
24%
7.8%
63.2%
(1)根据表一表二,概括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3分)
(2)根据表二,就务工人员定居城市提出一条合理而具体的建议。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9分)
飞鸽传书,老马识途。
人类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很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导向能力,纵使万水千山,无论阴晴雨雪,这些神奇的动物总能知道路在何方。
人类当中也不乏这样的认路高手,它们的脑海中似乎嵌入了"
GPS”,怎样都不会迷失方向。
它们是怎样做到不迷路的呢?
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对一些脑外伤患者的研究了解到,建立记忆的过程和大脑中一块被称为“海马”的脑区密切相关。
实验也佐证了这样的观点:
我们知道,像老鼠之类整天在错综复杂的洞穴中穿行的动物,天生就拥有极为强大的导向能力,然而如果科学家们人为地去切除大鼠或小鼠大脑中的海马,它们也会一下子变成“迷途的老鼠”。
1971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约翰·
奥基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先在大鼠的海马中植入了一个记录电极,然后将大鼠放置在一个空旷的房间中让其自由活动,发现了构成记忆体系的第一组成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在纷乱错杂的神经信号中分离出了一组独特的信号,而这组独特的信号则来自一类以发放电信号方式实现功能的独特的神经元。
奥基夫将这类神经元命名为“位置细胞”。
位置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活跃程度只和大鼠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当大鼠待在某个特定区域时,某几个特定的位置细胞就会变得特别活跃;
而当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就会有另外一批位置细胞活跃起来。
虽然位置细胞的总数量并不算很多,但是他们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包含海量的信息。
每种特定的位置细胞的组合对应一个特定的区域,当大鼠进入这个区域时,该组合的位置细胞就会活跃。
在奥基夫对位置细胞超过30年的研究中,他们了解到位置细胞能够和海马中其他的细胞合作,将那些来自大鼠感觉器官当时所处环境的特征信息,与过往记录到的不同位置的特征信息加以比对,通过这种方法,大脑将特定的特征信息与特定的空间位置联系起来,形成了空间位置记忆。
位置细胞在空间位置记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果用某些实验方法杀死大鼠脑中的位置细胞而保留别的细胞,那么这只大鼠的空间位置记忆就会受损但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记忆。
和别的记忆一样,这种空间位置记忆既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加强,乃至终身保留。
但是这种记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定的可塑性:
当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这些记忆也可以根据环境改变作出一定的修正,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能在周遭环境不断变化时,依然可以准确地记住那些地点。
“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我们想去另一个地方,还需要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
2005年,一对科学家夫妇另辟蹊径,把主要研究对象从海马体转移到与海马体联系最紧密的“内嗅皮层”,发现了“内嗅皮层”中存在着一种“网格细胞”,这些细胞在空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坐标轴”作用,从而使大脑可以回答“从哪里出发”的问题,并知道“要到哪儿去”这些发现使他们与奥基夫共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下列对文中“位置细胞”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一些动物形成空间位置记忆的独特的神经元。
B.它活跃的程度只和一些动物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关
C.是一些动物大脑中专门用以导航的神经细胞。
D.它总数有限但用不同组合方式能包含海量信息。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将大脑“海马”中的位置细胞切除,老马识途、飞鸽传书就不一定会出现,人将可能会变成路盲。
B.凭借感官收集的环境信息,位置细胞就可以将它们与过往信息比对、联系,进而形成空间位置记忆。
C.空间位置记忆可以随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训练而加强,这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D.“网格细胞”的发现,弥补了对“位置细胞”研究的缺陷,从而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10.简要概括科学家破解“飞鸽传书,老马识途”秘密的两大成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5题。
(20分)
我看多了
张晓风
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
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
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
“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
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
)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
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
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
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
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
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
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
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
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
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
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
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
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
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
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
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
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
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
“我看多了!
”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
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
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
1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