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817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拿与按摩课程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主要内容

(写章目)

学时

安排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第一章

概述

2

第二章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12

6

第三章

经络学说

8

4

第四章

头痛的推拿按摩

1

第五章

高血压的推拿按摩

第六章

胃痛的推拿按摩

第七章

感冒的推拿按摩

第八章

成人腹泻的推拿按摩

第九章

成人便秘的推拿按摩

复习

合计

36

18

 

各章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推拿按摩学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2.教学难点

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推拿按摩学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2)熟悉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

(3)了解推拿与按摩这门学科的起源及发展的历程。

教学内容

1、推拿的概念、特点、种类和作用。

推拿,是以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手法功力的直接作用以及进一步由经络系统发挥的调节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

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机理、作用和手法的一门学科。

2、推拿的起源、发展简史和流派简介。

3、推拿与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闭合性的软组织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胸胁迸伤、落枕、急性腰扭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2)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如慢性腰肌劳损、背肌劳损、腰棘上韧带劳损等。

(3)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退行性脊柱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跟痛症等。

(4)周围神经疾病,如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损伤等。

(5)内科疾病,如感冒、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呃逆、便秘、慢性泄泻、腰痛、遗尿、痹证、偏瘫等。

(6)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乳腺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7)儿科疾病,如婴幼儿腹泻、小儿营养不良、小儿遗尿、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小儿的疳积、急慢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8)五官科疾病,如假性近视、失音、慢性鼻炎、牙痛等。

(9)外感的发热发冷、头痛、头晕,以及昏厥的急救。

(10)保健、美容。

推拿的禁忌症大致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病人。

(2)急性软组织损伤且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比如急性脚扭伤)。

(3)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的患者。

(4)骨关节结核、骨髓炎、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等骨病患者。

(5)有严重心、脑、肺疾患的患者。

(6)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7)局部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的患者。

(8)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

怀孕5个月以下,或有怀孕征兆者;

经期、产后恶露未净时(子宫尚未复原),小腹部不可推拿,以免发生流产或大出血。

(9)传染性或溃疡性的皮肤病如疥疮、无脓性疮疡和开放性创伤,不宜推拿,但轻症或局限性的皮肤病,可不受这种限制。

(10)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白喉等),各种肿瘤以及其它病情严重的患者,都不宜推拿。

4、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

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学位,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手法的施术技巧和力所作的有用的功,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同时转换成深入体内的各种能,起到调整脏腑治疗作用。

5、推拿与按摩这门学科的起源及发展的历程

第二章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推拿按摩六大类手法的操作要点。

推拿按摩六大类手法的功能主治。

(1)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2)熟悉推拿的注意事项和推拿介质。

(3)了解推拿的命名与分类。

一、抚摩

1、手法

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

多用单手操作。

2、要领

松肩,肘微屈,腕关节自然伸直。

操作时发力在肩,由肩而肘至手,抚摩时手不离于皮肤。

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使被按摩者有舒适感。

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皮肤。

“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以每分钟100次左右为宜。

3、作用

抚摩能使皮肤表层的衰亡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及汗腺机能,恢复皮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及其紧张状态,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和消除麻木。

对神经末梢起良好刺激,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二、揉

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松肩垂肘,手掌或指腹紧贴皮肤,并使皮肤,皮下组织或肌肉随手的动作一起运动。

用力较大时,作用直达深部组织,手法操作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

发力在肩,以肘为支点,带动手的运动。

用力均匀,动作协调,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60-100次。

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使局部肿胀,凝滞消散,并可缓解深部肌肉,韧带的紧张或挛缩状态。

有松解粘连和疤痕组织,缓和强手法的刺激,减轻疼痛的作用。

对软组织损伤后瘀血肿痛,伤部僵硬,慢性劳损,胸胁痞闷,胃脘胀痛,小儿发烧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4、应用

适用于男女老幼的全身各部位及多种伤病。

掌揉法多用于较大部位如腰背,大腿和臀部,指揉法多用于小的部位如关节附近,手及足。

在肌肉丰厚部位可用掌根,全掌或双手重叠操作以使力量达到深层组织。

揉法可单独使用,也可贯穿运用于各个手法中,其目的主要是使按摩效果能达深部组织。

三、捏

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

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松肩,沉肘,并保持一定力量,用拇指和四指对合用力握住肢体,五指一齐用力作间断的捏合动作。

肌腱,韧带用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

频率约每分钟50-60次。

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

同时也可消除气血凝滞,组织肿胀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肉痉挛及肌腱挛缩等。

肢体肿胀,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劳损,肌腱末端病,以及运动后肌肉疲劳等,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及指关节伤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

在四肢应用时,常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捏,移动至一定距离后手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四、揉捏

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

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2、要领

揉捏用力主要在手指上,要求动作圆滑,连贯,力量可深达骨面,手法轻重视伤情轻重和病部深浅而不同。

在操作上有揉和捏的动作,拇指圆形揉的动作明显,而四指捏的动作明显,总之揉和捏是同时进行的。

使深部组织,血管及神经都受到良好刺激,松解深部肌肉,肌腱的粘连。

通经活血,旺盛深部组织新陈代谢,是消除疼痛,肿胀和瘀血的有效方法。

五、搓

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

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沉肩垂肘,两手合夹肢体,利用前臂屈伸来带动手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的搓动。

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

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快,每分钟可达150-200次。

在腰背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

在腰臀和胸部,双手分开呈“八”字形置于两侧操作。

应视伤情的不同,确定手法力量的轻重。

使皮肤,肌肉放松,血液畅流,促进组织代谢,消除肌肉酸胀,疲劳,提高皮温和肌肉的工作能力。

六、摩擦

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

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

先摩动,然后再擦。

操作时手掌要紧贴于皮肤上,摩擦时力量大而均匀。

发力在肩,以肘带动手的运动,垂肘定腕而擦,力达深部组织。

动作快而灵活,连续不断,使肌肉皮肤有舒热感,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

擦法是一种强有力的良性刺激,能兴奋肌纤维和神经。

摩擦后局部产生大量的热,能提高局部温度,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环,调整血液重新分配和改善组织营养等。

施用于胸腹,腰背部,可宽胸理气,调理脾胃,温肾壮阳。

用于劳损虚证,则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多用于腰背,胸腹,上臂和腿部。

对于肌肉麻痹,萎缩以及慢性劳损所产生的酸痛和风湿痛等症,用此手法效果明显。

经常摩擦胸腹和腰背,可治疗多种慢性伤病如慢性胃肠炎,肾虚膝痛和神经衰弱等。

七、推压

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

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

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操作时,沉肩,垂肘,塌腕,手贴皮肤,有节奏地作间断的一推一压,或不间断的推,压同时进行,缓慢向前推动,推时不宜过快过猛。

推压至一定距离时,将手撤回,撤手动作缓如抽丝,如此重复操作。

推压腰背时,最好取弓箭步姿势。

要求扎根在足,发力在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可着力于拇指推或掌推。

促进血液运行和淋巴液回流,理气散积,祛瘀解痉,舒筋活血,消肿镇痛。

八、摇晃

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主要关节及部位的摇晃手法,分述如下:

1、手指及掌指关节:

一手抓握患肢的手掌,另一手持患指指尖,作屈伸和环转运动。

2、腕关节:

一手握患肢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持患手四指远节,作旋转摇晃(图2-27)。

3、肘关节:

一手握患肢的手背或腕部,另一手托肘关节后部,在上肢外展位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和环转活动。

以摇晃左肘作逆时针的环转动作为例,在拉伸前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