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5014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讲解Word下载.docx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2)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自转360°

,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

恒星年(真正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

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

/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计算规律: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东加西减。

时区划分与区时计算:

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3)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

26′。

黄赤交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周年移动(记住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他日期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并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高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和五带。

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半年(从春分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季节划分:

北半球春季:

3、4、5月,夏季6、7、8月,秋季:

9、10、11月,冬季12、1、2月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无上述现象。

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缩小,温带扩大。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1.4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

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内部圈层

地壳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

莫霍界面

地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在这里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地慢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这里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分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岩石圈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按成因分三大类。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沉积岩:

由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山脉、岛屿、海沟。

3、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1)褶皱:

分为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

构造类型

判断方法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层弯曲方向

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①背斜隆起成山岭(内力);

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容易被侵蚀而谷地(外力)。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①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内力);

②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外力)。

(2)断层:

分为地垒和地堑

①地垒: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泰山、庐山

②地堑:

断层一侧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③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主要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流水作用

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

山麓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冰川作用

U形谷、角峰、峡湾

冰碛(qì

)丘陵

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

主要外力作用

河谷形态

发育初期(上游)

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呈V型

发育中期(中游)

向下侵蚀减弱,向两岸侵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弯曲,河谷拓宽

发育后期(下游)

侵蚀减弱,堆积加强

宽而浅的槽型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

分布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扇、冲积扇)

山前

水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为洪(冲)积扇。

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口地势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3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右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所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辐射)。

二、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1、高空风: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近地面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呈一锐角,北半球向右偏)

(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其移动规律如上右图所示。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

气压带、风带名称

位置

气候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纬90°

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高纬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

~90°

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

~60°

从低纬吹向高纬,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至南北纬30°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

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40度到60度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位于30度到40度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干湿季明显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

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

表所示: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东亚

冬季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东南季风

南亚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定义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

锋面符号

天气状况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高

过境时

阴天,刮风,降水,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受冷气如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受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实例

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半年的寒潮,北方春季的沙尘暴

一场春雨一场暖

(二)低气压(气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