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494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5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下面有请陆老师为我们传授经验。

陆老师:

大家抬举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经验,今天我就谈谈我在教学第一单元内容时候的一些感想吧。

第一课时内容我觉得还是分为两课时来上比较好,因为学生刚开学第一天,不能立即就适应紧张的学习氛围,第一课时的内容对于休息了两个月的孩子来说有点多了。

第二是因为开学第一天学生还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

其次是关于书写的格式,他们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之前他们不要求笔算,所以在教学笔算时候书写格式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最好是在黑板上打好像作业本上一样的线条,老师本书在线条内,让学生模仿了写,这样又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地书写习惯。

还有大家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乘法口诀了,往往一些学生计算错误是因为口诀不熟,我们一开始教学时就应该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熟背乘法口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算时一定不能怕麻烦,一定要让孩子们把进位标出来。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三年级的解决时间问题要求写答句了,一定要开始就让学生养成答完整的好习惯。

这是我的一点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陆老师的经验分享。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备注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9课时(机动2课时)

1--6

中秋放假

千克与克

3课时(机动1课时)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机动1课时)

8-9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5课时(机动2课时)

9-13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机动1课时)

14-15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课时(机动1课时)

15

分数的初步认识

16-17

期末复习

5课时

18-19

元旦放假

补充下学期内容

8课时

20-21

综合练习

3课时

22

十一

总复习、补充三下内容

按实际教学进度适当安排课时

 

2016.9.1

苏梅玉、韩秋玉、吕晓梅、杨剑英、郭鸿星

吕晓梅

新教材分析:

开学初参加了新教材培训,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教材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八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原来我们用的教材一共用了4单元来教学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大致是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下册。

而修订后的教材把这些内容全放在三年级上册,分成两个单元进行教学,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因此,在本册中,计算所占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改动,一方面是由于教材修订后把数的认识(即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和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也进行了整合,全部安排在了二年级下册,因此没有必要再把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作为与千以内数的认识相匹配的内容来安排。

另一方面,教材作这样的整合更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流畅性、完整性、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自主探索、更加完整的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2、增设了从“条件出发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色,以前的实验教材是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安排这一内容的,主要是教学了“列表、画图、倒推、替代、一一列举、转化”这样一些特殊的策略,而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基本的解决策略却没有作过比较详细地、系统的教学,因此学生在这一方面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比较好的调整。

本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出发展开思考,通过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这部分内容与三年级下册安排的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四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或问题出发灵活思考的策略一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基石,能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实在这里的从“条件想起”就是再前面一套教材中的“综合法”、“从问题想起就是”以前的“分析法”,在那一套教材中关于这两种思考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教学,实验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淡化,但修订后再把这部分内容拿出来,更体现了一些基础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修订后的教材不再成为“分析法”或“综合法”,为什么呢,据说分析法和综合法与思想方法分析和综合会混淆,所以只说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

3、增设了“探索规律”专题活动。

从本册起,教材开始逐册安排相对独立的“探索规律”专题活动,。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不再设置教学单元,而是设置了专题活动,(在教材78页,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之后)为什么不再设置专门的单元,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安排例题,必定要有配套的习题。

现在用专题的形式出现,减少了大量的习题,降低了难度。

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这样一个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同时,突出探索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大幅度降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要求,也就是目标定位不一样了。

4、提前安排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平移和旋转》以及《轴对称图形》原来分别是三年级下册的两个单元的内容,修订后合并成一个单元,并且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这样一来,难度不是又增加了吗?

事实上,内容虽然提前了,但是要求却有所降低了。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和详实多样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5、后移“24时记时法”“观察物体”和“可能性”等内容。

“24时记时法”由三年级上册至三年级下册,与年、月、日的认识合并成一个单元,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

观察物体把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合并在一起,经过整合一并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这是因为课程标准把“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这一学段移到了第二学段。

同样的原因,原三年级上册安排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内容也移至四年级上册。

6、原来的第四单元《加和减》以及第二单元《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两个单元都迁移了。

2016.9.12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后一些。

这样编排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口算是估算与笔算的基础。

估算一般通过口算而进行,笔算是若干道相互连贯的口算的组合。

学生具有必要的口算能力,才能顺利进行估算或笔算。

其次,估算接着口算是很顺的教学安排,估算放在笔算的前面,其教学能够得到保障,不会因笔算而淡化估算。

另外,学生学会估算以后去进行笔算,可以用估算评价笔算的得数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也是一种检验。

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还是笔算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基础。

教材编排例5、例6、例7三道例题,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竖式、体验进位、掌握连续进位的过程。

本单元结合乘法计算,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

从题目的解答步数看,有一步计算的问题、连续两问的问题、两步计算的问题;

从涉及的数量关系看,有已经教学的“平分关系”“相差关系”和“份总关系”,有本单元新授的“倍数关系”;

从问题的呈现方式看,有表格、对话、图文、文字叙述等,多种多样;

从学生对题目的熟悉情况看,有曾经解答过的,有刚教学的,也有比较陌生的。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能通过把两、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十、整百数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数学思考,积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特别是连续进位以及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等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教材安排及教学建议:

第一段:

例1到例4,主要教学口算几十乘几,几百乘几,以及以及关于倍的问题。

第二大段是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下面我就一段一段来解读一下。

例1(出示教材)比较简单,根据小卡的提示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也可以想成2个十乘3得到6个十,还可以像第三张小卡一样根据直觉类推出计算的简便方法,并且这是大部分同学的计算方法,说不出为什么可以这样,但是凭直觉就是这样,但是其实我们老师知道,第三张小卡的算法可以用第二张小卡的算理来解释,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引导学生建立起后面两张看片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简便算法之后所隐藏的算理,也就是知道为什么要这门简便,只有这样明白了为什么,它才可以用同样的算理类推出几百乘几的口算方法,甚至是几千、几万乘几的计算方法。

例2(出示教材)主要教学估算,本册教材特别突出了估算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册教材专门用了一节课来研究估算,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在后面笔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初步来确定笔算的正确性,所以这里我要先讲一讲估算。

说到估算,我们大部分老师脑子里呈现出来的是这样的一道习题,如:

198×

2可以看成200×

2约等于400,但是课标专家指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估算,真正意义上的要素必须有三个要素:

一、现实背景二突出单位的选择,(还是在那个页面找个合适的位置出示估算的三个要素。

)单位的选择包括计量单位,计数单位,比如说我们在估算操场的面积时选择是单位时平方米而不是平方厘米,再比如说,298×

3可以看成300×

3,而不是290×

3,因为看成300×

3更便于我们计算,或者说对于解决相关问题时足够了。

这时第二个要求,第三个要素是突出上下界的把握,什么是上下界把握呢,我们具体看一个例子,比如说教材的例2,西瓜每箱48元,哈密瓜每箱62元,张大叔带了200元,买4箱够不够?

这个问题就具有现实背景,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只是学习过了口算几十乘机和几百乘几,因此只能看成50×

4来计算,这个50就是单位的选择,把48看做50,4×

50=200,4这个200相对于48×

4就是上界,最多就是上界,再看另外一个例子,哈密瓜每箱62元,300元购买5箱哈密瓜吗?

在这里62乘5可以看做60乘5等于300,62乘5大于300,所以不够,在这里,300就是62乘5的下界,这是我们课标专家组强调估算一定要突出这样三点。

与此相关的练习在第三页第6题,(出示教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与例题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卡车每次运72箱,一共400箱,6次够运吗?

在这里72乘6可以看做70乘6等于420,那么72乘6一定大于420,而420大于400,因此72乘6一定大于400,所以6次能运完,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个间接的推理在这里,比例题又更进了一步。

那么我们接着看与例1例2想配套的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出示教材)通过题组的形式进行对比,沟通了算法之间的联系,突出了几乘几、几十乘几,几百乘几他们在算法的一致性,说到题组对比,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主动迁移也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