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13.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学校教育活动。
14.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
15.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16.教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
常采用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不同方式。
17.
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见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班,教师分别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根据统一的教材和要求,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自我教育---指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己教育自己,进行学习和涵养锻炼,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19.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
20.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21.观查法---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考察的一种方法。
22.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观察等特定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掌握教育实情、解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23.教育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对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4.加权定量评分法---指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性或其总体状况进行评分赋值,运用加权求和的公式统计评分结果,以判明其价值的评价方法。
25.教师的劳动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培育人的劳动。
具体包括:
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
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
劳动时空范围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
劳动过程和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
26.教师的任务——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任务有:
教好功课;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等。
27.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勇于坚持真理、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具有现代价值取向和现代人思想素养。
28.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科学的育人观;
正确的学生观;
现代的教学观;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29.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
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互进。
30.教师的知识素养——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
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
比较扎实的教育知识。
31.教师的能力素养——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深刻的思维能力;
周密、精细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广泛、活跃的社会交往能力;
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灵活、机智的教育应变能力;
冷静、沉着的自控能力;
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新课程理念试题-选择题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考试、选拔方式。
学生自由选择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1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必然B必要C必需
1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C变革
1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B发展C发扬
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B改变C变化
1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B基本C必要
1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B必要C首要
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1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2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
2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
2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B、耳C、心D、眼
25、学生的主体是(C)。
A、教师B、家长C、学生D、学校
2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
27、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
2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B、2/3C、1/2D、1/4
2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3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