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校本研训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训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科任教师
二、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在岗的教师。
三、重点内容
1.师德师风的培训。
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理论培训。
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
目的就是更新教师观念,吃透课程改革神实质,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3.课程标准培训。
重点学习所教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4.新教材培训。
了解新教材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目的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实际能力。
5.科研素养的培训。
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科研促教研,培养专家型教师,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6.教学基本功培训。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教学的各环节分解开来,逐项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讲评、命题、评价等。
7.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四、研训形式
集中组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
1.以自学为主导
自学是在学校的规划和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自我培训活动,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上网学习有关新课程理论,每年至少学习1本教育教学杂志,并写心得体会,然后结合自身教育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
2.以交流求共进
(1)专家讲座:
定期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家、学者讲学,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水平。
(2)教师论坛:
以教研培训中心网站为主阵地设立教师论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发表教育心得,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水平。
(3)小组研讨:
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研讨教学管理等。
(4)师徒结对:
对新进教师,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在业务上加强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走上成才之路。
3.以活动促提高
(1)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围绕主题研讨组织教师评优质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交流学习以达共同提高。
(2)定期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比武课、家长开放课等活动,进行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案例的评比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通过学习观摩和对比,实现自身的提高。
4.以借鉴谋发展
(1)组织培训。
参加各种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2)校际教学观摩。
比较兄弟学校先进经验,找到自身差距,借鉴别人的方法,结合实际,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五、主要措施
坚持以校为本,实行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一体化发展,以训促研,以研代训,实现教师专业的有效发展。
1.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
以“两研四步,实践“同课研究””课题为契入点,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整合教学、教研、师训等,从组织机制上联结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
(1)确定“一个主题”。
各教研组围绕县教育局提出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主题,结合学科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进行同课研究活动。
(2)实行“二个结合”。
即教研和科研相结合。
从教学入手,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调用教育科研资源,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这样就把教学、科研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科研层面上思考和操作教学行为,这样就使得教学有了新的起点、教研有了扎实的根基。
教研、科研相互促进,科研从教研中升华,科研又指导教研更有规律地健康地推进。
(3)采用“三种形式”。
一是年级组(教研组)同课研究:
学期初安排研究计划,学期中按计划组织各年级组进行同课研究,所有教师参加同课研究的整个过程,大部分教师要主讲一堂课。
二是青年教师同课研究:
结合县各科课堂教学比武,进行同课研究选拔。
三是师徒同课研究:
结合“新进教师月汇报课”,师徒同课研究,共同提高。
(4)执行“四个步骤”。
一是个人研读,备课。
同年级的教师就同一节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指定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独立设计出教案。
二是同课展示,上课。
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一一展示。
三是集体研讨,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分管教导的主持下,由执教教师进行5分钟左右的说课,其他所有参加听课的教师围绕课堂中出现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行交流评议,反思互动,共同探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执教教师在进行比较性反思的基础上,把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才智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二度整合设计。
四是二度验证,定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分管副教导的主持下进行汇报验证上课,汇报人员还是执教教师,形式为一人上课或模拟上课,把整合后和最佳方案呈现出来,另一人陈述整个方案的形成过程。
2.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
以《教师活动手册》和《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为杠杆,紧扣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大面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加强对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
(1)理论学习。
重视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发展前沿动态;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钻研熟悉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蕴含的课程理念与教育价值,研究教学中的问题,着重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研究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研讨为主。
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课例教学解剖、教学案例反思、问题探究沙龙、骨干带领促动、任务承担驱动等方式,开展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的集体研讨会诊活动,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质疑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形成各门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师骨干梯队。
着力突破素质不适教师和惰性教师的提高和改善,激发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育人活力。
(3)互帮互助。
以“良师益友结对活动”为抓手,通过师徒帮带等途径,跟随带教老师一起参加各种教学观摩活动,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走势;
通过磨课研讨,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现教学模式的举一反三,深入领会和琢磨其中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
通过参与带教老师的课题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
(4)岗位练兵。
突出校本研训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灵活多样教学比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体性。
(1)自主学习。
引导教师实施自我发展计划。
(2)强调反思。
鼓励教师进行全程教学锤炼。
4.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性。
(1)专家引领。
组织对话式的培训,开展主题研讨。
(2)同伴互动。
开展制度化活动,搭建交互性平台。
(3)多维互动。
开展“同课研究”,进行多维互动。
5.灵活研训方式,关注教师岗位特点
(1)常规性教师培训,关注教师整体性。
我们的常规性教师培训是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总结传承校本的优势经验,结合常规的教学管理,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老师明确实际操作的抓手。
这一层面的培训主要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每周二、三的下午第一、二节课分别是语文和数学教研大组的学习时间,单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是艺体、计算机、外语组大的业务学习时间。
教研组是学科课题实施、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我们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建设。
教导处分管主任为教研组大组学习活动第一责任人,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教研性和实效性。
期初分管主任负责指导教研组长依据教导处制订的工作意见和教师的需求拟订内容具体,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教研组的学习组织性和纪律性都非常强,学习有严格的点名制度,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到教研资料有积累,活动过程有记载。
每学年校长室和教导处将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出年度先进教研组。
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除了对教师进行共同的培训外,还根据各教研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训。
如数学教研组,根据教研组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小学数学的教学知识点整理出来,由高级教师分别担任不同知识点的讲师,培训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又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确认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方法的小课题研究。
青年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教材教法的把握,更有助于形成他们的教学个性。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导处每个学期都组织实施“人人一堂好课”活动。
“人人一堂好课”活动中有骨干教师的“创新示范课”(如我们的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有课改一线教师的“课改展示课”、有课题组的“带课题上课”、有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青年教师挂牌课”、有我们各学科组组织的“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抽签上课”以及我们大队部组织的“班队活动课”。
一堂“集体备课抽签上课”的课,各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将经历集体备课,个人承担,最后再回归集体进行“微格分析”这样一个历程,最终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每一种课型结束后,将由教导处或者学科组结合六个课型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人人一堂课”的分层实施让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与研讨中提高,也让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得自主,学得轻松。
对教师的听课学习我们也分层次进行具体要求,教导处分管主任听课不少3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新进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确保跨学科听课节数不少于3节。
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教研组长点名并做好记录。
每个学期结束时,都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结合教学常规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学校行政依据考核的等级给予奖励。
(2)跟踪式培训,关注教师的发展性
跟踪式培训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师。
对这部分教师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锁定目标,强化训练”。
“重点跟踪,各个击破”的策略,我们还尝试着在这样一个群体中运用——对工作不冷不火,永远处于一种“温和”状态的一部分老师。
我不回避我们学校存在这样一个小的群体,相信在其他的学校也同样存在。
同样的策略在不同的教师身上运用的时候,我们在操作方法上相应做了调整。
首先我们从生活上进行关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寻找“燃点”。
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在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也需要给予关注、给予赏识、给予机会!
我们在教师中进行有目标的“跟踪式”培训,推动了教师个人的成长,激活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师资力量呈阶梯式可持续发展状。
(3)结对式培训,关注教师的互助性
“赢得青年教师就赢得未来。
”这几年我校新进较大数量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校今后的发展。
学校一贯重视新教师的成长,这既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主要通过“良师益友”结对的形式来进行,并具体落实新进教师上岗要求,建立业务档案。
要求师傅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式培训,学年结束对新进青年进行综合评价。
老教师的经验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老教师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的一支生力军;
青年教师有着鲜活的思想,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因此,学校采用老、中、青教师结对的形式,来促进各个层面的教师共同提高。
如在新教材的实验中,每个学科成立由教研组组长、学校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各个层面教师组成的研究、实践队伍,形成定期的备课、研讨制度,老教师与实验教师结对帮带,确保了课改理念的实施。
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名师带教”、“学科带头人带教”、“骨干教师带教”等多种形式的带教制度,有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