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96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奖评价准则XX8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评价体系说明了评价实施的整体框架和评价指标及其要求;

评分方式给出了评价打分的具体方法。

三、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反映了本准则的特征:

  1.引导性:

本准则凸显北京市“建设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在创新、品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于组织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以引导各类组织树立“大质量”观念,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效,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提质增效升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先进性:

本准则结合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最新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及优秀组织成功经验,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科学的管理框架及成熟度评价标准,有助于组织保持持续竞争力;

同时,根据实践最新发展,本准则将动态修订,以保证适用性。

3.开放性:

由于被评价组织的行业属性、产品特点、服务模式的多样性,本准则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组织经营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要求中提炼出的各评价要点是指引性而非限定性的,鼓励组织结合行业特色、自身发展实际和转型需求进行转换、扩展和创新。

4.客观性:

本准则突出大数据应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专家评价过程中依据各评价指标相关的组织内外部信息进行大数据验证、分析和评价,使组织内外部信息透明化,以保证专家评价的客观性。

四、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是卓越组织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北京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组织追求卓越所应具备的行为准则,也是本准则应用与评价实施的基础。

1.领导作用:

组织的各级领导要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并提出有挑战性的目标,用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和决策;

要确保建立组织追求卓越的战略、管理系统、方法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勇于奉献、成长、学习和创新。

2.品牌引领:

品牌是组织质量和信誉的载体,生存发展的基石。

组织应走自主创新、以质取胜的道路,进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积极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以引领组织的长远发展。

3社会责任:

组织应关注多方的社会利益,注重对社会所负有的公共责任、道德规范,并履行好相应义务。

高层领导应成为组织的表率,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组织的经营过程中,以及在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内,恪守商业道德,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并注重持续改进。

4.战略导向:

组织想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战略。

组织应分析预测影响组织发展的诸多因素,制定符合组织实际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来实现战略,并建立有效的战略绩效测量系统监控战略的实施,及时改进和调整战略,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5.创新驱动:

组织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

创新意味着对产品、服务和过程进行有意义的变革,为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把组织的绩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组织应对创新进行引导,使创新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使之融入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进行观念、机构、机制、流程、市场、技术、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6.系统管理:

要以系统的观点管理整个组织及其关键过程。

评价体系的七大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和协调机制,各个要点的目的最终都是以主要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与和谐共赢为核心,它们之间是以绩效测量指标为纽带,各项活动均依据战略目标的要求,按照PDCA循环展开,进行系统的管理。

7.价值创造:

组织的有效性突出表现为其为自身及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组织要以结果为导向,有效管理资源投入及产出效果,要与员工、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等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着眼于共同的长远目标,加强沟通,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不断提高各方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8.开放共享:

组织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并注重共享组织发展成果。

在新常态下组织要实现发展,就要积极把握和应对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等发展新要求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发展大趋势;

并要将组织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与合作伙伴共享、与社会共享,实现共赢。

五、评价体系

质量管理奖评价是以质量共治理念为指导,将企业、政府、消费者、新闻媒体、第三方机构等信息作为数据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存储、分析海量评价指标数据,以支持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大数据验证、分析、评价和监控,从而实现质量管理奖评价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应用(包括申报企业的大数据初审与筛选、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的大数据专家评价、获奖企业的大数据风险监控三个主要应用过程),以保证质量管理奖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价指标及其要求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分条款框架,结合北京市的发展特点和导向,对各条款进行简化和明确,提炼形成各评价指标,并对应提出相关要求,鼓励组织采用创新、适用的方法来满足相关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组织需依据以下评价指标及其要求编制组织概述和自评报告(组织概述不作为评分项)。

0.组织概述

  显示组织运营的关键因素和背景状况,描述组织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

0.1组织描述

1)组织环境:

(1)组织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及其交付方式;

(2)组织文化特色,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3)组织的员工概况,包括:

教育水平、年龄和职位构成,关键需求和期望及福利制度;

(4)组织的主要技术和设备设施;

(5)组织运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2)组织关系:

(1)组织结构和治理体制;

(2)组织的关键顾客群及其他相关方群体,及其对产品、服务和运营的关键需求、期望和差异点;

(3)组织的关键供方和经销商类别,及其在关键产品和服务过程及创新中的角色,关键的供应链要求;

(4)组织与关键顾客和供方的伙伴关系和沟通机制。

0.2组织面临的挑战

1)竞争环境:

(1)组织在行业内或目标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规模和发展情况,竞争对手的类型和数量;

(2)决定组织能否超越竞争对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在影响竞争格局的关键变化,创新和合作机会;

(3)组织的竞争对比和标杆对比数据的主要来源,获取能力的局限;

2)挑战优势:

(1)组织在关键业务、运营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战略挑战和战略优势;

3)绩效系统:

(1)组织在绩效改进方面的总体方法,包括从评价、改进与创新到知识分享的方法系统。

1.领导(110分)

  高层领导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1.1高层领导的作用(50分)

高层领导应重视组织文化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形成与北京质量发展理念取向一致的文化理念,引导全员向组织确定的方向前进;

要积极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为提高“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贡献:

  1)组织文化:

(1)如何确立组织文化理念,明确组织发展方向,并从组织、制度、责任等方面保证组织文化在组织内外的传播、沟通与贯彻;

(2)高层领导如何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3)如何营造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的文化环境;

2)品牌建设:

(1)如何针对组织生产/服务的特点制定品牌发展规划;

(2)如何开展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3)安全生产:

(1)高层领导如何策划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2)高层领导如何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4)质量责任:

(1)高层领导如何策划和推动产品/服务质量管理,适用时关注产品安全;

(2)高层领导如何积极履行质量管理职责;

5)风险管理:

(1)高层领导如何强化风险意识,策划和落实风险管理,推动组织的持续经营;

(2)高层领导如何积极培育组织未来的各层次领导者;

6)组织绩效:

(1)高层领导如何定期评价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

(2)如何针对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结果,确定改进和创新重点并实施。

1.2组织治理(30分)

  组织应建立起规范而有效的治理体系,通过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做出贡献带动组织可持续发展:

  1)治理体系:

(1)如何规定组织治理体系的架构、权责、制度等;

(2)如何建立诚信守法、公开透明的管控机制;

(3)如何保证内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4)如何保护股东和其它相关方的利益和合法权益;

2)高层绩效:

(1)如何评价高层领导和治理机构成员的绩效;

(2)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持续改进个人、领导体系和治理机构的有效性。

1.3社会责任(30分)

组织应关注多方的社会利益,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新常态下社会责任创新力度,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1)公共责任:

(1)如何对产品、服务和运营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预防、控制和改进;

(2)如何对公众在产品、服务和运营方面的隐忧进行预见、控制和改进;

(3)说明为满足或超越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应对相关风险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

2)道德行为:

(1)如何遵守诚信准则,建立组织的信用体系;

(2)如何确保组织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组织内部、与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之间及组织治理中的道德行为的关键过程进行绩效管理;

3)公益支持:

(1)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公益支持,使重点支持领域与组织战略结合;

(2)高层领导在公益上如何起到模范作用,引导和带领全体员工做出贡献。

2.战略(90分)

组织要着眼于组织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的分析、选择和部署。

2.1战略制定(40分)

组织应收集和分析内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等,确立符合北京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定位的战略和战略目标:

1)战略分析:

(1)战略制定如何在组织和制度上进行落实;

(2)说明采用哪些方法对内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2)战略目标:

(1)说明战略和战略目标,及对应的时间表和战略关键绩效指标;

(2)组织如何通过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