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615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有新提升,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崛起信心。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财政收入1551.2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收入863.9亿元,增长19.2%。

粮食总产量61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7.9亿元,增长22.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3.2亿元,增长3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7.8亿元,增长19%。

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下降22.5%,较上半年降幅收窄10.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6元,增长8.4%。

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增长7.2%。

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9%。

城镇新增就业5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1%。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强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举措,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积极跟踪政策走向,主动作为,果断决策,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先后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

牢牢把握国家扩内需的政策机遇,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干了一批我们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安徽段、九华山机场、宣绩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马钢车轮扩能改造、新桥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江淮汽车年产20万辆乘用车、铜陵锐展发动机、国电蚌埠电厂二号机组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经过多年建设,总投资183.4亿元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淮河中游骨干防洪体系基本建成。

六潜高速、六武高速安徽段、阜周高速北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02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2800公里。

千方百计保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出台减轻企业负担和金融支持小企业的多项举措,全年减免缓税费312亿元,在关键时刻提振了企业信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中部第一、全国前列。

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销售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等231.5万台(辆),销售额108亿元,家电下乡销售量居全国前列,补贴兑付率全国第一,200多万农户受益,同时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开展地产品销售对接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把保市场、保份额作为外贸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有效遏制了进出口急速下滑的态势。

把握宏观政策导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加大信贷投放,新增本外币贷款2406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63亿元,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共234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我省地方政府债券77亿元。

大力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全部完成,新组建开业农村银行13家,新增担保机构25家,获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23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17个市,中国进出口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14家境内外银行在我省新设23家分支行。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着眼增强创新能力,重点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和技术研发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呈现出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我省被批准为首批三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6386件和8594件,在全国位次分别提升2位和6位;

1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1项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6家、试点企业10家,增量全国第一;

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家;

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2家,总量达到9个,居中部地区首位;

新增两院院士4名。

全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聚焦核心区域、核心企业和核心项目,狠抓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科技、产业、改革和人才成果加速涌现,试验区建设进入国家层面。

科技研发实现新突破,建成世界首个量子通信网络,奇瑞混合动力轿车、科大讯飞畅言教学产品等成功面市。

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京东方液晶平板显示器、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高新技术领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9户。

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启动建设合肥创新服务平台,省及合芜蚌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顺利运行,招募风险投资机构10家,募集资金30亿元以上。

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新进展,与国家外专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引智项目237项,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落户合肥,中科大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和奇瑞公司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制定实施钢铁、汽车等9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文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完成重点产业技改投资1800亿元,工业化率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产值增幅达30%以上,皖新传媒成功上市,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

落实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开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选择150个实力较强的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县域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扎实推进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建设,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

继续深化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皖北地区呈现加速发展的可喜局面,合肥等市县与皖北三市六县结对合作进展顺利。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环境整治,所有市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01.5万吨,新增燃煤机组脱硫设施496万千瓦,“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持续加强“三农”工作,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执行小麦、水稻等最低收购价,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20.7亿元,比上年增加11.7亿元。

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战胜皖北地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夺得粮食丰收。

扎实开展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畜牧水产业规模养殖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582.5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15家、增加744家。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07个,完成新型农民培训59.8万人。

成功举办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和第十届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

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新网工程”网点达3.8万个,比上年增加3296个。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708公里,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1.8万千瓦,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0万亩、除涝面积80万亩,投入16.6亿元、新开工建设4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营造林195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近10万户,解决了31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扩大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基本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发证任务并开展配套改革试点。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切实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502户,增长23.8%。

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开,地方税制改革继续深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

经过周密部署精心实施,稳妥解决了工商系统市场办管脱钩问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筹备组建省演艺集团、省广电传媒产业集团,172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选择32个县(市、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这项工作受到广泛认可,人民群众普遍欢迎。

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配合国家部委编制示范区规划,边规划边建设,边申报边推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示范区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为加速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

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区域分工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交通、能源、科技、金融、旅游、质监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谋划并大力推进与央企调整结构合作发展,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签订合同项目77个、总投资1840.8亿元,已开工项目35个、投资额975.1亿元,开创了与央企战略合作的新局面,对推动我省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积极参与并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取得了丰硕的经贸与合作成果,彰显了安徽优势,扩大了对外影响,提振了崛起信心。

黄山航空口岸和马鞍山、池州水运口岸对外开放,全省口岸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对台经济合作加强,合肥至台北直航开通。

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640亿元、增长43.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8亿美元、增长11.3%,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6.2万人次,增长18.2%。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33.4%,对外投资拓展到4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源开发勘探迈出新步伐。

国际友好城市新增3对,达到69对。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民生为第一目标,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实施项目由上年的18项拓展到28项,投入由176亿元增加到254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1%,建成和在建农民工创业园253个,培训农民工52.8万人,返乡农民工中98%返城就业,全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26.8万人、1447万人和377.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2.5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廉租房保障。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首批项目进展顺利。

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大省建设,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

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全面排查鉴定中小学校舍,制定实施3年消除安全隐患工作方案,完成加固改造年度任务,努力将中小学校建成质量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