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43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docx

G+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

(2)物质交换作用。

(3)屏障作用。

(4)免疫作用。

(5)致病作用。

(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具有免疫原性。

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

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普通菌毛:

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

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

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

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

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型细菌: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

根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

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

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

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

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

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酸碱度多为pH7.2~7.6。

3.合适的温度多数病原菌为35℃~37℃。

4.必要的气体环境主要是O2和CO2。

按细菌对O2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细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

细菌的繁殖速度:

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即可分裂一次。

2.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

3.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

(一)能量代谢

细菌获取能量的途径——生物氧化。

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类型:

(二)分解代谢

检测细菌糖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

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

检测细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

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等。

其他检测细菌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

尿素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

第三节细菌与环境

1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2.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

3.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

高温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

二、细菌的控制

(一)基本概念:

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无活菌存在的状态。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真菌的基本性状

真菌的概念

真菌的分类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第四章微生物与感染

细菌致病三大因素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全身感染的类型

第二篇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

第五章细菌的检验技术

第一节细菌形态检验技术

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

染色标本检查的一般程序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法。

2.革兰染色法

【方法】

第二节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

调配—溶化—调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察要点。

培养基的概念

培养基的分类

第三节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

糖(醇,苷)类发酵试验、O/F试验、MR试验、VP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

I试验、C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KIA和TSI的试验原理、操作要领、观察结果要点及其应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原理:

多糖→单糖→丙酮酸→酸性产物(或产气)

→pH↓→呈酸性变色(或出现气泡

2、O/F试验

根据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对氧分子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氧化、发酵和产碱型三类

3、甲基红试验

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养pH下降至4.4以下,加入甲基红后,呈现红色反应。

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4、V-P试验

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乙酰甲基甲醇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化合物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试验阳性。

5、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有的细菌可产生β-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该试验也称为ONPG试验。

6、七叶苷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七叶苷产生葡萄糖与七叶素,七叶素与培养基中的Fe2+结合后,形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养基变黑。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

2、硫化氢试验

细菌产生酶,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亚铁盐或铅盐结合生成黑色化合物。

3、尿素酶试验

细菌产生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培养基呈碱性反应

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细菌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使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作用,形成绿色化合物

三、碳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有的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盐产生碳酸盐,使培养基呈碱性反应

四、酶类试验

1、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某些细菌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能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

2、触酶试验

细菌产生的触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3、凝固酶试验(试管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4、凝固酶试验(玻片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5、硝酸盐还原试验

某些细菌能还原培养基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磺酸,再与α-萘胺结合,生成N-α-萘胺偶氮苯磺酸(红色化合物

第六章真菌检验技术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第七章病毒检验技术

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注意事项;

第八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K-B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正确发报告)。

第三篇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

第十章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

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

第十一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第一节肠杆菌科

概述

肠杆菌科细菌:

1.G-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

2.发酵葡萄糖,兼性厌氧

3.氧化酶阴性

4.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5.触酶(+)

肠道选择性培养基:

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等

肠杆菌科抗原:

O抗原(菌体抗原),K抗原(荚膜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等

肠杆菌科鉴定依据:

1.革兰染色

2.触媒、氧化酶、硝酸盐还原

3.KIA、MIU、IMViC,其他生化反应

4.血清玻片凝集(鉴定到种、型或血清型)

IMViC试验: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二、埃希菌属

形态染色:

1.短杆菌

2.革兰染色阴性

3.有鞭毛

4.有菌毛

培养特性:

符合肠杆菌特点

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乳糖发酵菌落

S-S——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

生化反应:

IMViC(++--)

大肠杆菌KIA:

AA+-

血清型表示法:

O:

K:

H

ETEC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ST)

不耐热肠毒素(LT),65oC30min被破坏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

EIEC毒力测定试验:

豚鼠眼结膜试验

卫生学标准:

每ml饮水中细菌总数≤100个,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数≤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5个。

三、沙门菌属

对人类有致病性:

肠热症;

食物中毒;

败血症

G-杆菌;

周身鞭毛

培养和生化反应:

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

分解蛋白质,产生H2S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EMB、MAC):

无色透明菌落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

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黑色菌落

伤寒沙门菌KIA:

KA-+

标本采取:

第1-2W,血、骨髓;

第2-3W,粪便、尿;

全程取骨髓

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TO≥1:

80,TH≥1:

160;

PA、PB均≥1:

80才有意义。

动态观察:

双份血清抗体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四、志贺菌属

符合肠杆菌特征,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别点

培养特性:

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透明、乳糖不发酵菌落

抗原分类:

根据O抗原分4群,40余型,我国常见B群

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

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氏志贺菌

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

菌落特征(EMB、MAC):

KIA:

KA--

MIU:

---

外毒素:

A群(Ⅰ、Ⅱ型)产生志贺毒素(ST)有3种生物活性

1.肠毒素:

类似ETEC毒素、霍乱肠毒素作用——水样泻

2.细胞毒性:

对人肝细胞、肠黏膜细胞有毒性,引起变性坏死

3.神经毒性:

损伤动物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六、变形杆菌属

有周鞭毛

扩散生长,有迁徙生长现象。

在培养基中(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