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532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角的认识4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案冀教版0514195Word下载.docx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直角,了解直角和锐角、钝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激趣

师: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记得它是谁吗?

生:

角……

今天这位朋友又来到我们班做客了,大家欢迎吗?

欢迎!

不过它们呀,有些害羞,躲藏在一些物体上,不肯出来呢,你们能主动把它们找出来,和它们做朋友吗?

2.找一找。

(课件出示三角板、圆锥和折扇实物图)哪位小朋友先来找一找?

生1:

三角板有3个角……

生2:

圆锥上有一个角……

生3:

打开的折扇也是一个角……

小朋友们找的真快,看到大家这么热情,角宝宝们也不在躲躲藏藏的了,你看,它们出来了呢!

(课件移走实物图,留下三个大小不同角的图形)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发现吗?

第3个张口最大,这个角也就最大。

第2个张口最小,这个角也就最小。

【设计意图:

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通话语言,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

1.认识直角。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发现了一个三角板上有3个角,现在请小朋友们再观察你手中的两个三角板,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

这两个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一样大的……

这两个一样大的角也分别是两个三角板上最大的角……

(出示一个大的三角板)小朋友们太聪明了,一下子就发现了,三角板上最大的这个角很特别,我们叫它直角。

我么可以用这个直角跟刚才我们找到的角比一比大小。

2.比一比,认识锐角和钝角

(用三角板比课件上第一个角)在比大小的时候,我们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这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这个角的一条边重合,通过观察角的另一条边的位置来判断这个角的张口是大于直角还是小于直角。

每个小朋友手中都有一张练习纸,现在请小朋友们也用你手中的三角板,比一比这几个角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引导帮助)

通过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第一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一样大,第二个角比它小,第三个角比它大。

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我们已经知道了第一个角叫直角,你知道另外两个角叫什么名称吗?

打开教材第33页,哪位小朋友能找到它们的名称,并把句子读给大家听?

角2比直角小,叫做锐角。

角3比直角大,叫做钝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认识直角符号“”

我们通常用一个小小的圆弧“”标出角,为了让我们一眼就能认出“直角宝宝”我们用直角符号“”标出直角。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在练习纸上用符号标出角。

学生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形成对角的分类的初步认识。

4.找直角

小朋友们,你能在身边的物品上找到“直角宝宝”吗?

黑板上有4个直角……

书的封面上也有4个直角……

窗户上也有直角……

5.折直角

小朋友们,下面请你们拿出一张纸,用你自己的方法折出直角,看谁折的又快又好!

(学生用任意的纸折出直角)

用你手边的三角板,比一比,看你这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亲身验证,互相评价)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吗?

我先把纸上下对折一下,然后再左右对折一下,就成了直角了。

6.画直角

小朋友们真棒,不管是找直角还是折直角都难不住你们呢,现在你能利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吗?

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试一试吧!

(学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画直角)

谁能把自己画的直角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我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画出一条线,把三角板直角的顶点和这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和这条线重合,从顶点沿着另一条直角边再画一条线,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三、实践新知,拓展应用

1.教材“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在少先队旗中找角,并描出来。

然后在全班交流,说一说,少先队旗上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2.教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拿出钟表,把时针和分针拨到对应的时刻,让学生观察2时整、3时整和9时30分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

3.下面这些“角宝宝”应该坐哪辆车?

 

4.判断正误。

①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

②锐角比钝角大。

③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钝角。

④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⑤3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直角。

答案:

3.直角:

①⑥锐角:

②⑤钝角:

③④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2题。

2.以下面的线为一条边,分别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3.一把三角尺有()角,其中有()直角,()锐角。

把“直角、锐角、钝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4.

上面的五角星中有()个锐角,有()个钝角。

3.312锐角直角钝角

4.55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这几个可爱的新朋友,如果你是一个“角宝宝”,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呢?

大家好,我是“直角宝宝”,我和其他的“角宝宝”一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但是我又跟大家不一样,我是“方方正正”的,我是三角板上最大的那个角……

大家好,我是“锐角宝宝”,我比直角小……

大家好,我是“钝角宝宝”,我比直角和锐角都大喔!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

3.

上图中有()个锐角,有()个锐角,有()个钝角。

4.有“角宝宝”排错队啦,快来找一找,把它圈出来吧。

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认识直角——比一比——找直角——折直角——画直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

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为学生创建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建立直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实物图,结合故事情境导入,让孩子们在图中找到藏着的角,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角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和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知。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我注意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直角,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

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一起来试一试吧!

(玩猜一猜游戏) 

(二)出示课题:

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

(都有角) 

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课件板题:

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 

猜一猜游戏可以迅速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打开他们的思维。

(三)引导探究: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小朋友们真能干!

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

(尖尖的) 

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

(点课件,出现“顶点”) 

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

(直直的) 

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

(点课件,出现“边”) 

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3、画角: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

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角的初步认识,直观而形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些。

二、教学资源

《角的认识》教学要领

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借助于实物来认识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对角的系统认识。

因而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能说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构建“角”的概念;

难点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实物抽象出“角”。

小学生主要以具体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还不发展,因此,相对比较抽象的“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为了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教学中应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巧妙结合起来,引导经历从感知到表象,再从表象到概念的这个过程。

(一)巧设生活情景 

  情境教学一向是大家所推崇的。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如能设置有趣的游戏,从游戏中引出“角”,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建立起新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学生对角从陌生到不陌生,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也就有了。

从“摸角”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画角”都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是深刻的。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从始到终都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在学生的体验探索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学生的知识库。

从“找角”——“指角”——“画角”——“做角”等过程中,学生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体验。

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探究数学的体验中去。

在这过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